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困境仍致力于为婺城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说起洪增贵,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是新编历史故事剧《千秋令》的原创作者,但很少人知道他是在困境之中坚持业余文艺创作的刚毅人。
洪增贵是蒋堂镇泽口村人,2005年元旦从沙畈乡文化站退休回家。当月的24日,他的大儿子遭遇车祸,造成4级智残;2006年6月,他的妻子经市中心医院诊断右腿股骨头坏死,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退休在家的老洪只得接过妻子的“班”,耕作4亩水田,2亩多的山地。那年,汤溪镇政府搞廉政教育基地建设,设立“宋约、陈双田、粟裕将军”三个纪念馆和“日寇细菌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洪经汤溪城隍庙管委会、汤溪老年大学的邀请,忙里偷闲前去帮忙收集有关资料和文字编写,到寺平村收集民间传说,为古村落的开发挖掘资源。
在此期间,老洪发现汤溪首任县令宋约是个清官、好官。寺平村的银娘很有戏剧素材,就与罗埠镇退休文化干部郑宗林合作,创作地方古装戏剧《七品仙舟令》,把宋约形象搬上舞台。俩人合作初稿脱稿后,由金华民声婺剧团排演演出却被人们判处“死刑”。虽然创作大型剧本“出师不利”,但老洪并没有感到悲观、气馁,暗自下了不把清官搬上舞台誓不甘休的决心。
然而当他拿起笔再次投入创作之时,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2007年11月22日,他的小儿子遭遇车祸,造成3级智残。由于生活所迫,两个儿媳妇相继离婚,走出了洪氏家门。摆在老洪面前的是一个90多岁的老母,一个股骨头坏死的妻子,两个智残的儿子,两个未到成年人的孙子的一副烂摊子。村里人说老洪本事再好,想要撑住这个家恐怕难喽!面临困境,老洪紧咬牙关,操劳着田地农活,料理着烦琐的家事,接送着两个孙子入学读书,一到夜晚,老洪重新投入到文艺创作之中,把满腹的辛酸溶化到剧本之中。
老洪面临困境坚持业余文艺创作的刚毅精神令婺城区婺剧促进会有关领导深受感动,他们把《千秋令》剧本介绍给金华市青年婺剧团,该剧团负责人倪秋花听了区婺剧促进会领导对《千秋令》剧本的评价后,下决心排好这个本子,并每次上演《千秋令》都要请老洪观看。老洪也有请必到,配合剧团边改边演。最终,得到了婺城区婺剧促进会的重视,邀请了省内编剧高手对《千秋令》进行会诊、研讨。就在这个时候,十分惜才的浙江婺剧团方圆老师为老洪拟了《千秋令》修改提纲,并亲自操刀修改。在最后的署名中,方圆老师说老洪为婺城区的婺剧发展、繁荣文艺创作流洒了艰辛的汗水,他是《千秋令》的真正作者,我只能算作艺术指导。方圆老师谦虚诚意深深感动了老洪,拿老洪自己的话来说,多出作品是对方老师的最好谢意。
现在,老洪仍处在困境中,今年6月,他的妻子也遭到车祸,住院治疗3个月,至今未曾痊愈。村上人说老洪家是车祸“专业户”。可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困境中,老洪前后又创作出婺剧小戏《奶奶愁》、《三砸公示牌》、《老鼠戏猫》和婺剧小演唱《银河渡》、《情结仙源湖》、《九峰会》等作品,并着手创作大型神话故事剧《白沙大帝》。
记者手记:听完老洪的故事,我们深深地同情老洪的遭遇,也为他那份在困境之中坚持业余文艺写作的刚毅而感动,也许只有在创作的道路上老洪才能找到那份慰藉。在此我们祝愿老洪度过难关创出美好的明天,重建幸福的家园!祝愿老洪创作出丰硕的成果,为婺城区婺剧发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