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晓芬)金风碧波漫田畴,稻叶葱郁好个秋。日前,婺城区白龙桥镇下杨村的杨桂芳家庭农场里,400亩晚稻田长势喜人,茁壮的稻叶与翻滚的稻浪预告了又一场盛大的丰收。
“此前7月,384亩早稻田丰收,平均亩产500多公斤,创下了历年产量新高。”农场负责人杨桂芳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一可观的收成,得益于婺城区正在开展的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试验,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打入秧苗的根部,不仅减少人工费,还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因此,今年晚稻播种时,90%晚稻田都采用了这项技术。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能完全避免常规作业时肥料因被日晒和水泡所造成的挥发和流失浪费的现象,节肥省工效应明显。”婺城区农技站站长祝丽娟介绍,目前这项技术在早稻试验上已经结束,晚稻试验正在进行,为下一步全区推广应用做准备。
近年来,婺城区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扩面积、增单产、提总产、优品质”的总体目标,加强农业技术应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不断增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为推动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婺城区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稳步推进“非粮化”整治,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完成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2.5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8.704万亩。在蒋堂镇洪村粮食生产功能区,施工机械轰鸣,运输车往来穿梭,机耕路、灌溉渠等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提标改造后,洪村粮食生产功能区能引进更多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程度得以提高,粮食生产有望更高效。”蒋堂镇农技站站长陆献跃介绍。
稳产保供,关键在政策。婺城区出台《2021年婺城区粮油生产扶持政策》,在保留原有种粮贷款贴息、金融保险、订单粮食收购奖励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规模种粮补贴力度,水稻规模种植补贴由每亩300元提高到每亩350元,继续将稻谷烘干、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插育秧进行专项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以前总觉得靠天吃饭,心里没底。现在政府出台了各种惠农政策,让粮农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家更舍得投入农机装备,干劲更足了。”琅琊镇泉口村农户陈建新开心地说。
据了解,今年全区早稻种植面积1.84万亩,同比增长41.5%;粮食播种面积6.58万亩,同比增长20.5%。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