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做强“土特产” 奏响“振兴曲”

2024-09-23 08:51:3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婺城拾珍”展示馆

  农民庆祝丰收

  农户采茶

  石道畈农田里机械化作业

  “95后”新农人项君赛瑜追梦“美丽经济”

  塔石梯田

  金秋九月,丰收时节,果实累累、谷粒飘香。近日,婺城区罗店镇盘前村村民章红芳几乎每天都能采摘1300多斤高山番茄。自6月起,盘前村高山番茄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回望婺城这片仙山乐水,大地上处处生机勃勃,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在婺城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形成了各具特色、闻名遐迩的“土特产”:金华火腿、金华两头乌、婺禾富硒米、箬阳龙珍……这些耳熟能详的农特产品构成了婺城近年来打造的特色农业品牌——“婺城拾珍”,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江水,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强劲经济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可见在乡村振兴中,“婺城拾珍”这篇文章大有可为。

  1

  碧水蓝天,沃野千里。

  9月22日,是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从2018年开始,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表达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农业是人类最古老、最基础、最重要的产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勤劳务实的农民独具劳作之美,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婺城的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地处金衢盆地的婺城,就有“浙中粮仓”的美誉,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发达的农业和数不胜数的特色农产品,婺城也素有“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奶牛和乳品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婺城开始依托这些特色资源,转变农业结构,从原先的粮食、畜牧业、苗木三大传统产业,逐步发展为“婺城拾珍”乡村特色农业产业。

  随着乡村特色产业越来越多元、丰富,如今,“土特产”已经成为婺城乡村致富的“金钥匙”。白沙溪畔,远山含黛,林海连绵。白沙溪上游的金兰水库,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得益于水库优质的水源,琅琊镇打造出“三十六堰优选”农产品品牌,山后金村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冷水茭白特色村,产出的茭白曾被央视称为“水中人参”。富硒是土地给予婺城最慷慨的馈赠,这些年来,蒋堂镇前源村深耕在“硒”望的土地上,续写着悠久的稻米史,从原本的经济薄弱村转变到如今“靠田吃田”的农业特色村,特色农产品为乡村带来了“丰景”,更带来了“钱景”。

  “土特产”虽极具乡土味,却不一定“土”。婺城不少“土特产”已走出“米袋子”“菜篮子”局限,成了旅游文创产品、文化传播载体,甚至拓展到非遗文化、特色旅游,进而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子。火腿冰淇淋、佛手奶茶、茶花香皂……不久前,婺城以“土特产”为原材料的创新产品顺利“出圈”,让“土特产”潮了起来,走进了更多年轻人的世界,同时,推动了当地特色品牌的发展。

  “土特产”还是一方水土的记忆。金华北山的玲珑巨石缝隙中,棵棵茶树带着恒久的绿默默蓄力,淡淡的茶香飘散在山林间,被称为“中华文化名茶”的婺州举岩茶,不仅是一味茶,更让茶文化飘香婺城,寻味悠远;竹马乡下张家村中,一片片茶花苗圃绽放着色彩斑斓的茶花,村中的花园洋房、茶花主题文创园、国际茶花物种园,展示这里与茶花的不解之缘。一份份土特产,既承载着无法割舍的乡愁,也蕴含着婺城人民的劳动智慧和文化美学。

  2

  一只猪、一杯茶、一粒米、一枚蛋、一头牛……“婺城拾珍”特色农业品牌成功打造出2条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3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婺城农业的一张新名片。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打好产业发展基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婺城始终把农业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努力守好粮食安全“责任田”,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护好人民群众“粮袋子”。

  在过去的2023年,婺城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增速达全市第一,粮食产量2.571万吨,同比增长6.08%。建成“好乐耕”省级农事服务中心、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1个、植保无人机从8台增加到37台,农业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项目1720亩、改造提升项目4115亩。婺城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为产业化发展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熊猫猪猪国际牧场二期观光工厂、婺城区农村阳光堆肥房产物深度资源化利用项目、奶业生产能力整县推进项目……随着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婺城乡村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一条围绕乡村振兴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线”越发清晰。

  仅2023年,婺城就已实施总投资30.57亿元的省级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27.77亿元的千万工程项目9个。去年,婺城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省级农(林)业龙头企业3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个,区级农业龙头企业4个,发放龙头企业融资补贴63万元,进一步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发挥农业龙头带动作用,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引育“婺乡新农人”。稻虾综合种养不断推进,辣椒、黄瓜等盘前高山蔬菜走向全国,油茶种植破1300亩、中药材破2000亩……放眼今日之婺城,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近些年,一批新农人回到家乡,也为传统农业的转型注入了新元素与新活力。“90”后陈艺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琅琊镇新兰村,开始种植健康粗粮;陈杰是土生土长的长山乡卢家村人,在这里,而立之年的他已将稻谷扩种至500亩。“千万工程”二十年,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在婺城,乡村成为了青年创业创富的新平台,青年人才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3

  如今,行走婺州大地,生猪产业“畜”势勃发,奶牛产业效益凸显,种植产业稳步前行,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号角齐鸣,聚澎湃之力催动“婺字号”农业发展快车疾速前行。未来,如何更好地以特色农业品牌推动婺城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笔者建议,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口袋要富,脑袋也要富起来。现在,农民收获的不只是甜蜜的果实,更是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委区政府要把农民需要、农村需求、企业关注的政策、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送到田间地头。同时,要注重加强数字赋能,搭建农业科创平台,让农事“长眼睛”“装大脑”。婺城将在突出现代农业集成改革、打造省级农业“双强”集聚区的基础上,深化与省、市级农科院的合作,实施现代种业创新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园等产业科创平台项目,围绕“重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题,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用好山水,深挖文化掘潜力。“土特产”汇聚着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弄清婺城家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在特色资源、创意转化和特色产品三个层面的联动推进上多动脑子,才能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创出“特质”。做足金华两头乌、金华佛手和婺州举岩茶这三项区域标识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文章,做优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市级水源生态涵养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文章,用“一县一品”的理念,把婺城“七个一”土特产和乡村经营共同打造成具有辨识度的婺城“三农”品牌。

  收获“流量”,也要拥有“留量”。特色农业品牌的运营,为婺城农业打开了“流量”入口,抓住了流量,就抓住了让城市“出圈”的密码。但同时,“业”的硬核实力,才能为婺城提供“留量”,在农产品标准化、供应链追溯等方面多下功夫,注重农产品价格的阶梯科学设置、农产品卖点的通俗创新解读,以高品质赢得消费者。当前,婺城乡村还有一个可喜现象,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应建设好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打造“50+500+5000(头雁+农创客+高素质农民)”的“新农人”人才矩阵,引来人才、留住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一篇“婺城拾珍”的特色农业品牌文章,有着农耕传承、文化绵延、科技创新、热血青年、产业升级,合起来正是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如今,“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婺城已经形成,古婺大地正在“拾”起红红火火的活力未来。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