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一泓碧水润山乡

  沙畈以“三色经济”破局水源保护区发展之困

2024-01-10 08:37:0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彭丽莎

  条条清流如翡翠玉带环绕村庄,丛丛红杉倒映水面宛若镜面童话,片片田地种植的绿色蔬菜生机勃勃……暖阳下的冬日,走进婺城区沙畈乡的山乡田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山一景、一村一韵的生态画卷。

  沙畈乡位于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也拥有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山林面积达1.5万余公顷,生态环境优质,山水资源丰富,是婺城百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多年来,沙畈乡不断探索融合发展之路,纵深发展绿色产业、金色集群,打响红色文化品牌,破解水源保护区的发展之困。以红金绿“三色”拓展发展新路子,努力让生态资源成为生产资料、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乡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1一片粽叶,成就绿色产业

  粽叶,是沙畈百姓增收的重要农产品。该乡有竹林面积2000余公顷,有大量的野生箬竹,每年粽叶销量高达500吨以上。巨大的产销量背后,是独一份的上等品质。不论是形状、颜色,还是气味,沙畈乡的粽叶首屈一指,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就算是每吨售价高于市场价400-600元,采购商也是纷至沓来。

  每年的6月至9月,沙畈乡村民们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三五结对上山采收粽叶,随后直接将其售卖给附近加工点。紧接着,加工点内立即对新鲜粽叶进行分级、捆扎、烘干、包装,最大程度保留原始的清香味。

  目前,该乡拥有多家粽叶加工基地,但在种植上还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为此,该乡拟建设4000余亩粽叶产业培育基地抚育和栽培粽叶,建设粽叶加工基地和粽子初加工基地,形成“一片叶”完整产业链。眼下,3000余亩山林已完成流转协议签订,冷链储藏中心已完工,粽叶及粽子加工基地正有序推进中。展望未来,粽叶经济不仅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实现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与此同时,鲜笋、笋干、竹制品等竹产业产品也深受顾客喜爱。为了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十几年来,沙畈乡还围绕竹产业和竹文化,每年举办南山竹文化节,推介好山好水好竹,通畅信息渠道,铺好“竹经济”之路。

  2一个起点,探索金色集群

  去年6月,沙畈乡辽头村与安吉县夏阳村签订了党建联建协议,标志着发展背景和方向相似的两地将携手探索绿水青山下的共富之路。

  群山脚下、白沙溪畔的辽头村,优越的生态是其最大的特色优势。如何把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该村在休闲康养领域摸索前行。目前,该村已建成夏聊生态露营基地、物资储备仓库、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凭借良好的自然景色已吸引不少市民的到访。眼下,辽头村康养中心项目正在建设当中,该康养中心占地380平方米,除配备住宿房间,还设置会议室、活动场所等,建成后有望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寒冬的早晨,在店边村的林药基地内,油茶树、山核桃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依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据悉,该项目面积约70亩,种有树莓、翠冠梨、蓝莓等多种水果,并在林下套种了中草药黄精。在此基础上,沙畈乡将继续发展攀树基地、树莓迷宫、山地滑车、油茶基地改造升级等,计划打造“百果园”,进一步助力村民们就业增收。

  沙畈乡按照村村有特色的目标,充分利用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的项目。例如,以辽头村为圆心建设休闲康养区,以山脚村为顶点建设文创美学角,以梧桐垅为轴线建设自然教育垅,打造具备康养、疗愈、休闲、护水多个功能的产业发展集群。

  下一步,沙畈乡将计划建设竹林剧场、冥想疗愈空间、护水生态公园、辽头湾花海等拓展休闲疗愈空间;充分运用辽头至山脚段1.5公里的森林古道和原白门线辽头段约1公里的林中县道,串联各点形成美学文创路线,将沙畈乡文化故事串联到路线点位中;打造沙畈中草药“百药园”等,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最大限度释放“生态红利”。

  3一个村庄,打响红色品牌

  1935年,粟裕将军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银坑村休整驻扎练兵,开展游击战,发展党组织、壮大红军队伍、打土豪、宣传革命思想,三年游击战在婺城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巍巍青山静无言,红色精神代代传。银坑村兼具丰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该村产业发展始终秉承着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普惠革命老区百姓的理念,修建了粟裕将军纪念馆、挺进师旧址纪念馆、红军活动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场所,吸引着各级党组织、学校等团队和个人悼念革命先烈,追随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打响了沙畈乡红色品牌。

  平日来,源源不断的游客也为银坑村打开了以红色文化教育带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思路。生态采摘、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多种业态发展壮大,“红+绿”的农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时至今日,银坑村已经不再是隐于深山的世外桃源,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下来,该村还将打造教育阅读吧、共享田园等,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开发红色系列农特产品,进一步增强村集体收入造血功能,带动村民家门口增收。

  沙畈乡山清水秀、林木葱茏、区位特殊,造就了该乡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沙畈乡也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做大做强山水文章,做实做优文化品牌,多维度培育可持续发展产业,让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