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盛琳虹)11月15日早上8时许,婺城区莘畈乡人民政府广场上人头攒动,2025年“环浙步道”浙中环线八婺徒步接力系列活动(婺城站)暨婺城区第七届莘畈毅行在这里拉开序幕。近千名毅行者身着统一服装,在这个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6000个/cm3的“天然氧吧”中,等待用脚步丈量婺城山水之美。
“请跟着我,第一个动作,开合跳……”随着健身教练的指令,热身操音乐准时响起。8公里的环浙步道主线征程开启前,科学热身成为必备环节。孩子们跟着节拍蹦跳,老年人放慢动作调整呼吸,广场上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全民健身的生动画卷。
“啪!”发令枪响。毅行者们沿莘畈环溪绿道出发。这条镶嵌在仙霞岭余脉间的步道,是环浙步道中熠熠生辉的一段。作为浙江省独一无二的步道系统,环浙步道串联起山路古道、景区游步道等资源,将壮丽的山水风光与深厚的人文遗迹紧密相连。今年,婺城区巧妙借力“环浙步道”全省推广优势与莘畈毅行的群众基础,让体育赛事成为展示乡村风貌的窗口。
行至约1公里处的竹语枫林打卡点,一幅水墨画卷在毅行者眼前铺展:清澈溪水中,身着汉服的表演者在竹筏上演奏乐器,音符随流水漂向岸边;水上秋千随风轻摆,几位年轻人停下脚步拍照打卡,快门声与音乐声相映成趣。“今年新增的打卡环节,正是我家孩子喜欢的。这一路上她都跑在前面,催着我赶紧跟上,说要集满印章换消费券。”吴思含的妈妈笑着表示,带孩子近距离感受自然,就是最好的自然教育。
莘畈水库既是打卡点,又是中途补给点和折返点。3030万立方米的水库水体碧波荡漾,这处“金西大水缸”不仅滋养着15万群众,更成为毅行路上的风景地标。“喝水歇脚都不耽误看风景,医护人员还帮我检查了膝盖,特别贴心。”一位老年毅行者接过志愿者递来的温水,看着一旁设置的便民医疗箱感慨道。医护人员戴嫣然正整理急救用品:“每个打卡点都有医护驻守,确保大家安全享受徒步乐趣。”
沿溪而行,清风拂过8.3万亩山林,送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毅行者的队伍中,有携手前行的情侣,有举着队旗的企业团队,更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沿途的指示标清晰明了,每隔几百米就能看见志愿者,贴心服务让徒步更安心。
终点设在宣德堂,这座清朝末年建成的砖木结构祠堂,融合了徽派风格与婺派工艺,作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静静诉说着莘畈的深厚文脉。宣德堂前,百年古建筑与热闹人群形成奇妙交融。志愿者正为完成全程的毅行者加盖最后一枚印章。
“集齐啦!”吴思含举着集章手册欢呼,成功兑换价值15元的助农消费券,快步走向一旁的莘农市集。
祝村主街上的莘农市集早已香气四溢。邵婉芳的腌制食品摊位前人头攒动,烂酸菜、酱辣椒等各色腌制产品吸引着食客。“今天销量特别好。”她一边给游客装货一边介绍,这些用本地新鲜蔬菜制作的腌制品,借着毅行的人流量走出了大山。不远处,麻糍、土汤圆、灰汁糕等农家特色小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毅行者李阿姨手里拎着满满的“战利品”:“消费券全部用完了,我还自费买了不少,这些土味儿比超市买的香多了。”
山水四项公开赛、燕语湖垂钓大赛、“婺BA”、莘畈毅行……近年来婺城区打造的体育品牌赛事矩阵,正以“体育+文旅”的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毅行8公里,不仅是一次健身之旅,更是一场生态与文化的邂逅。当山间清风夹杂着市集香气,婺城正以赛事为笔、山水为墨,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