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戴翔 张红星)“指挥中心,妙康里村有血样需要送检,请求无人机支援……”
上午9:48,对讲机里传来一阵呼叫,婺城区琅琊镇低空运行指挥中心调度员郑帆友立即登录低空管理系统,快速设置航线。3分钟后,一架无人机从琅琊镇政府堰安机场起飞。
与此同时,二十公里外的大山深处,琅琊镇中心卫生院医生金耀宗抽取了两管血样,放入一个蓝色的医疗转运箱中。
10:05,无人机飞抵妙康里村起降点。在经过医疗转运箱挂载作业后,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飞往琅琊镇中心卫生院。
11:35,无人机返回妙康里村,血样检测报告和所需药品同步送达。
“多亏药送来及时,太方便了,以前往来集镇看病至少要一天。”原来,当天妙康里村腿脚不便的老人丁福连突发乏力心悸症状,刚好遇到家庭医生金耀宗下村巡诊。考虑到老人存在多种基础疾病,金耀宗决定火速打“飞的”,给丁福连做生化全套和血常规。
“下乡巡诊血样只能下班带回去检测,有了无人机之后,最偏远的山村都能一小时出结果。”金耀宗说,无人机送检在提升医生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实在在方便了山区患者,“问诊拿药的周期从两天缩短至两个小时。”
这份便捷的背后,是琅琊镇在全市率先建成覆盖所有行政村的镇域“空天地”一体化低空运行体系。该体系以4个机坪一体无人机机场为核心,串联18个村级起降点,设置了21条运行航线。
无人机“村村通”,让山高不再路远。下午3点,上盛村新农人何崟淏将客户预定的笋干、土蜂蜜等农产品送至村起降点。琅琊镇低空运行指挥中心的系统大屏上,实时显示着起降点动态,无人机飞行轨迹、任务状态等一目了然。随着调度员按下起飞键,无人机不到7分钟就将山货运抵集镇起降点。“18个行政村都预设了固定航线,每周会进行两次巡航,在巡航过程中就可以实现物资进村、山货出山。”琅琊镇低空运行指挥中心副主任曹世安介绍。
“21条航线的顺利运行,标志着所有行政村,以及镇政府、镇卫生院、专职消防队等核心节点都纳入了低空运行体系中,实现无人机在镇域范围内的自主调度与灵活响应。”琅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申鸿宾表示,该低空运行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医疗急救、应急消防、物流运输等领域,未来还将拓展智慧公安、电力巡检、农林植保等更多功能。
近年来,婺城区积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着力打造全市首个镇域低空运行体系样板,为破解乡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系统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