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走近“健康守门人” 他们用专业诠释仁心

2025-08-19 08:50:2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邱琪 曹静怡 卢晓飞 吴铮誉

  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在婺城就有这样一群医者——他们扎根一线,以专业筑牢健康屏障,用爱心焐热医患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四名医师,听他们讲述守护居民健康的故事。

  吴小玲

  扎根社区,把医者仁心藏进日常

  清晨四点多的街道,夜色还未完全褪去,整个街道仍被静谧笼罩,吴小玲已挎着医药包匆匆走在街巷里。老人们起床时间较早,她要赶在早饭前,为社区里空腹待检的老人们测血糖。这样的清晨,在她近10年的从医时光里,已是寻常。

  带着自2004年便入行积累的医疗经验,吴小玲于2015年来到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头扎进了全科门诊与公共卫生服务中。她所在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扛着8000多位居民的健康担子,其中大多是老年人。“吴医生,你来就像回娘家一样。”居民这句质朴的话语,是对她最真挚的认可。

  这份认可,藏在她主动加密的随访里——按照规定,三月一次的面访,她为了更及时了解老人健康状况,改成每月两三趟;藏在她为老人奔波的细节里——70多岁的王大爷患有慢性病,总对体检十分抵触,她多次耐心劝说,从体检的重要性说到身体隐患的排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劝动老人。也正是这次体检,及时查出王大爷的前列腺癌,经过积极治疗,如今老人身体恢复稳定。吴小玲办公室那摞厚厚的随访本里,密密麻麻记着居民的健康数据与待办事项,血压、血糖数值的变化,用药的调整,每一笔记录都是她对居民的牵挂。遇着出行不便的老人体检,她二话不说上门接送;实在忙得抽不开身时,就自掏腰包帮老人打车回家。“虽然我收入不高,但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想做的。”她轻描淡写地说。

  基层工作琐碎又忙碌,门诊之外,吴小玲常常利用下班时间走访患者,一个月难有两三天能完整休息。可即便如此,她始终坚守“不能把不好的情绪带给患者”的信念,面对居民咨询,永远第一时间回应。为了精进医术,她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问题库,还经常跟着网络课程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医学理念。靠着这股子钻研和坚持的劲头,她所在的团队荣获2024年度浙江省优秀家庭医生签约团队。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吴小玲就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把“医者仁心”酿成了暖,成了居民心里的“健康守护者”。

  (记者 邱琪)

  陈佩择一事终一生,他的基层答卷写了30余年

  日前,记者来到婺城区罗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办公室,党支部书记、院长陈佩正伏案工作。“现在主要以行政事务为主,但我每周坚持坐诊两个半天,因为临床一线才是我最牵挂的地方。”陈佩说。

  陈佩1977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之后又毕业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深耕临床外科30余载,他精于骨科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尤其在创伤、慢性溃疡创面、颈肩腰腿痛及老年性骨关节炎领域造诣深厚。

  陈佩深知,学科与医院发展绝非一人之功,关键在于团队力量。他回忆道,自己毕业后入职水电十二局医院,2013年该院整合入婺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如今的婺城区人民医院)。面对当时骨科力量薄弱的困境,他凭借专业背景,临危受命兼任骨科主任,通过大力推动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成功夯实学科发展根基。在其带领下,骨科团队规模扩至9名专科骨干,业务量从百万元跃升至近两千万元,更成功开展了膝关节置换术、椎间孔镜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推动骨科成为区级重点专科。

  2021年,一位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的七旬老人求诊,病情凶险。面对高病死率的挑战,陈佩毅然收治。他深入研究方案,果断进行溃疡部位截肢并精心用药,最终成功延长了老人生命、提升了其生活质量,以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我心中不可逾越的底线。”任婺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期间,陈佩在推动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以精湛医术救治无数患者,诠释医者担当,被评为首届婺城名医。这些年,他潜心钻研,主持完成多项区级课题,今年成功结题金华市科技局下有关糖尿病足领域课题,创下婺城区卫生系统市级重点课题“零的突破”。

  2024年底,为响应基层召唤,陈佩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转任罗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面对责任更重、管理方式迥异的新环境,他快速适应,着力探索医疗与公共卫生融合之道,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针对基层卫生院缺乏外科手术能力,百姓常需辗转求医这一问题,陈佩果断开设创伤外科,使皮肤肿瘤、痔疮、肌腱缝合等手术得以就近解决,开科至今已成功实施百余例。与此同时,他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手术指导,并引入上级医院专家资源融入日常诊疗与公卫服务。“值得高兴的是,专科水平提升后,一些罕见病在门诊就能及时筛查,患者也因此得以快速转诊救治。”陈佩说。

  转眼间,陈佩扎根罗店镇中心卫生院已有半年有余,如今,除了日常管理与临床手术,他也会定期下乡义诊,为当地百姓提供健康咨询和免费医疗服务。又一年医师节来临,回望初心,他感慨说:“自穿上白大褂起,这份职业的神圣感在我心中从未改变,我也将始终秉持使命,为守护人民健康倾尽全力。”

  (记者 曹静怡)

  曾叶明在老年医学长跑中守护生命尊严

  “大爷,您这个情况不严重,不用太担心,记得每天按时吃药。一个礼拜之后就会好转。”婺城区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曾叶明正在对患者解释病情,耐心叮嘱注意事项。

  2005年,曾叶明踏上了从医之路,2014年参与金华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初创,今年7月他随科室迁入婺城区中医医院主要治疗老年康复方向。“2024年,金华60岁以上老人已超总人口五分之一。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疗心。”曾叶明告诉记者,面对老年病人,除了需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管理,更需应对“老年综合症”。

  “很多人觉得看病就是开药,但在老年科,我们常常做的是‘减法’。”曾叶明告诉记者,他的团队会对病人用药进行精细筛查,尤其是针对同时服用5种以上药物的情况,谨慎评估、精简用药,减去不必要的负担。但这“减法”背后,是更为精密的“加法”协作网络。作为老年专科医生,他是团队的总调度:发现营养不良,营养师立刻介入设计个体化食谱;诊断肌少症,康复师量身定制抗阻训练;面对老伴离世后深陷哀伤的老人,心理师及时提供抚慰与支持。这种将老人视为身心统一整体、再依据综合评估结果进行个性化干预的理念,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不谋而合。

  市民单女士是曾叶明治疗理念最好的见证者。这位饱受类风湿关节炎折磨、并伴有老年虚弱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已跟随曾叶明治疗近15年。“关键在于长期的随访和动态调整。”曾叶明说,“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面前,持续关怀,才能共同对抗疾病带来的痛苦。”好转并非终点,陪伴老人平稳地穿越生命的风雨,维持有质量的生活,才是他和团队的目标。这份长达十余年的医患情谊,是老年医学“长情”特质的最佳解答。

  谈及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曾叶明目光沉静:“医生的价值不在勋章,而在患者眼中重燃的光亮。”诊室外排队的老人、填满日程的随访表、深夜响起的急救电话,早已将他的日历变成没有假日的长卷。当被问及心愿,他的答案简单却厚重:“愿每位老人都能在生命长河中平稳航行——这是医者的使命,也是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记者 卢晓飞)

  杨俊伟一双妙手护筋骨,19载春秋守初心

  8月18日上午,婺城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杨俊伟像往常一样走进病房查房。前不久,患者于先生在工作时受伤,被医院诊断为腰椎骨折,经手术后恢复良好,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了。“杨医生服务态度很好,也很负责,术后也经常会来检查病情。”一旁,于先生的家属不住地夸赞道。

  正是这份来自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激励着杨俊伟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9年。2006年,他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治病救人”的理想走上行医的道路。2011年他从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进入婺城区人民医院,从事骨科工作,后来凭借卓越的表现,一步步从年轻医师蜕变为科室负责人。2021年,他获评婺城区卫健系统“优秀医务工作者”。

  近年来,杨俊伟本着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治疗理念,在继承传统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骨科技术,通过整合中医、西医的优势资源,形成骨折治疗新路径。从传统创伤到微创技术,再到亚专业学科建设,骨科科室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慕名前来就诊。

  接诊患者、科室查房、手术治疗……这些构成了杨俊伟的工作日常。采访过程中,他时不时会接到工作电话。“有时半夜我也会接到急诊电话,前段时间就救治了一位前臂肌腱断裂的病人。”杨俊伟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做五六台手术,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

  在他的办公室外,挂着一面面红色的锦旗。其中,92岁患者吴大爷赠送的锦旗上写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八个大字。原来,吴大爷因髋关节骨折而长期卧床,经过杨俊伟及团队一个小时的关节置换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后续顺利康复出院,这让吴大爷及家属激动不已,特意送来锦旗表达感谢之情。

  在杨俊伟的微信收藏夹里,大多都是骨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医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他如是说。此外,他还重视科室人员的培养,组织科室每月的疾病教学查房、术前疑难病历讨论,安排科室医生外出轮训学习。

  “作为医生,看到病人康复就是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我觉得这很有意义。未来,我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更好服务婺城百姓。”采访结束后,杨俊伟奔向手术室,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

  (记者 吴铮誉)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