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苑、通讯员洪玉茹
近年来,婺城区全面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法律服务提质增效,积极推进法治婺城建设。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婺城区积极探索法律服务新方式,延伸法律服务新战线,使法律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让法治之“花”飘香婺城。
法律援助绽放公益服务之花
“谢谢你们帮我要到了加班工资,真是太感谢了。”市民丁某某紧握着婺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律师叶丽亚的手说。
据悉,丁某某在金华某小区从事安保工作近5年,有加班事实,但公司从未支付加班工资。多次协商未果后,丁某某来到婺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经审核,婺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启动“容缺受理”机制,指派援助律师叶丽亚先予受理。叶律师了解案情后,指导丁某某搜集相关证据,随即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丁某某找到两名同事出庭作证,并起草好法律文书,向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最终,在仲裁委的调解下,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一致,由某保安公司支付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15000元。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在婺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发生。长期以来,法律援助为婺城辖区内的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渠道。据了解,婺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本着“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原则,降槛扩面,把“最多跑一次”的惠民、便民举措落到实处,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让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婺城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6件,其中民事案件79件,刑事案件287件。
婺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容缺受理机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容缺受理机制”即在申请人提供了主要材料,仅缺少一些次要材料的情况下,中心先予受理立案并指派律师办理,申请人补充所欠缺的次要材料后直接交给承办律师,而不需再往援助中心跑。“一次性告知”即窗口工作人员书面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提供的材料目录,减少申请人跑动次数。
近年来,法援申请渠道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婺城区加强“互联网+”法律援助的推广和运用,让更多群众懂得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或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法律咨询或申请法律援助。此外,婺城区创新实行申请代办制,由司法所援助工作站负责当地援助申请的初审,初审后符合援助条件的,通过省法律援助统一服务平台将材料报送援助中心审批,确保申请人“最多跑一次”。
实施“无证明城市”改革后,婺城区援助中心取消了要求申请人提交经济困难证明这一事项,替之以承诺制,由申请人自觉申报财产状况并签署经济困难符合援助条件的承诺书。婺城区还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农民工讨薪案件免予经济困难审查,不需要签署经济困难承诺书,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群众。
从2018年10月起,婺城区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开展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专项活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婺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专项活动,活动期间安排两名援助律师和劳动仲裁部门联合开展了一次针对劳动者维权的法律咨询活动。咨询现场受理了2起涉及到多名员工与企业间的经济补偿纠纷,援助律师及时为员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在律师的积极努力下,员工与用人单位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到今年3月份止,援助中心共指派办理涉及农民工讨薪案件48件,为农民工追回欠款61.3万余元,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人民调解培育社会和谐之花
日前,婺城区人民调解员郑某某成功调解了一起员工上班期间突然病亡的案件,纠纷涉及员工王某,某卷闸门厂,某轮胎店。调解员通过“背靠背”做思想工作的方法,避免了当事人因情绪失控引发矛盾激化,有效防止了调解僵局,最后依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通过情、理、法相结合快速调解成功。轮胎店老板支付25800元补偿王某家属,卷闸门厂老板承担所有医疗费用共计约20万元,另外再承担慰问金、一次性死亡补偿金、生活困难补助金等各项补偿费用共计人民币50万元整。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纠纷游离于法理与情理之间,如何力促问题的解决,推进社会和谐,人民调解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来,婺城区坚持“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工作方针,构建社会矛盾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全力打造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至4月份,全区受理人民调解案件614件,调解成功614件,疑难案件13件,涉及金额1578.52万元。
去年,婺城区成立了区人民调解协会,通过其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发挥自我管理作用。协会吸纳了素质高、懂法律知识、调解技能高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官、教师及社会法律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目前,全区有人民调解员1629人。依托协会平台,婺城区积极探索将人民调解列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计划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28人,充实到乡镇(街道)调委会。
目前,全区有规范化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463个,建立了物业纠纷、劳动仲裁、花卉、寄递、妇女、交通事故等多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婺城区不断深化律师参与纠纷调解机制,在盈科金华分所等3家律师事务所成立了调解工作室,并选派28名律师参与调解工作,今年已成功调解9起案件,通过律师参与人民调解,实现纠纷的有效分流化解。
在此基础上,婺城区还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协作配合机制,完善“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等联动制度,推动在信访接待中心、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专门人民调解工作室。健全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在“以奖代补”的基础上,根据案件难易程度不同,将人民调解案件补助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3倍,并按季度组织人员到各调委会核实发放,进一步激发了调解员工作热情。
“一村一顾问”点亮乡村民主法治之花
近日,蒋堂镇杨新村村两委为外嫁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困扰。村两委干部听着村民们议论纷纷,各有各的道理,不知如何解决。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站联村律师了解情况后,从法律视角给出了建议,让这一问题的解决柳暗花明。他们提出,可以通过修改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章程、村规民约等相关规定,区分村民委员会、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两个组织,确定合作社成员身份,从而判断是否应当享有所在村庄的土地征收补偿、分红以及其他利益。
据悉,2015年,浙江凯大律师事务所在蒋堂镇成立婺城区首家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站,定期上门提供法律服务,现在已延续到村、户、学校、企业,并且在每年的普法宣传日及相关节日组织律师上街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为镇、村基层解决了众多法律问题。
近年来,婺城区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加快推进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进度,弥补农村法律服务短板,提升法律服务实效,不断推进农村依法治理进程。
行政村合并后,婺城区调整农村法律顾问数量,为270个村配备82名法律顾问,平均每名法律顾问服务3至4个村。这样,农村法律顾问能够集中精力开展法律服务,强化了服务效果。婺城区还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经费投入,区级财政配套安排每村每年平均2000元的经费补助,年初组织担任农村法律顾问的律师参加业务培训,近期计划组织调整后的农村法律顾问就相关工作进行再部署,提高农村法律顾问服务质量。
新媒介在农村法律服务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法律顾问加入联系村的五级微信群,及时、按需提供法律服务,一季度接受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并通过代写法律文书、调解纠纷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农村法律顾问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受众五千余人次,通过以事论法、以案说法,使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更加透彻,部分法律顾问还自编普法小册子、普法漫画,激发群众学法兴趣和热情。
全区271个法治橱窗中设置农村法律顾问公开栏,公开农村法律顾问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既方便了群众有事联系咨询法律顾问,又加强了群众对法律顾问工作的日常监督。加强对担任农村法律顾问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相关科室不定期进村开展走访、抽查,各司法所配合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发现有不称职的农村法律顾问,坚决予以撤换。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