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郑雪芬:婺剧传承成了最大的心愿

——记婺城区第五届草根奖获得者郑雪芬
2014-06-06 09:21:4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王侯将相兴衰史,才子佳人缠绵思。悲欢离合凡间事,尽从婺剧草台知。”明代婺州的晨曦,古木阁楼里,锣鼓声声伴着丝竹管弦乐,一招一式,顾盼流连间,如是耳提面命,口耳相传,婺州原生剧种婺剧作为古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代代传承,源远流长,精彩剧目层出不穷,逐渐演绎出独家精粹,跻身知名地方戏之列,更成为数百年间八婺百姓最重要的文化依恋,甚至一度充当了节庆、集会活动的主角,日前,记者走进婺城区乾西乡坛里郑村郑雪芬的家,寻访蕴藏于现代婺州人碎碎念中的那一番生活况味。

  “小时候,爷爷和爸爸正月里都出去演戏,平日在床上教我们唱戏”

  上世纪70年代的金华农村,和多数中国农民一样,郑雪芬家也靠着在生产队干活儿、挣工分、分粮食过日子,生活总不宽裕,但在郑雪芬的记忆里,一家人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番清贫乐。

  爷爷郑春潮早年因个人爱好到村外边学戏,后听从曾祖父之命回了老家,也把婺剧带到了村里。郑老爷子很是慷慨,辛苦学来的戏,但凡来学的,不分自家别家,他都挨个儿耐心地教,还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角色,先天嗓子好的上前台,像儿子郑永相一样肺活量不足的放后台。当时的农村少有电灯,村民们的生活节奏基本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伙儿每每集体劳动回来,一起在大食堂吃完饭,便三三两两、陆陆续续来到郑春潮家,听戏,学戏,郑春潮家俨然成了村里的文化俱乐部,郑雪芬就是在这抑扬顿挫的声声吟唱里降生的,耳濡目染下,小雪芬三岁上便能咿咿呀呀唱上几句,且一招一式学得像模像样,最是招邻里喜欢。

  春节里,别家红红火火过大年,郑雪芬却习惯了家里总缺了两个人。平日农忙,鲜有娱乐,当时的年味却比如今来得浓烈。各村都会赶在春节请个戏班子在集体晒谷场上搭个台子唱大戏。坛里郑村自己组的戏班子远近闻名,档期排得紧,便要四处赶场,爷爷和爸爸从来不曾落下,通常正月后才能回家。一个月的演出能挣来些许工分,还能给孩子们带回些别村招待戏班子的点心。祖父二人时不时在自己村的舞台上演,这在儿时的郑雪芬眼中是无上的荣耀。

  若干年后,爷爷过世,父亲郑永相虽在后台演奏打击乐,却熟谙婺剧演绎章法,嘴里总爱哼上几句,尤其在临睡前,招呼完了一天的劳碌,身心最为放松之时,便会拉着一双儿女玩对唱。如今,郑雪芬早已为人母,每每回娘家,父亲最喜欢做的事,便是拉着她“唱两句”。因为有了婺剧,一家人说说唱唱,吹吹打打,日子便也欢欢喜喜,无忧无虑。

  “那年我们十七、八岁,用菜油卸妆,用稻草铺床,坐拖拉机赶场”

  和祖父辈一样,在郑雪芬那里,婺剧演出不曾成为职业,却从未远离生活,它贯穿了一个女孩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初,坛里郑村老一辈的婺剧人精挑细选了16名花季少女,组建了文明婺剧团,一群女孩儿一头忙着工作,一头也由着爱好聚在一起四处赶场演戏,用郑雪芬的话说,那段日子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心里特别开心,梨园姐妹情深,直至如今。

  演出通常在正月,档期一个挨着一个,村里16个演员连同后台、“炊事班”等共26人,一队耕田用的拖拉机载着一群人冒着严寒奔向或远或近的某个村落,在长夜中留下阵阵长鸣。那年,郑雪芬17岁,家里早年相伴演出的父子换成了父女。到了演出的村子,大伙儿总要借宿农家,天寒地冻的日子,在一个房间的地板上铺上几捆稻草,十几个女孩儿抱上各自带的毛毯紧挨着躺下过一夜。女孩儿们都不会化舞台装,难得找来一位村妇颇具化装天赋,可一个“业余选手”化16个人的装,得耗不少时日。于是乎,女孩儿们总要带妆睡觉,怕碰花了脸,躺着不敢动,第二天直接上台演戏,一圈场子赶下来才把妆给卸了,卸妆用的是锅里炒菜用的菜油,没有润肤露、隔离霜之类,卸完了妆,脸上就好像结了层痂,罩了个面具,在那个最爱美的年纪,女孩儿们竟也借此调笑作乐,怀想当年,郑雪芬不胜感慨,“我们的想法都特别简单,就是喜欢婺剧,相处也很单纯,现在我们十几个人还是最好的姐妹。”

  “十几年后重登舞台,当年的辛酸竟成了亲切”

  近十年后,16个女孩儿纷纷出嫁,文明婺剧团也散了场。一晃又十年,当年的姐妹花在村里成立婺剧坐唱班后再聚首,郑雪芬的心头五味杂陈,再登台时,宛若往昔,辛酸愈显亲切。

  遥想当年,雪芬初嫁,儿子刚满两月,尚未做好产后调理的雪芬不假思索便一口应下了一档演出,孩子还在哺乳期,婆婆随行。“我在台上唱,儿子就在台下哭,心疼啊,也没办法。”剧团散了后,郑雪芬对婺剧的热爱依旧,边做家务边唱戏成了她最感惬意的事。如此热衷,也得益于家人的百般理解,“有一次演出正赶上我哥结婚的日子,但是我和我爸还是二话不说就把合同签下了,我哥也没生气。”

  成立坐唱班后,郑雪芬开始屡屡尝试旧瓶装新酒,与时俱进,为婺剧注入现代生活元素,与程明芝联合创作了新剧目《婺剧情缘》,后又以“湖头狗肉节”为引子,创作了新剧《文化大餐》,移风易俗,寓教于乐,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爱小动物。

  数百年来,婺剧如潺潺流水般缓缓流淌于婺州人的琐碎生活里,润物细无声,滋养着八婺人民。如今,婺剧传承成了郑雪芬最大的心愿,也是包括婺剧在内婺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共同面临的难题。

责任编辑: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