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车水马龙,路人行色匆匆,仿佛谁都舍不得按下减速键。在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玉石雕刻技艺”的传承保护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传承人张述章坐在雕刻机前,砂轮打磨着黄蜡石发出“呲呲”声,有时他会停下来,拿起石头仔细端详,再用手电筒照一照,沉思许久,然后“呲呲”声又响起,不断地重复。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张述章正在雕刻一件红色题材的黄蜡石巧雕作品——斗笠。“这件作品的雕刻基本完成了,接下来要进行一些细节调整,再进行抛光。”张述章小心翼翼地向记者展示,乍看是一个有点陈旧的竹编斗笠,深入观察才觉这个“斗笠”不简单。记者竟然在一件玉雕作品上摸到了竹子的纹理,斗笠的索边、串顶看上去跟手工编制的一样,并且每一条竹篾连贯,还可以看到竹节,惟妙惟肖。“我们专门找来了旧斗笠,对它的编制手法和编制逻辑进行研究,直到完全搞懂才开始雕刻。现在给我竹篾,我还真能编出一个斗笠来。”张述章打趣地说道。
张述章与这个“斗笠”作品的缘分起源于今年3月份的一个周日。当天,他和爱人张玉春像往常一样来到古子城的古董交易市场“淘宝”,看到一位石农带来一块重60多斤、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黄蜡石。他们兴奋不已,因为构思了很久的斗笠终于找到合适的黄蜡石原石了。张述章潜心静气读懂它的质地、色泽、纹理甚至是瑕疵,然后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画笔、刻刀和它反复交流、互动。最终,经过6个多月时间的打磨、雕刻,赋予了这块其貌不扬的黄蜡石新的风采和生命。
据悉,张述章从2020年开始构思并创作红色系列黄蜡石巧雕作品,已完成草鞋、解放鞋等作品。“好的料子可遇不可求,再巧用料形与颜色,巧施技艺,经过千万遍的打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脑力才能雕刻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黄蜡石的色彩丰富、温润鲜艳、质地坚硬,非常适合艺术创作,也给了我很多灵感,接下来,我们还想雕出军号、机枪等作品,来丰富红色系列。”张述章说。当记者问道,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个系列的作品时,张述章若有所思,“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艰苦的年代,草鞋、斗笠这些都是我记忆里的东西,也是先辈们艰苦奋斗精神品质的象征。玉石是可以流传千年的,我想通过雕刻红色系列作品,还原记忆,留住历史。”
黄蜡石“中华美食”系列玉雕作品是张述章夫妇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已有作品300多件,耗时20多年,目前该系列还在不断创作中。当问及红色系列作品创作完成需要多少时间时,张述章说:“可能永远也创作不完吧。”
张述章的雕刻,发自内心,出于虔诚,对于玉石的喜爱,早已融入骨髓。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玉”见,便是一生。
(记者 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