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潮新闻记者 叶梦婷 共享联盟·婺城 徐帆 通讯员 何麦莎)“18、19、20……”上午10时30分,金华市婺城区长山乡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的猪猪表演区,几名小朋友齐声为正在转呼啦圈的两头乌“糯米”数圈数,欢声笑语萦绕在牧场上空。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每年两头乌出栏量近5000头,可以看到两头乌从怀孕、哺乳、保育到育肥的养殖全过程,还能看到转呼啦圈、滑滑板等猪猪表演。更特别的是,来牧场的游客闻到的不是传统养猪场的呛人氨臭味,而是带着茶香和竹香的山涧清风。
金华两头乌又叫“中华熊猫猪”,是我国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地方猪种,但因粗放养殖,加上外来猪种冲击,曾一度濒临灭绝,2000年前后能繁母猪存栏量甚至不足千头。
2013年以来,金华提出两头乌振兴计划,以建立基因库、制定保种标准、构建循环养殖体系、发展智慧养殖等系统性举措,打破传统养殖路径,推动整个产业绿色转型,持续赋能两头乌产业发展。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就是金华两头乌产业转型的典型代表。2019年,熊猫猪猪两头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军在长山乡租下1500亩茶园林海,通过打造“熊猫猪猪”IP造乐园,配套高效的智慧循环养殖方式,打造了一个游客可以边喝咖啡边逛的牧场。
如何做到养猪场内空气如山涧清风?牧场内建设了5G智慧养殖场,采用自动刮粪系统、自动巡检系统等智能设备,实现清洁养殖。另外,猪舍内冬天有地暖夏天有空调,自动新风系统配备的高精度氨气传感器,可以把猪舍氨气浓度控制在1PPM(百万分率)以下。“这样的氨气浓度在猪舍内都几乎闻不到味道,更别说隔着玻璃的参观通道。”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凡说。
5G智慧养殖场自动清理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从源头上杜绝养殖污染。茶园茶树用的是两头乌粪污制成的有机肥,两头乌的饲料中又加入了茶园的秋茶。“茶多酚可以降低两头乌体脂率,改善两头乌猪肉品质。”张凡介绍。
截至目前,金华共建成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金华市金东区大堰河农牧场等251家省级美丽牧场,数量居全省首位。“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两头乌猪肉均价远高于普通猪肉。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彻底颠覆“养猪就是卖肉”的传统逻辑,集数字化养殖观光、科普教育、休闲游乐、亲子趣玩等于一体,实现生态资源向美学空间转化。自2021年8月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累计营业收入2.8亿元。牧场的“流量”又不断为二产、一产赋能,去年总营收达1.05亿元,其中二产、一产占比约七成。
金华两头乌产业振兴成效初显。2024年,两头乌能繁母猪存栏量、商品猪出栏数分别达8253头、9.03万头,比上年增长33%、35.4%,两头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同时,牧场直接或间接带动千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周边村镇引流80万人次,带动增收超亿元。最近,婺城区正以牧场为圆心,构建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共创共富党建联盟,挖掘周边三镇九村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