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婺城区在山区乡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1万尾鱼苗争先恐后跃入水中,为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维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助力。与此同时,相关宣传与联合执法也在开展,充分展现了婺城在保护水域生态上的坚定决心。
增殖放流,是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婺城水域资源丰富,渔业生态多样,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投放鱼苗,补充了鱼类种群数量,优化了鱼类种群结构,为水域生态系统注入新活力,对恢复生物资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至关重要。
当然,增殖放流并不是一放了之。首先要明确“放什么”,科学确定物种,切实发挥增殖放流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作用;其次要明确“在哪放”,不同区域河湖水系、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状况不同,增殖放流应因地制宜。此次婺城区增殖放流之所以选择山区乡镇,投放光唇鱼,即淡水石斑鱼,是因为这种鱼既是特有的地方鱼种,又属于经济鱼类,对于当地渔业资源保护和渔民增收致富能起到推动作用。
一个水体能够容纳的鱼是有限的,如若缺乏科学安排,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婺城区每年会进行一到两次的增殖放流活动,每次增殖放流前期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苗种供应单位,要求苗种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疫病检测,提供鱼苗合格证。同时,对鱼种的规格、活力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放流苗种的质量,提高成活率。
经过几年的努力,据不完全统计,婺城区养殖鱼类品种有19个,野生鱼类品种达39种。鱼种的增加,除了增殖放流活动,与近些年婺城区不断加大渔政执法力度、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息息相关。婺城区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不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全区渔业呈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局面,绘就区内水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
当然,开展增殖放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任重道远。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婺城的水域生态保护行稳致远。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