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婺城区城中街道杨思岭社区“马奶奶拥军队”成员,来到武警金华支队警勤中队,给官兵们送去自己手工编织的挂件和慰问品,共叙军民鱼水情。
37年来,杨思岭社区坚持把慰问部队官兵当成工作的一部分,以独具“烟火气”的方式,带给部队官兵温暖和力量。在婺城,这样的拥军故事如繁星点点,已成为婺城人民的自觉行动。
“八一”建军节,在这个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铭记的重要日子里,我们来说说,该以何种方式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新时期持续做好“双拥”工作,让尊崇捍卫军人荣誉的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01
两洲相望,三江汇流。婺城是一座城水相依、共生共融的城市,是一座军民同心、双拥共建的城市。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驻婺官兵始终与婺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用忠诚、奋斗和奉献践行着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一座城感动中国。2007年11月30日,驻婺某部队军官孟祥斌带着来探亲的妻女外出,经过金华市区的通济桥时,看见一名女青年落水,他从10米多高的通济桥上纵身一跃,扎进冰冷的江水里救人。在托举起女青年后,因体力不支,献出了宝贵生命。英雄壮举,感天动地。在军地双方举行的孟祥斌追悼会上,婺城10万军民自发前往送别英雄。孟祥斌被中央军委追授为“舍己救人模范军官”荣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牺牲的第二年,在通济桥城南,婺城人民为他竖起了一座塑像,每年的11月,人们以各种方式来到桥上缅怀英雄。
“我是军人,我得救人。”2020年7月12日,驻婺某部队士官王亮在回家探亲途中,跳进河里用2分钟勇救落水车辆里一家4人,被所在战区荣记一等功。2021年11月,王亮荣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类)。王亮说:“人民解放军就是人民子弟兵。我们在部队练强本领,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时刻总有军人逆行冲锋,生死关头总有军人无畏无惧。正是因为这座城市从未忘记英雄的壮举,英雄才会后继有人。优秀官兵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个人矢志强军的奋斗,离不开部队火热熔炉的淬炼,更离不开驻地婺城这块红色土壤的哺育。
02
“军人、军烈属优先”标识,在高铁站、汽车站、医院、银行等处清晰可见;“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凭证八折优惠”等拥军标牌,被醒目地挂在商场饭店门口;走在婺城的大街小巷,“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军民融合谋发展,双拥共建谱新篇”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近年来,婺城区委区政府和驻婺部队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根植在婺城大地,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犹如红色血脉融入一脉婺江,生生不息,共同书写了一曲曲新时代感人至深的双拥赞歌。
厚植情怀,弘扬拥军优属正能量。人民军队人民爱。每逢春节、八一等节日,婺城区上下都会涌起一股拥军热潮,组织开展驻婺部队、军人家属、退役军人等走访慰问。在每年的烈士纪念日,婺城区都会联合驻婺部队组织开展公祭烈士活动,昭示对英雄烈士的崇尚与敬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逐年提高定期抚恤和补助标准,率先建立优抚对象专项医疗救助机制,持续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临时救助。近四年来共发放大学生士兵一次性奖励金800余万元,累计为759名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220余万元,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因病致贫问题,在全区营造了爱军拥军优属,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发挥优势,全力争创双拥模范城。聚焦转业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以及军人“三后”关键事,婺城区实施“直通车”式安置,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180名军转干部和符合国家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基地4个,发放自主创业地方经济补助金2700余万元,举办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10场,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解决部队子女优质名校入学,为人民子弟兵真正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作为主城区,婺城助力金华市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六连冠”,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县)“四连冠”。
军地共建,打造“双拥品牌地标”走前列。在婺城,有一个特殊的社区——黄泥岭双拥社区。它是由婺城区联合驻婺某部队建设成立,是东部战区军营里成立的首个为官兵和家属服务的基层社区,也是浙江省首个专属双拥社区。说起黄泥岭,还有着一段深远的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先后4次视察金华、2次到黄泥岭调研,看到官兵援助地方建设的“八一英雄路”和八一水库后,盛赞官兵拥政爱民精神,在黄泥岭留下了宝贵的双拥财富。随着黄泥岭双拥社区的成立,现在部队官兵家属不出部队大院,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10多项服务,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处问计。自2023年成立以来,社区还帮助12名军属解决了就业问题。
03
红色血脉,是城市的精神脊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已深深融入婺城的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又将如何让“双拥”的“乐章”弦歌不绝、熠熠生辉?
崇尚军人英雄、弘扬社会主旋律。“当时我们就趴在战壕里,耳边是突突突的枪击声,远处还时不时地传来爆破声……”“八一”前夕,婺城区的“红色老兵宣讲团”成员们纷纷被邀请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讲述英雄故事。近年来,婺城区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通过红色主题研学、电影党课、文艺演出、新兵践行礼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熏陶。金师附小“天网军校”、站前小学“少年军校”等一批婺城特色国防教育品牌走向全国。婺城站前小学和金华四中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教育部评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激活“红色基因库”,筑牢红色根基。在婺城,北有毛泽东主席视察双龙电站纪念馆,南有安地蒋宝贤烈士故居和沙畈银坑革命根据地,市区还有铁路文化公园、雷锋事迹馆,12个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在这里扎根发芽。同时,区级主要媒体开辟“双拥文化”“红色记忆”“退役军人风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专栏,让双拥基因“传”下去。不仅如此,还通过短视频平台、手机社交平台等方式积极转发军人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树立“尊崇军人”“军人优先”的社会风尚。
创新惠军思路、构建拥军“能量圈”。2019年,由婺城区双拥办牵头,在全区范围创新扩大爱国拥军“能量圈”、社会拥军“朋友圈”、优先优待“潜力圈”,打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婺城拥军联盟”,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和商户加入,服务范围涵盖教育、医疗、交通、旅游、餐饮等诸多领域。“一站式”退役军人服务平台的搭建,将军人退役13件事整合成“一件事”,实现一窗联办“最多跑一次”,得到现役(退役)军人和家属的好评。全区294个双拥服务中心和镇街、村社服务站,为现役(退役)军人提供精准专业高效的全周期服务,实现基层服务“一张网”全覆盖。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97年浴血荣光,97年赓续辉煌,人民军队以矢志不渝的决心,为祖国繁荣昌盛提供重要保障。今天,人民子弟兵仍然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值得爱护的人。婺城,在不懈奋斗中赓续红色血脉,振奋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精气神,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书写强国梦、强军梦的崭新篇章中唱响新时代的“双拥赞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