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成为建设“两富”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阻力。
维护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维护一方平安。
1.提高物质文化水平,奠定农村稳定基础。当前,我国主要的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层面来分析,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的不足和经济总量不大。只有加快发展,才有足够的财力物力解决农村地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镇和村的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总量。构建农业新型的经营体系,推动先进科技和先进生产手段的应用,推动农民致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地区的民生投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低收入者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制度。平衡征地补偿政策,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2.落实矛盾摸排化解,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健全完善农村地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评估主体和评估责任,完善评估的程序,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建好评估台账。完善三色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各类公共应急预案,建立完善规范化、常态化的矛盾纠纷摸排化解机制。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发挥好老娘舅队伍的调解能力,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因地制宜建立调解组织,在水库移民地区、边界地区建立专门调解组织,将矛盾纠纷尽量解决在当地。
3.建立打防管控体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严厉打击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敲诈、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当前,特别是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要坚决打击;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案件,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坚。通过严厉打击、集中整治,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对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起到遏制作用,对农民群众起到教育作用。
4.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法治进程。要发动乡镇(街道)、村干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宣传法律,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宣传,把广大群众的思想引导到依法办事上来。通过法律“六进”活动,提高乡镇和村干部的法律素质,依法行使职权,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要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学会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既要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让利于民;也要守住法律底线,维护法律的尊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5.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农村维稳能力。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维护农村稳定要依靠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是维稳的第一责任人,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尽最大限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健全完善退出机制,对带头上访的村级党员、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对班子不团结的村两委,要加强村级班子整顿,提高班子的战斗力;要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村干部要多为村民干实事,办好事。要充分发扬民主,发动群众将大家认可、依法守纪的干部选出来。要加强村财乡管工作,提高村务财务的透明度,增强村民的监督力度,通过监管减少因村务财务引发的村级不稳定因素。(作者系区维稳办专职副主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