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筑梦桃花源 梦成歌未央

  ——金华首部原创大型童话剧诞生记

2024-06-05 08:59:1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日报记者 赵如芳 摄影 胡定安 钱优扬

  

  黑猫归来,痛苦忏悔;其他小动物齐诵《桃花源记》,选择原谅;80老师变成婴儿,小动物们决心守护他……6月1日下午,童话剧《新桃花源记》在金华市文化馆公演,容纳3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一身红衣的刘重华坐在台下,热泪从脸颊滑落。

  她未曾想到,将童话小说《新桃花源记》搬上舞台的梦想会在社会各界的助力下实现。很多人出手相助时也没想到,帮这位重疾退休教师圆梦的同时,竟然填补了一个空白——打造了金华首部原创大型童话剧。

  金华是“东方莎士比亚”李渔的故乡,也是婺剧传承高地,是名副其实的戏剧之城,多年来却未曾诞生一部原创大型童话剧。《新桃花源记》的出现,是一位作家改编梦想的终点,也是一座城市儿童戏剧的起点。

  孩子小说梦想

  《新桃花源记》公演结束,刘重华走上舞台,弯腰拥抱一名跳舞的女孩,然后双手合十,向所有参演孩子致谢。在之前的阅读分享会上,她也多次与孩子们拥抱。孩子,是她离开三尺讲台后不变的牵挂,也是童话剧《新桃花源记》诞生的根基。

  2012年,罹患心脏病的刘重华两度劫后重生,她想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于是拿起纸笔创作小说,反响平平。2018年,她想为孩子写本书,首次尝试写童话小说,虚构了一群动物在一个山洞中和谐共处的故事,所有生命没有大小贵贱之分,它们团结友爱,共同成长,小说取名《新桃花源记》,刘重华自费出版。书送到学校,有的学生每天临睡前必读两页,有的一气呵成读个痛快,这些反馈让她喜出望外。2021年,她患了乳腺癌,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依然为孩子笔耕不辍。考虑到低龄孩子不识字,她产生了一个梦想,把《新桃花源记》搬上舞台,让更多孩子以轻松的方式领悟书中传递的真善美。

  11年里写9部小说,刘重华的坚强和毅力打动了市曲艺家协会。2023年7月,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胡健对外公布了她的梦想。

  义购病友账本

  童话剧,是话剧的一种,以童话为内容、戏剧为形式,需要编剧、导演、演员、音乐、灯光、舞蹈、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人力物力。一句话,这是一种需要钱来支撑的综合性高雅艺术。上海有话剧艺术中心,我省有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金华的话剧机构走得有些曲折,2006年诞生的甍现场戏剧工作室,2007年为纪念诗人郑朝阳创作了话剧《C区16床》,之后基本名存实亡。 2017年诞生的金华小鲤鱼剧社,一年至少排50部戏,多为十几分钟的小短剧,60分钟的大型童话剧未曾排过。“话剧是很小众的艺术,市场接受度有限,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跃丰一言道出金华大型童话剧缺乏的原因。

  把小说《新桃花源记》改编成童话剧,资金从何而来?大家想到了书籍义卖,一本《新桃花源记》、一本《心蕊》算一套书籍,义购价70元,所得利润用于改编工作。

  自梦想对外发布后,刘重华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婺城区委宣传部义购100本《新桃花源记》,婺城区妇联义购200本《新桃花源记》,金华市妇联义购100套书籍,豁然晴朗口才学校义购300套书籍,与刘重华一样下乡插队的梅铃义购200套书籍……年仅7岁的女孩应唯拿出过年时收到的1000元红包要义购15套书籍,刘重华不接受,应唯说:“我想做一个好人,您就收下吧。”刘重华的4个姨妈义购了150套书籍,她们最大的93岁,最小的87岁,两个在北京,一个在重庆,还有一个远在云南昆明。一位放疗、化疗40多次的癌症患者,是刘重华的病友,义购了100套书籍。一位叫陈小龙的大哥,多次提出义购30套书籍,还要帮忙引荐赞助商,刘重华没答应。今年2月底,童话剧《新桃花源记》资金短缺,刘重华去联系他,意外得知他在2月中旬去世。刘重华拿出爱心账本,郑重写上“陈小龙”三个字,下面还写了一段话:“2023年7月29日——2024年2月16日,陪伴《筑梦桃花源》,因您而精彩。”这个爱心账本,记录了每一位义购书籍者的名字,陈小龙是唯一一位没有义购书籍也被记入爱心账本的人,刘重华说,她会永远记得这份爱心。截至今年5月,爱心部门和人士一共义购2000套书籍(不算单本)。

  改编骨折耳麦

  书籍义卖轰轰烈烈进行时,小说《新桃花源记》的改编工作也在推进。

  小鲤鱼剧社承担了改编任务,头等大事是找编剧。负责人汪晓臻试探性地问了几个人,有的开价10万元,还是友情价。她向上海小韦伯音乐剧团的编剧、导演谢凤云说明情况,谢凤云毫不犹豫答应了:“儿童剧可以让爱发散出去,与我的职业匹配。”看了两三遍原著,苦苦思考一个多月,她拎出了改编主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桃花源,关键是如何去寻找。

  剧本出炉已是3月中旬,童话剧想赶在“六一”向儿童献礼,排练时间只有两个多月。平时,20名演员利用一切时间背台词,周末,一起到剧场排练,在导演和表演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点学习。“五一”长假的后3天,孩子们从早上9点排练到下午5点,没人喊累。扮演黑猫的麻诗雯在地上翻滚,背部肿了不告诉老师。扮演小蚊子的潘知行右脚骨折,拄着拐杖来到现场坐在台下看大家排练,努力记住自己的走位。“我学习表演七八年,第一次参演大型童话剧,怎么会累?乐在其中啊。”湖海塘小学五年级的叶梓洵扮演猴哥,非常享受这一过程。

  经费短缺,伴随着改编工作的始终。服装买不到现成的,自己设计;领子上要加朵花,自己缝;树上叶子少,缠几株藤蔓……凡是能自己动手做的,绝不请外援,能省一点经费是一点。公演时,租一副耳麦150元,有人建议,台词少的演员不用租,刘重华不同意:“对每一位演员、每一个角色应一视同仁,金鸡奖还设有最佳配角奖呢,没有配角,哪来主角的荣耀?”

  主题曲请人制作费用高,退休多年的王晓明参与作词,赵建荣作曲,分文不收,给公益团队带来惊喜。

  公演圆梦影响

  6月1日,童话剧《新桃花源记》一票难求,金华市文联主席蓝跃军宣布开演。

  亮丽的舞台上,演员轮番登场,80老师稳重博爱,小二哥威而不猛,猴哥聪明伶俐,毛驴活泼正直,黑猫自私叛逆,小动物们个性鲜明,同生活,共进退,演绎出了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场景。剧情环环相扣,孩子们表演流畅,灯光音乐相得益彰。当主题曲响起时,观众们不相信,一个小时居然这么短暂。掌声雷动,送给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送给所有参与圆梦行动的人。

  刘重华泪流满面上台,感恩所有的梦想助力者。舞台下,从去年7月忙到今年6月的志愿者、文艺工作者、朋友、老乡……每个人的脸上绽放着孩童般灿烂的笑容。

  婺城区文联主席沈根新说,童话剧《新桃花源记》是献给孩子们的一份珍贵礼物,金华在打造“儿童文学看金华”金名片,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信这部剧对推动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丰富基层文化供给、促进文艺繁荣会产生影响。

  公演结束,观众龚苗开心地与扮演喜鹊的徐艾珂合影,她与徐艾珂认识多年,第一次看到她在舞台上闪闪发光。“这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让更多市民了解儿童剧,知道从事表演也是一项才能,可以助力儿童剧振兴。”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跃丰说。

  “金色麦浪满山坡,桃花源里故事多……”主题曲《欢乐桃花源》在剧场飘荡,洋溢着圆梦的喜悦。

  下一部儿童剧会在何时出现?会以什么方式诞生?会以怎样的水准来匹配戏剧之城的称号?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