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领导干部行得端、走得正,才会有‘向我看齐’的底气。”刘云山同志日前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地点出当前作风建设的关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从中央政治局制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到国务院新班子对三公经费“约法三章”;从治理舌尖腐败,到提倡真话实话短话,自上而下掀起的这场“作风风暴”,收到很大成果。然而,在一些地方,积习还难根除,花样还在翻新,转作风面临能否持之以恒、如何继续深入的考验。作风建设的“穴位”在哪里,要害在哪里?
显然,领导干部就是这些问题的“关键”。
本质上说,转作风是对权力的规范。有普通干部群众这样说,“我就算想腐败,也没腐败机会。”话虽调侃,却道出了不良风气与权力间的关系。
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何屡禁不止?就与一些领导干部的奢靡习气不无关系。一些人不是想着怎么为百姓干实事,而是沉迷于要待遇、比规格、图享受。
官话套话、假话空话为什么盛行?就是因为看到“真话危险、虚话保险”,尝到“编了许多谎,却得了头等奖”的甜头。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让这些不良积习一级一级传染下去。这样的领导干部,非但不能让群众“向我看齐”,反而会被群众“看不起我”,甚至深恶痛绝。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风气好不好,领导负有很大责任。文山会海、奢侈浪费、迎来送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些问题,说到底,根子就在干部作风不正上。领导干部既是不良风气的受害者,也是不良作风的制造者。所以,如果总是强调“风气不好与我无关”,认为“转作风是别人的事”,总是把不良积习推在别人身上,把作风要求盯在他人身上,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注意“防风”与“整风”,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的不良作风,需要摒弃纠正。
作风好不好,主要看领导,还有另一层意思。
有句话说,手电筒举多高,照亮的范围就有多大。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如果不能认清当前的形势任务,不能明白作风建设关系民心党心,只是把改作风当作一场临时运动,甚至认为是在“小题大作”,思想上肯定会松懈,行动上一定会敷衍,作风建设也势必会变成“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这样的转作风,就白了也就是“吹吹风”,最后成了“一阵风”。
其实,本届中央领导就是最好的“风向标”。外出考察尽量不封路,开会讲话带头实打实,基层调研轻车简从,反对浪费毫不手软,不仅传递了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更赢得了群众的真心赞扬。中央领导率先示范、以身作则,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也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真向中央看齐,也让普通干部和群众向自己看齐呢?(摘自人民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