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婺城区大调研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找准课题、力求实效,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份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大调研的积极性,更好地将大调研成果转化为加快推进婺城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建设的实际成效,现将部分调研报告予以展示,供各地各单位学习借鉴。
婺城区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 方向正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日趋呈现多样化,这对新形势下做好街道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城北街道对社区“大党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为探索街道“大工委”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加强街道“大工委”建设的必要性
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呈现了驻区党组织较多的特点,迫切需要区域内有一个组织来统筹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全面推进街道党建工作。成立街道“大工委”这样一个区域党建工作平台,既是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街道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对全面提升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辖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行街道党建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党建工作统筹还不够。同一个区域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等党组织,多是垂直管理,相互之间少有互动。原来的社区“大党委”运行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毕竟社区拉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这驾“马车”存在诸多不便。同样,在隶属关系平行的情况下,街道党工委的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和规划要让辖区内其他党组织遵照执行也具有一定难度。
二是党建资源没有形成合力。城北街道辖区内的广播电视局,有人才优势、宣传能力强;残联有丰富的资源为辖区残疾人服务;街道和社区可以为各个党组织服务居民和开展活动提供平台,也可以在他们与居民产生矛盾时提供一些调解和服务。目前各种资源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互补。
三是参与街道党建积极性还不够。一方面,辖区内党组织在街道党建工作、服务居民、文化建设、民主自治、文明城区创建和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参与度还不够,觉得说多了有越位之嫌;另一方面,把自身资源优势分享给辖区其他党组织和居民的主动性还不够。
三、关于加强街道“大工委”建设的思考
1、搭建区域党建工作平台。积极构建街道“大工委”工作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机制制度。通过成立街道“大工委”、立足“共建”,有效调动辖区单位服务居民和参与区域建设发展的积极性。打破过去以行政区域、条块系统为基础的党建工作体系,将党建工作、党建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和整合,把多元的党建主体、党建内容、党建工作凝结成一个有机系统,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工作合力,推动区域党建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上的统领作用。
2、明确区域党建共同目标。强化统筹的理念,充分发挥街道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共同的价值目标引领党建工作。强化整合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整合驻区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职能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服务的理念,发动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在共建共享中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3、丰富区域党建活动形式。一个新的组织或团体,要想有生命力,必须要多方参与、多方受益,通过活动或合作实现双赢。为此,区域党建工作必须依托“大工委”构建的综合服务平台,立足“共享”,通过条块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做,积极组织“大工委”成员单位开展“邻里节”“市民学校”“微心愿”认领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实现区域内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全面整合。
4、建立区域党建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区域党建“联建共建”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方面,建立联系沟通机制,街道层面成立工作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协商,明确开展联建共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推动联建共建工作由临时性、随机性向经常性、长效性转变。另一方面,建立双向服务工作机制。各驻区单位积极将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逐步向居民开放。同时街道党组织也主动帮助驻区单位排忧解难,真正实现共驻共建、互利双赢。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