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

2009-08-06 20:36:5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

  (2009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金华市婺城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婺城崛起争先,推进繁荣发展,根据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婺城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战略,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年”和“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源泉,为婺城崛起争先、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坚决转变一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一切影响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弊端,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婺城大发展。

  ——必须坚持加快发展,始终抓住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放松,继续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重发展、促民生、保稳定的强大动力,促进婺城崛起争先、繁荣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相结合,着力在优化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发展、行政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新实效。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

  二、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建立健全“保增长、促转型”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健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机制。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全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建立集规模化家庭农场经营与专业化合作社、龙头企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业产业“一业一策一队伍”工作机制,加大对特色产业及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婺城现代农业。出台促进、规范土地流转的政策意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组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流转中介服务机制,建立流转价格指导机制,健全流转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和交易平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整合挖掘农村特色资源,科学编制全区农家乐发展规划,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引导农村休闲旅游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我区优势主导产业扶持机制,抓紧编制优势主导产业振兴计划。健全产业集群配套服务体系,大力扶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完善初创企业扶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发展一批现代家庭工业。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企业改制工作。继续完善园区发展规划,理顺园区与区机关部门、园区与所在乡镇的关系,提高园区运作水平。加快入园企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婺城新城区与金西开发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使之进一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快金西大道产业带的培育,使之早日成为我区经济新增长点。研究制定加快乡镇工业功能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六个工业功能区走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使之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实施“单位产出”考核评价机制,以单位土地产出率、单位土地贡献率、单位产出消耗率、单位产出排放率等四大指标考核评价产业发展实绩。充分利用我区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深入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和扶持重点,科学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服务业发展扶持机制,大力扶持发展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比重和水平,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大力培育信息产业,建立信息产业扶持政策体系,促进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尽快把浙中信息产业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省级信息产业园区。支持发展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编制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整合双龙、仙源湖、九峰山等旅游资源,做优做强旅游产业。深入调研,精心谋划,规划建设婺城新城区物流园区,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四)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政府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建立各部门协同配置创新资源、合力推进自主创新的新机制,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行业性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吸纳转化机制,推进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引导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创新孵化机制,加快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共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企业培育机制,积极发展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型企业、品牌开发经营示范企业、标准化示范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五)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技术市场、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闲置土地退出机制,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黄土丘陵综合利用开发机制。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商业银行做优做强,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发展村镇银行,继续发挥农村信用社对“三农”和小企业金融保障的主力军作用。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完善政策性担保业务风险补偿机制。加大上市辅导培育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探索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六)完善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立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产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集成”要求,完善各园区主体功能,提升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园区联动发展和城区与农村联动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整合、融合各类要素资源,推动优质要素和重要资源向各园区集中,优质项目和高端产业向各园区集聚,努力把各园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基地和高质量吸引外资、高端化提升产业结构、高集约规模发展的重要平台。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中心镇建设各项政策,完善区中心镇建设扶持政策,出台配套操作细则,深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探索通过留地自主开发、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入,破解中心镇建设资金紧缺难题。按照“充分授权、权责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下放中心镇行使的区级层面行政管理权限,破解中心镇建设、管理过程中权责不一的问题。积极探索促进人口向中心镇集聚的有效途径。以村庄整治为龙头,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户建房审批制度,研究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深化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改造。探索农户宅基地权益异地置换的途径和办法。积极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城乡公路、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等公共设施网络的统筹建设和管理,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以街道城管委为依托,多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村企结对、部门联村结对共建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继续推行小额扶贫贷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山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努力缩小发展差距。

  (七)完善生态建设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能耗标准,实行能耗定额管理,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生活节能。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力度,完善饮用水源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抓好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有害气体治理力度,提高污水、垃圾的集中无害化处理率。加强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各项环境监管,努力构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控制的环保工作格局。

  三、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建立健全“保民生、促和谐”的长效机制

  (八)完善城乡就业体制。整合全区就业服务资源,大力开展以“搭建就业桥,服务进万家”为主题的就业服务超市活动,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集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动维权为一体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双百”创建活动为载体,对失业人员开展普遍帮扶,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制定大学生就业援助实施办法,促进大学生就业。全面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推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对全区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人员进行就业援助,促进农村低保人员就业。依照“重质量、抓实效、促转移、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城乡社会救助机制。发挥商业保险和形式多样的社会互助保障的补充作用,引导保险企业广泛参与各类社会保障。完善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向适度普惠性转变。

  (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内涵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实施“领雁工程”,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农村支教工作机制。稳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交流机制。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中小学名校集团化办学。推广校际间“教学共同体”带动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化解学校债务,抓好校舍维修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困难家庭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多渠道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十一)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合理布局和加快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十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弘扬创业、创新、诚信的人文精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策许可范围内,鼓励民营企业逐步扩大文化投资领域,参与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机制,加大历史文化遗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力度。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继续深化文化示范村(社区)、示范乡镇创建。重点抓好村文化队伍、乡镇农民文化引导团、区三农艺术团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改革、完善城乡文明创建机制,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健康素质。

  (十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适应社会格局的变化,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继续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工作。加强对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的管理,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抓好归正人员和违法青少年帮教。全面推广白龙桥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经验,深入开展“平安婺城”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安定。通盘考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安全生产、禁毒等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各单位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紧密衔接。

  四、深化政治领域改革,建立健全“扩民主、强基础”的长效机制

  (十四)推进民主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加强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主监督组织、民主理财组织“三个组织”的建设,不断规范民主决策。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抓好村级财务审计和民主评议,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促进民主监督。深化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各人民团体在推进民主制度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人大代表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完善人大质询、监督和代表议案办理工作制度。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其他各方面优秀代表人士吸纳到政协组织中,加强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履行职能,重大决策征求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实行制度化。

  (十五)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细化行政裁量权,适当公开管理、服务和执法事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健全司法工作运行监督管理制度,推进司法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打造“阳光司法”,促进司法公正廉洁。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十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积极配合省市推进扩权强区改革,努力争取区级实用权能,增强区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改革,推进扩权强镇。加快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推进行政许可与监管分离。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联办审批制度,推广行政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完善评价制度,扩大评价范围,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十七)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人大、政协、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强监督合力。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行政问责制度。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婺城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谈话和诫勉、民主生活会、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民情沟通、民主恳谈、民主听证、下访约谈等制度。

  五、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健全“保后劲、谋共赢”的长效机制

  (十八)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整合招商资源,搭建信息共享的招商平台,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探索选商引资项目管理的新办法,制定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和压力传递机制,从项目成功率、资金到位率、项目竣工率等方面对招商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考评使招商引资成果落到实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采取组团招商、主题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以地招商等方式的同时,注重通过政策、资源、人才、亲情吸引等途径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展对外合作。

  (十九)创新外贸增长方式。加快外贸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企业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培育壮大一批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占有率高、附加值大的出口产品。加强政策宣传,扩大信用保险,引导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完善对外贸易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专业的对外贸易代理、服务和咨询机构。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干部培训工作,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理论素养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全面推进基层党建,深化村干部创业承诺制、辞职承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各项制度,探索建立村干部综合保险制度,健全村干部关爱激励和村级运转保障机制、基层党建三级联创机制和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化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办事档案”制度,推动干部干事创业。坚持党要管党、科学治党,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二十一)营造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强化舆论宣传,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改革开放、支持改革开放、参与改革开放的良好氛围,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使人人敢创新、求创新、思创新、谋创新。加快营造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创新和依法推进的关系,善于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开放措施加以规范和推广,善于借助省、市政策法规推进那些难度较大领域的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加快区内有关政策意见的废、改、立,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二十二)强化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人才队伍支撑。加快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机制,加强创新型、开放型人才储备,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造就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人才保障。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业创新团队。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放宽行业紧缺人才准入条件。树立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激发领导干部队伍的创新破难活力和干事创业能力,努力将干部队伍打造成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十三)加强对深化改革开放的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成立领导协调机构,研究部署重大任务,加强对综合性重大改革的协调,统筹推进全区改革开放工作。区有关部门要根据相应职责,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和年度实施意见,具体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部门和园区要从实际出发,研究重大问题,突出工作重点,大胆探索创新。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和保障机制,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建立改革创新的激励和容错机制,加强人力财力保障,形成党委政府抓总、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改革开放工作新格局。

  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努力把全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