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天上宫阙落人寰

2019-09-24 08:58:2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乔忠延

  乔忠延

  天上宫阙落人寰,太大了,太空了。人寰浩浩,大地茫茫,天上宫阙落在何处?

  落在婺城。

  婺城,其实也就是古时金华。只是随着时光的演进,政区的变化,如今婺城成为金华市下属的一个区。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与金华这个名称交相辉映的是婺州。缘于婺州,才有婺城。

  婺城,婺州,都是我十分钟爱的名字。如果再有一次区划变化,如果要让我选择名称,在金华与婺州之间,我会投婺州一票。金华也不错,据说“因位于金星与婺女(星)分野”,二星争华而得名,自然寄寓着美好的蕴含。我钟爱婺城、婺州,说穿了是钟爱那个“婺”字。理解“婺”字不用查考《说文解字》,组成整体的三个字“矛、文、女”就把意思凸显出来了。矛,是兵器,是武器,是威猛的象征;文,是纹理,是纵横交错的线条。仓颉造字由雪地上鸟兽的爪蹄纹理得到启示,文,便成为文字、文化、文雅的象征。矛与文,一个阳刚,一个阴柔,恰好平衡。更为令人叹绝的是,这阴阳平衡只是悬浮着的半壁河山,离不开最下面那半壁河山的承载。而承载这半壁河山的是个“女”字,女,是温柔的母亲,是厚德载物的大地。如此看,上半部分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没有不过分之想,没有过头之举,平和中正,毫不过分,再与下面的厚德载物融为一体,这简直是汉字里面寓意最美的一个字。请注意,是最美的一个字,而不是当今被用烂了的“最美的之一”。这最美的“婺”字,与州结合,婺州是最美的;与城结合,婺城是最美的。

  婺城,是个美得令人一见钟情的好地方。

  一走进婺城这方水土,我立即沉迷其中了。沉迷其中,不是沉迷于高耸的楼宇,不是沉迷于林立的厂房,也不是沉迷于直线上升的经济数字,而是沉迷于逼目而来的幸福指数。幸福,是一种感觉。感觉出乎每一个人的本心,如何判断?幸福需要物质条件,前提是衣食不愁,有了这个起码条件,所有的追求都可以用上不封顶写真。当然,从物质到幸福感的出现,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在于精神层面。精神的高雅与低俗,决定着感觉的高下,幸福的多寡。不过,这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与转化,需要一个最基础的条件,即安全。没有安全,一切都会归为零。所以,我已交出版社付梓的一本书,就名为《幸福从安全出发》。因此,我一眼盯住了婺城作家协会送给我的介绍文字:浙江省食品安全区、浙江省平安区,而且连续十四年夺得平安金奖,进而获得省级文明示范城市。

  食品安全、平安金奖、文明示范城市,确实触动了我的心灵。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灵渐驱麻木,每一天的日子只有麻木才能过得平平常常。郑板桥当年写下“难得糊涂”是对社会风尚的嘲讽,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安慰。倘要我写下类似郑板桥的胸臆,肯定是“难得麻木”,麻木才会对许多事情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才会自然而然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只鸡长几个月就会产蛋,而且每日不断地连续产出,直至生命的终点;一条黄瓜今夜还只是个头顶黄花的一寸幼瓜,明晨就会暴长到一尺多长出现在市场;一个西瓜无论种在何种质地的土壤,无论遇到何种多雨的季候,摘下来都能甜到如同蜂蜜的程度,这里头潜在着什么奥秘?回答这个问题不难,且不说国人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粒认识了敌敌畏,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三鹿奶粉认识了三聚氰胺,从咸鸡蛋、辣椒酱认识了苏丹红,从银耳、蜂蜜里认识了硫磺,仅此就可感知,我们的头脑未必装进了化学,而胃里却是满满的化学。如此,若想清醒地活着,还想活出安居乐业的滋味,不易,实在不易呀!

  真要追溯化学满胃的起点,也不难,那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开端,很可能就是社会公德解开缆绳,一落千丈的初始。利益最大化,目中无其他,唯利是图,百无禁忌,便是公众最大的悲剧。一个合理的社会风气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皆大欢喜;一个失去自律的社会是,我害人人,人人害我,皆大悲哀。忽有一天猛然惊醒,才发现急功近利,牟取暴利,危害的不仅是别人,还有自己。这时候即使躺在金币砌筑的摩天大楼里,也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回望身后,才发现怎么干了一场损人不利己,反而害己的荒唐事。原本是要追求安居乐业,却怎么竟然追求到的是危楼高千尺,既难安居,更难乐业!

  怀着如此战战兢兢的心境走进婺城,揪紧的心一下释然了,一下轻松了。顿时觉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当然,这里的“那人”,不是“那人”,而是我在苦苦追寻的一方净土。婺城,正是我可以放松身心,寄托生命的净土与乐园。

  婺城,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却是浙江的中部地带。坐高铁去杭州仅仅40分钟,去上海仅仅90分钟。交通行进速度,不是经济发展速度,可是能够拉动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婺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用日新月异形容大抵并不过分。我固然看重这快速发展,但是更看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能升华社会的整体品质。

  品质,是当今的一个流行词语。这不是网络普及后涌现的当代新词汇,可是新时代赋予了这个词汇新的内涵。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品质是道德的代名词。上学有操行品质手册,每学期,每年度老师都要写下几句相关道德行为的评语。而今,品质的领地大为拓展,一切物质与精神都可以用品质衡量,都可以用品质追求。生活条件,也进入了品质时代,品质悄悄成为幸福的代名词。延展这些文字,是我关注到了婺城区的发展战略:“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看,经济再提速,并没有仅仅放走经济的火车头,经济的火车头时刻在拉动社会,拉动社会变得幸福美满。婺城,没有南辕北辙,没有本末倒置,没有迷失方向,于是,我看见一个超前而又常态的品质样板。

  说超前,是别处在呼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要处心积虑地把败坏成得满目疮痍的污水荒山,修复为绿水青山,而婺城已是绿水青山,岂不超前?说常态,是婺城过去是绿水青山,如今是绿水青山,从绿水青山中来,往绿水青山中去,岂不是常态?婺城,“六山一水三分田”,没有因田少而啃咬青山,蚕食青山。因而,森林覆盖率达到58.1 %;因而,空气优良指数达到了93.9 %。美哉,婺城,美成了世外桃源。打住,快打住,婺城绝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世内桃源。世外桃源是虚幻的,是无法企及的;世内桃源是本真的,是可以居住,可以生活,可以寄托身心的。

  将身心寄托于此的人,身姿是舒缓的,脚步是从容的,笑容是温馨的。采风的几天当中,没有一天不感受到婺城人的舒缓、从容与温馨。参与采风不是一次,哪一次也和当今走马看花的旅游相匹配:“前面导游举着旗,不想紧走不由你。辛苦坐车上百里,匆匆只看一小时。”匆匆,太匆匆,匆匆得身心疲累,灵魂气喘吁吁难以赶上去,匆忙得魂难附体。在婺城不是这样,从容,从容,再从容,看过景点,坐下来,放松身心,喝茶聊天。哪是喝茶,是品味一方水土;哪是聊天,是咀嚼一方水土。一方水土随着茶水浸润进身心,一方水土随着谈兴交融进身心。从婺城返航,不是带回来什么东西,而是活脱出一个从容不迫、懂得生活的新人。

  是的,婺城的富裕是与富贵缕连在一体的富裕,不是外在富有的金钱,给粗粝身心装潢贴面的那种富裕。那种给粗粝贴面的富裕,是暴发户的富裕,是缺少文化道德修养的富裕,是刚刚有房住,有车开,有票子花,就敢喊叫“厉害”了的富裕。这种粗鄙糙粝的富裕,无论叫嚣得多高,都和富贵有深刻的隔膜。贵,是高贵,是尊贵。要高贵,须高尚谦和;要尊贵,须崇高典雅。偏偏高尚谦和,崇高典雅,不是一天两天能够修炼出来的,甚至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够修炼出来的,而是要修身,修心,修魂,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两天坚持不断,一年两年坚持不断;一代两代坚持不断,十代百代坚持不断;一家两家坚持不断,千家万家坚持不断。经过千秋万代的修炼,方能脱胎换骨,方能化蛹为蝶,方能脱颖而出,不富也贵,不富也尊,富裕更贵,富裕更尊。由此丈量,完全可锁定,富贵就是婺城的社会风貌,良好品质。

  如果要在富贵的婺城选择一个两个品牌做形象代表,我还真有些犹豫不决。

  想选婺窑,悠久的历史可以追寻到汉代。历史漫长不是婺城窑瓷器的特点,特点是古远,拙朴,浑厚。粗看似乎不像是大家闺秀,没有外在华贵的风采。细看可不得了,那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学士,毫不造作,毫不显摆,别看轻易不启齿,张嘴就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正由于满腹经纶,才不会随意卖弄风骚。你个汝窑,你个官窑,你个哥窑,你个定窑,你个钧窑,即使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当代声名显赫的景德镇窑,显摆就显摆吧,炫耀就炫耀吧!无论你如何显摆,炫耀,我自岿然不动,咱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见得华彩美,能遮掩了我这拙朴美;不见得时新美能埋没了我这古远美。宁静可以致远,婺窑,婺瓷同样有名,古往今来粉丝层出不穷。

  想选婺居,婺城古民居多得是,就以寺平村为例。寺平村是一幅绘画,画出了千百余年的沧桑变化;寺平村是一群雕塑,雕出了不舍昼夜的岁月时光;寺平村是一卷诗作,外化了传宗接代的气质风骨;寺平村是一部典籍,收藏了温良恭俭让的精神风貌。如果这民居是一座屋舍也还罢了,是一个独院也还罢了,竟然一座院落套一座院落,一条街巷连一条街巷,条条街巷把座座院落像棋盘一样分隔有致,缕连有序,形成偌大个罕见的古代村庄。如今随着旅游的兴盛,古村落并不少见,少见的是这样原汁原味、没有匠心修复的村落。这就让人止不住发问,经历头脑狂热的“破四旧”盲动,不知多少珍贵文物毁于一旦,为何这里风雨不动安如磐?回答是,外界的狂风暴雨,到了这里化作和风细雨,不过只弄了个雨过地皮湿,顶大伤及几根汗毛,未伤肌肤,何谈伤筋动骨!

  想选婺剧,那晚去看演出,未进剧场远远就被震撼了。震撼我的是“中国婺剧院”几个醒目大字。我那家乡流行的是俗名乱弹的蒲剧。蒲剧与婺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地方剧种,都是稀有品种。可是,这里标识的是中国婺剧院,我们那儿则畏畏缩缩着个临汾蒲剧院。一个大方,一个小气,何为大,何为小,一目了然。了然的只是外表,再看演出,一下明晓了为啥“破四旧”的狂风暴雨,在寺坪村只不过是雨过地皮湿?是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祖祖辈辈少有的定力,这定力足以抵御消解任何暴力。就说婺剧那唱腔,高亢、嘹亮,一听就带着北方味,却没有北方那沙哑放纵的吼叫。查考资料,这判断并不虚妄,果然婺剧里含有乱弹成分,然而,迎着冷厉的西北风吼叫出来的乱弹,到这里早被东南风的温煦中和了。中和的不仅是唱腔,还有演技,尤其是武打表现得最为明显。你看那《八大锤》,一个豪杰,要与八个抡锤的武士搏斗,真该是一场拼却性命的厮杀。然而,展现的却是豪杰武生极见功夫的一招一式。那经典折子戏《挡马》更是这般,一个刀马旦,遭遇一个武生,不碰撞得剑戟迸溅火光哪能收场?没有,两个人你来我往,动作娴熟,精准到位,精致典雅,经典得无可挑剔,不由得想拍手叫好。可见,那动作都格式化了,化为极富美感的表演。武戏文唱,这是婺剧的首创,这是婺剧跻身百戏杂剧没被淹没,还分外招眼的风采所在。

  选不准代表品牌,干脆作罢,聪明自有后来人,留待他们遴选决定吧!无端的想盘根问底,想探究是什么基因让这方水土文而且雅?富而且贵?未及深究,忽然想起一本书,书名为《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辑的小说集。说是小说集,可里面的人物故事都有原型,那就具有了报告文学的性质。其中有陆次云写的一篇《宝婺生传》,笔下就是婺城的人和事。

  话说清军南下时,冲散了金华一对夫妻。男的是个书生,到处打听找不见妻子,坐在一家旅馆唉声叹气。旅馆主人怜悯书生,就让他坐堂管账。书生待人很好,旅馆生意日渐兴隆,利润成倍增加。主人有个贤淑的女儿,即想把她嫁给书生,还没有说出口却发生了一件事。这天有人来店中吃饭,饭饱匆匆离去,竟把包裹丢下。书生一看,里面装满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不一时,客人慌慌张张回来,书生将银两如数送还。

  若是文章到此作罢,也只是个拾金不昧的故事。好在前面只是铺排,曲折还在后面。不几日,客人复又来见,恭请店主人和书生前去参加他的婚礼。原来他带着那五十两银子,是去军营给心爱的女子赎身。主人太忙就委托书生作为代表,前往祝贺一对新人。书生不去还好,一去竟让这婚礼无法正常进行。他一见被娶的新人哭了,新人一见书生也哭了。客人问明情况,才知道这二人竟是被乱军冲散的夫妻。客人深明大义,说,你还我五十两银子,我还你失散的妻子。故事到此结束也可以了,书生和客人都能深明大义。不过,客人没有讨到妻子总是遗憾。留下遗憾,绝对不是婺城水土的特点。往下看,哈,前面的一个伏笔出现了,主人不是想把女儿嫁给书生没有说出口吗?干脆把她嫁给同样具有美德的客人。

  这哪里是给宝婺书生立传,分明是给婺城人立传画魂。读过这篇短文,无论何人都可能不乏完美的感兴。为何他地多产悲剧,而婺城的故事却完满得令人赞赏不已?若不是走进金华博物馆,我还真无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让我有底气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把稻子。也许你会发笑,一把稻子有什么值得炫耀?你别说还真值得炫耀,而且若不大肆炫耀那就是无知。

  走进金华博物馆前,我所了解的水稻定位于良渚遗址,那是7000年前的水稻。我以为是良渚的水稻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时代,没有想到婺城的水稻更早,早到了10000年前,整整提前了3000年。是呀,在婺城区上山遗址出土的水稻,长宽都低于野生水稻的3.5,“属于人工干预的栽培水稻”。这何止是一把水稻,是人类文明史的一缕华光。中华农耕文明万年前就已开启,而且是在婺城开启。狩猎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野是:一个不断迁徙,行无定址;一个是固定住址,安居乐业。可以说,安居乐业就是农耕文明的品质,也是农耕文明的代名词。

  安居乐业,这才是婺城这方水土最原始,最本真,最深厚,最持久的基因。百年过去,千年过去,万年过去,即使到了时下,到了跨越工业文明,进入智能文明的当今,这深蕴在一方水土里的基因,这流淌在众多婺城儿女血脉里的基因,依然没有改变。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婺城才高扬着安居乐业的旗帜,给你,给他,给我,给每一个人无不欣慰的幸福感。

  为此,我不得不赞叹:天上宫阙落人寰,落婺城。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