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艺术点亮乡村

2024-06-04 08:43:1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岩头村婺州扎染高和平摄

  梅溪廊桥陈兆刚摄

  新昌桥村

  大岭村

  最近,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新疆的美好风景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原著作者李娟的名字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在婺城区雅畈汉灶村,一场《我的阿勒泰》乡叙读书会如期举行,吸引了30余名文学、书画、摄影爱好者参加。这样的“乡叙读书会”定期都会举办,大家围坐一圈,聆听知名作家分享阅读心得,沉浸式遨游书香的海洋。

  近年来,婺城区高度重视艺术乡建工作,依托村庄的自然、文化资源,引导文艺创客、非遗传承人、文化企业入驻乡村,让艺术赋能乡建,激活乡村活力。近日召开的全省艺术乡建现场会上,安地镇岩头村获评全省首批艺术乡建特色村,雅畈镇汉灶村的《“汉风雅韵”文化市集,催生“汉灶模式”》获评2024年度全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

  在乡土文化里深耕,在婺城文脉中守正创新,婺城艺术乡建何以越建越有意思?我们展开聊一聊。

  01

  何为艺术乡建?乡建是载体、艺术是赋能,目标是让乡村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齐头并进。“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婺城乡村实现美丽蝶变,焕然一新,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艺术气息浓郁的村子。如今的艺术乡建有了更稳定的社会环境、更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更丰沛的文艺力量。

  前不久,金华市公布了第二批艺术乡建特色村名单,琅琊镇泉口村、白龙桥镇新昌桥村、塔石乡塔石村、蒋堂镇泽口村4个村位列其中,加上第一批艺术特色村安地镇岩头村、雅畈镇汉灶村、罗店镇大岭村,至此婺城共7个村获评该荣誉。

  在婺城,艺术乡建有哪些特别之处?走进安地镇岩头村,所见一脉梅溪连接着四处瑶塘,碧岛横波中,绝美水景与原生态村庄相依相映,尽显江南水乡的风姿与神韵。风声轻柔,吹皱了一池春水,婆娑着簇簇芦荻。在这里,水声缠绵着阵阵琴音,染坊礼堂里比肩叠踵。一处处动人的乡村艺术“风景”不断涌现,描摹着乡间时光柔情似水,诉说着乡村岁月缱绻情长,不仅为村庄模样一键“美颜”,也让这里成为了无数人的诗和远方。近年来,岩头村建立了诗画岩头产业园,成立了文艺创客联合会总会,通过举办文人雅集、国学礼仪、研学游学等活动孵化文艺生活空间,引进文艺创客入驻联合打造文创产业平台,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培育文旅共富经济,探索形成文艺、文创、文旅“三文”共创共享,创客创业与村民创富、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共融共赢的乡村发展新形态,使文艺的生命力在乡村持久蓬勃,真正让艺术乡建,以美相见。

  除了岩头村这一生动样本以外,雅畈镇汉灶村的艺术乡建也是如此。千年以来,汉灶村以窑为名,以窑为业。目前,除了建有婺州窑博物馆、体验馆、遗址园,还复建了50米长的古龙窑,并开发了一系列与婺州窑相关的文创产品,“婺州窑”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凸显。在市-区-镇-村四级文联的联动助力下,在入驻艺术家和乡村创客的引领带动下,在村民的积极有效参与下,汉灶村探索出有组织、有场所、有业态、有载体、有品牌的艺术乡建“五有”模式,实现了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汉灶村、岩头村的发展,是婺城艺术乡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走在婺城的很多乡村,仿佛置身吴冠中画笔下的水墨江南,人在村中走,恍若画中游。在这里,你可以在乡间聆听“殿堂级”音乐,也可以在深山欣赏“大师级”绘画,人们向往的生活在绿水青山间找到安心之所。

  02

  艺术乡建如何建?就是要让艺术真正成为写在乡村大地上的诗、哼在百姓嘴边的歌。近年来,婺城区不断探索艺术与乡村的共生关系,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美化乡村环境,赋能文化产业,用艺术乡建点亮乡村未来。

  环境整治,扮靓乡村。美丽乡村造福农民群众,近年来,“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的生动场景展现在婺城大地,村里的颜值亮了,村民的腰包鼓了。艺术融入乡村,描绘了一幅“艺”同富裕的美丽乡村新图景。以安地镇岩头村为例,岩头村借助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扩容、梅溪流域综合治理、安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梅溪生态廊道建设等契机,一边实施“动态改造”,美化村容村貌,一边实施“静态改造”,把老房子收归村集体所有,保留原汁原味。环境的美化及文化底蕴的挖掘保护,为该村的艺术乡建带动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政策引领,激发活力。艺术也是一把“金钥匙”,能激活潜在的增长点,为乡村经济“解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浙江省发布了《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婺城区也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乡创”助力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艺术乡建确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政策的指引下,白龙桥镇新昌桥村依托熊猫猪猪共创共富党建联盟,发挥优质水资源禀赋优势,依托滨水景观、美食广场等,引进艺术业态,留住客源拉动消费,实现了从一个落寞古村“蝶变”为网红打卡地。婺城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白沙文化、金华山、仙源湖、婺文化等,先后推出了《宋韵婺城》《仙源诗章》《白沙八景图》等作品,以诗意的方式宣传婺城山水人文。

  守护传统,留住乡愁。如果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乡村就是文艺创作的大舞台。走进浙江工匠廖江泺的小木头艺术空间,目之所及,都是木头艺术的呈现,这些年,廖江泺带领团队不断深耕技术,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研发创作的“金华斗牛”“北山仙鹿”“熊猫猪猪”等系列充满婺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深受好评。他还通过落实共享空间的方式将更多的婺城手艺人聚集在一起,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合作与交流。婺城区的艺术乡建让艺术赋能产业,点亮乡村新生活,助力老百姓获得艺术享受和经济收益的双丰收。

  03

  艺术乡建如何越建越有“艺”思?透过艺术之门,我们遇见乡村岁月的缱绻情深,描摹乡间时光的柔情似水。当烟雨江南浸润石阶小道,黛瓦白墙与曲苑杂坛相映成趣,乡村振兴有了更多活力。

  新村民引领乡村文明。艺术乡建就是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途径。两年前,永康作家桑洛在雅畈镇白杜龙村租下了一幢破房子,精心装修后取名“人间浅睡”书院。在汉灶,像“人间浅睡”这样大大小小的有趣院子有20多座。今年3月,村两委为入驻的“新村民”送上了“艺术村民”的荣誉证书。土著的村民是房东,新来的文艺家是租客,新老村民在这个淳朴的小村庄共同创造着诗意的生活。如今,文学、书画、摄影、陶艺、木雕、民间文艺等领域的艺术家长期深扎乡村,成为“新村民”。他们为村民、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也为村庄的文创产业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

  新形式美化乡村环境。艺术乡建的过程,是文艺为民的过程,是生活环境美化的过程,也是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随着艺术乡建的深入,乡村的各类阵地得以有效盘活,原先闲置的建筑摇身一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文艺阵地,乡村博物馆、乡村展陈馆、乡村剧场等“乡村系列”场所火爆出圈,吸引了大批人气。今年五一期间,浙江婺剧团为塔石乡百善村村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婺剧下乡演出,吸引千余名观众。近日,在罗店镇,洞前村、大岭村、鹿田村、盘前村、西旺村的村支书向首批驻村的摄影师发放了聘书。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5位摄影师将发挥特长,运用摄影艺术帮助乡村品牌策划与推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助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新艺术赋能乡村产业。艺术乡建由“盆景”逐步成为“风景”,重点在于打造特色凸显的艺术乡建品牌。近年来,琅琊镇泉口村围绕“铁店窑”品牌,以“窑、农耕、酒、电商”四大主题文化为核心,先后成立铁店窑工作室、书画创作工作室,培养铁店窑传承队伍及创作骨干20余人,带动全村村民参与学习制作并形成了产业化运作方式,探索出了一条“窑”旺未来、“农耕”当下、“酒”负盛名的研学共富路,成为中小学生体验艺术制陶的研学好基地。如今,前来进行陶艺研学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可容纳200多人的铁店窑DIY体验馆和铁店窑展陈馆常常爆满,有力促进了文旅经济的发展。

  新发展助力共同富裕。艺术乡建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幸福。一方面表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裕,如罗店镇大岭村,随着入驻艺术家和游客增多,直接带来村民房租收益和乡村餐饮发展,还促成大岭村的枇杷、柑橘、番薯等高山蔬果的热销。昔日少人问津的大岭村,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在“艺术+民宿”的共富模式带动下,走出了一条浪漫的共富路。另一方面表现在精神生活的富有,如白龙桥镇新昌桥村,今年2月,该村承办的中国首届乡音村晚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除夕夜面向全国观众播出,真正以文艺的力量聚焦乡村振兴主题,讴歌百姓美好生活,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艺术乡建、以“美”相见。随着各具特色的艺术实践在田间地头精彩呈现,艺术将不断拓展婺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点亮乡村美好生活。实践证明,只有让艺术深深扎根乡村大地,才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才能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婺城将继续深化“艺术乡建”工作,持续推进文艺特色村建设,培育壮大文艺创客队伍,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来源婺轩评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