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人物

陈旭文:做最有工匠精神的企业

2016-04-08 09:22:2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郦莎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无可替代的资源。然而,为了自身利益,却有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组织生产。不过,在金华,却有这样一家企业,在提升生产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为了改变混凝土行业“灰尘满天飞、噪声震耳欲聋、污(废)水到处流”的现象,这家公司的领头人力排众议,先后投入2300余万元,成立以“降噪音、减粉尘、废(污)水零排放”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部门,使企业在治理废(污)水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水资源,融洽了周边邻里关系。他就是金华市巨龙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旭文。

  勤奋好学,从搬运工一路成长为管理者

  得体的衣着,温文尔雅的微笑,言语间充满远见与睿智,今年50岁的陈旭文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这样的形象,似乎很难和初中都没毕业的经历联系到一起。然而,由于家境贫困,他早在16岁便开始走向社会,做的还是最底层的搬运工。

  当时在建筑工地,陈旭文每天要来回背700多斤重的板材。繁重的体力劳动压弯了他的个子,却压不住他奋发图强的心。那个年代,建筑工地都有一套自己的师承制度,每个新来的工人都要拜一个资历较老的工人为师,陈旭文也有一个师傅,还有许多师兄弟。每当休息时间一到,体力透支的师兄弟大都选择在一旁休息,然而,陈旭文却总是利用这些时间,强打起精神跟着师傅学习施工、图纸绘制、预算等建筑学专业内容。

  都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几年后,陈旭文的个人能力渐渐从众多工人中脱颖而出,很快引起了公司高层的注意,并将他从最底层的搬运工调到了其他岗位。之后,凭着自己的努力,他又一步步向上爬去,走到了公司的管理层,成为最年轻的管理者,彼时,他不过25岁。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之后,爱挑战的陈旭文很快跳槽到了金厦集团。当时,金厦集团正处于创建初期,旗下的四个公司年产值不过30多万元,但陈旭文毫不在意,依旧埋头工作,想方设法为公司提高效益。2004年,金厦门集团的年产值已达3亿多元。集团运行上了轨道,本是到了享受成果的阶段,但陈旭文却意外地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他说:“也许这跟我的个人性格有关,一旦一个岗位太过稳定,我工作起来就没有积极性。”

  这一次,他来到了义乌的一个城中建设底下的一家混凝土公司,干了3年的管理工作,直到2008年左右,才回到金华。

  自主创业,他始终不忘工匠精神

  一直在别人手底下打工,陈旭文渐渐萌发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回到金华后,听说巨龙集团要将旗下的混凝土公司对外承包经营,陈旭文个人很看好混凝土市场,加上之前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对这个行业也比较了解,几番思索之后,他拿下了金华市巨龙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的经营权。

  金华市巨龙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地处330国道附近,占地仅25亩,最初只有破破烂烂的两栋厂房。混凝土的搅拌全是露天进行,导致整个厂区灰尘满天飞、噪声震耳欲聋、污水到处流。最离谱的是,办公楼的大门口就有两个厕所,一进去就能闻到扑鼻的臭味,把第一次到这里的陈旭文看得直皱眉。

  “不止环境脏乱差,经营状况也很混乱,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工人无组织、无纪律,企业在社会上也没有知名度。”但这些并没有把在商场“征战”多年的陈旭文吓倒,“我敢接手这个烂摊子,就是心里有底,混凝土的潜在市场还是很大的。”

  随后,他开始对企业进行一系列改革,并多次前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混凝土公司考察,借鉴他们的花园式厂区来进行自己厂区的环境升级。2012年底,为彻底改变混凝土产业环境污染大的现象,陈旭文下定决心改造技术,使企业达到绿色生产的要求。为此,公司成立以“降噪音、减粉尘、废(污)水零排放”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部门,率先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金华市首个环保型搅拌站,并引进了一套污水处理系统。不止改变了传统的开放式搅拌区带来的弊端,还达到了保护水源的目的。

  陈旭文介绍,原先搅拌混凝土产生的污水在厂区四处横流,就算通过净化处理后再外排,仍然避免不了对河水造成污染。有了这套污水处理系统后,厂区搅拌混凝土的水、冲洗地面的水都将统一汇聚到8个蓄水池中,经过层层过滤,又重新回到搅拌区用于搅拌混凝土,不止大大压缩了成本,形成了水的内循环使用,还使水污染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然而,陈旭文的这份心意,并不是人人都认可。改造之初,就有同行指着他骂“傻瓜”,觉得政府和环保部门都没有要求,为何要多花这几千万元做这些无用功。但陈旭文却认为这钱花得值,起码员工再也不用在污水横流的厂区里穿着雨靴工作,附近的村民也不会因为他们而深受其害。

  在陈旭文的眼中,利益绝对不是一个企业应追求的目标。他坦然道:“中国不缺企业,它缺少的只是长远企业、百年老店。现在有些企业主太急功近利,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应该拥有工匠精神,做精,而不是做大。”也正是因为这份工匠精神,在陈旭文的带领下,金华市巨龙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年生产商品混凝土45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1.6亿元,年上交国家税收700万元的规上企业。如今,陈旭文依旧为环保事业做着不懈努力,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