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古韵悠悠古子城

2024-05-23 08:41:2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陈公炎

  在浙江金华的江北,藏着一座时光的印记——古子城。它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仿佛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过往。

  一

  古子城,是金华的根,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魂魄。它坐落于金华江北,在东市北街以西,飘萍路以北,承载着1700多年的历史沉淀。拥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等国家和省级文保单位,还有数十处文保点和历史建筑。这些古迹和建筑如同一座座历史的丰碑,矗立在古子城的每一个角落,见证着古子城的辉煌与荣耀。

  在古代中国,城市有城郭之分。《吴越春秋》中记载:“诸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古子城作为古代州府城市或地区统治中心城市中衙署等行政领导机构所在地,周围常筑以城墙,一般多在郭(大城)之内。它是金华古代府署、文庙、寺院等政治文化设施的聚集地,是金华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

  翻开金华府城的历史长卷,可以看到金华城最早的城墙是在1100多年前建造的。唐开元年间,婺州州治迁徙今址,州治城墙由吴越王钱镠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四月授命始建成。后梁开平元年四月(907年),建婺州城,并筑有子城,周围约四里。子城有四门,南为保宁门,东为熙春门,西为桐树门,北为金华门。这些城门见证了古子城曾经的繁华与变迁。

  然而,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元顺帝至元年间,古城墙尽废。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人们在旧址上重建城墙。明清时期,金华城墙多次修筑,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修缮府城以守望,有“两浙城池唯婺为首”之称。然而,历史的沧桑并未止步于此。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起,金华连遭日本侵华飞机轰炸。1938年12月10日,为防空和便于居民疏散,城墙先后被拆。如今,仅存的宏济桥头、明月楼、白莲巷北、高坡巷等几处遗址,以及侍王府、八咏楼、天宁寺、府城隍、明月楼等几处较大的古建筑,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尽管历经千年的风霜和战争的摧残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影响,古子城的整体格局有所“毁容”,但仍然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这些遗迹和建筑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气息和韵味。

  在古子城历史街区范围内,西至胜利街、东至东市街、南至飘萍路、北至石榴巷,占地面积37.1公顷。其结构可用“一城、两巷、一带、两环”表述。一城指古子城,两巷指酒坊巷、八咏路,一带指博物馆发展带;两环指城垣遗址历史文化散步道和酒坊巷—石榴巷—旌孝街—鼓楼里—八咏街传统街巷环。这些区域和建筑构成了古子城的独特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二

  古城傍水而建,三江在此汇聚,一幅壮丽的水墨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伫立于八咏楼上,江水波光粼粼,远眺山峦起伏,那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千古绝唱,回响在心头,这正是这古城的最动人的写照。

  缓步踏入保宁门,脚下是岁月磨砺的青石板路,眼前则是飞檐翘角的古韵小院。青苔斑驳的木格子窗,静静地诉说着往日的烟云。古井静谧,重门半掩,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古城中的街巷,如八咏街、酒坊巷、石榴巷等,均保持着历史的原貌,宛如时光隧道,引领我们走进那遥远而辉煌的年代。

  天宁寺钟声袅袅,回荡在徐家古里的参天古木间,状元坊的荣华与岁月同在,章宅的书香似乎仍在弥漫。这些明清古民居,是古城的记忆守护者,它们不仅见证了古城的悠悠岁月,更孕育了无数历史名人,铸就了古城独一无二的名人文化。每一片砖瓦,每一道门廊,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绽放着瑰丽的文化光芒。

  古城中,太平天国侍王府的雄伟令人震撼,八咏楼的典雅让人陶醉,台湾义勇队旧址的英勇令人敬仰,永康考寓的学术氛围引人深思,邵飘萍旧居的人文气息让人流连,宏济桥码头的繁忙展示着古城的活力,赤松门城垣遗址的青苔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古迹如同历史的碎片,拼凑出古城的岁月与荣光。

  酒坊巷与八咏路这两条古老的巷弄,是古城的灵魂所在。它们见证了金华古代城市的繁荣与衰落,承载着金华的深厚记忆。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古时的喧嚣声、马蹄声、叫卖声,感受到古时的人们在这里忙碌的身影、欢笑的容颜、憧憬的目光。

  阳光斑驳,透过古老的屋檐,洒在青石板上,光影交错,仿佛历史的长河在脚下流淌。耳畔传来卖糖画大爷的吆喝声,吸引了我的目光。他手法娴熟地在糖纸上勾勒,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而出,引发了我对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无限遐想。

  漫步在古城的小巷中,淡淡的烟火气让人感受到了这里的生活气息。每一扇门后,都有一段属于这里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或许是一位老者在门前悠然地晒着太阳,或许是一群孩子在巷子里嬉戏打闹,这些生活场景都构成了古城独特的风景线。

  走过小巷,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场映入眼帘。露天电影正在上演,熟悉的画面和音乐让我陷入了回忆。小时候,和家人在广场上观看电影,总是充满期待,那份纯真与喜悦仿佛还能感受到。古子城不仅拥有美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更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这里曾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他们吟诗作画、品茗论道,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今,这些佳作被镌刻在石碑上、镶嵌在墙壁上,成为古子城独特的文化景观。每当我读到这些诗句,仿佛能看见那些才子佳人的身影,感受到他们的才情和情怀。

  古子城还隐藏着许多故事和传说,它们或关于英勇善战的将军,或关于凄美的爱情故事,又或关于神秘的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让古子城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古子城,每一步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在这里,你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和生活,静下心来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在这里,你可以与古人对话、与历史交流、与文化碰撞;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安逸。

  三

  你是否还记得,古城那些旧时的街巷,曾经狭窄而陈旧,它们如时光的低语者,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艰辛。如今,它们已经焕然一新,展现出别样的风采,让人为之惊叹。

  酒坊巷中,曾经的破败房屋已经化身为风格各异的文创小店,每一扇窗都透出浓浓的艺术气息。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古城的文化气息和创意活力,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小天地。

  城垣遗址公园则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每一块砖、每一片叶,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公园内的老六中周末收藏品交易市场更是让人大开眼界,那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仿佛拥有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婺州。

  夜幕降临时,古城变得热闹非凡。皮影戏、糖人糖画等传统技艺在灯火阑珊处绽放光彩,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点将台上,精彩的婺剧轮番上演,观众们被深深吸引,掌声此起彼伏。这些传统技艺和表演不仅展示了古城的文化魅力,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而“一街六馆”更是丰富了古城的文化内涵,特色饼街、火腿馆、酥饼馆等不仅展示了古城的美食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品尝地道美食的好去处。从特色饼街上的各种饼类美食到火腿馆里的金华火腿,再到酥饼馆里的酥脆可口的酥饼,每一种美食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满足着味蕾的享受。

  古城与现代元素的和谐交融,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万佛塔公园沿着东市街商业裙房,宛如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古老与现代的繁盛。游客在此,既可以领略古文化的韵味,亦能享受都市的便捷与多彩。如今的古城,已然成为市民心中的文化绿洲,日常休闲的首选。

  每逢周末或佳节,古城内便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古老的城墙下,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漫步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岁月的流转与爱情的永恒;狭窄的街巷中,孩子们欢声笑语,尽情嬉戏,他们的天真烂漫为古城增添了一抹亮色;庄严的庙宇前,老人们悠闲地叙说着往日的故事,他们的言谈间流露出对古城的深厚情感。

  四

  万佛塔高耸入云,巍峨挺拔,与古老的城墙交相辉映,伫立为历史的守望者,静默注视着时光的流转。古老与现代的融合,绘就了一幅绚丽的画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站在塔顶,极目远眺,一幅繁华的历史风俗画尽收眼底。城外,江面上画舫轻舟点缀,如梦似幻,恰如诗中所描绘的绝美景致;城内,古色古香的街巷与建筑,低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我轻步转身,回眸那悠长的岁月河流,仿佛瞥见古时的婺剧艺人在水袖翩翩中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激情四溢的道情渔筒,敲出了古城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坚定追求。沉浸于这别样的文化韵味中,我仿佛置身于细腻的水墨画卷之中,品味着那份清新淡雅的意境。

  我步履轻盈地踏着发亮的石板路,生怕惊扰了这些古老的岁月之魂。这些历经风雨洗礼的建筑和街巷,依旧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风貌,它们低语着,诉说着那些早已逝去的时光和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古曲,穿越时空的界限。

  站在婺江之畔,我深深沉醉于这座古城的纯朴与深沉。这里的墨香萦绕,穿越时空,将我带入那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古老年代。水墨画卷里的婺州,每一处街巷、每一座建筑都散发着深厚的历史韵味,平凡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让人心生敬意,流连忘返。

  回首间,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水墨婺州,感受到了古韵悠悠的古城魅力。置身于一幅婺州版的“清明上河图”中,沉浸于上千年的市井生活,我领略到了古韵的美好和奢侈,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温暖。

  婺州的美丽,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更有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和他们的动人故事,共同构筑了这座古城的魅力与灵魂。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