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卢晓飞)“工人从正月开始陆续修剪枝芽,现在要抹掉过密的嫩芽,避免和幼果抢营养。”近日,记者来到婺城区蒋堂镇裕洲家庭农场,130余亩“红美人”柑橘林里,青绿色的幼果已挂满枝头,农场负责人夏红勇正带领工人穿梭其间,细致修剪着新发的枝芽。
走进裕洲农场的大棚,最先看到的便是那套醒目的智能系统。可控制开关的大棚棚顶、随时监控着棚内温湿度的传感器、自动喷滴灌的水阀……“通过这套智能控制系统,我就算是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随时监测控制大棚内的一切。”夏红勇说道。
作为兼具橘、橙、柚血统的“贵族品种”,“红美人”对环境极为敏感。“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如遇降雨、高温等突发情况,可以通过系统远程操作闭合棚顶,喷洒滴灌来应对天气变化。”夏红勇介绍,去年遭遇冻害,多亏提前通过系统监测土壤温度,及时灌水增温,再加上薄膜保温,才让果树安全过冬。
“我们也和浙江农林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校开展合作,探索生态种植模式。”夏红勇指着柑橘树下的蒲公英、鼠尾草介绍道,“这种栽培技术既能保湿又不抢水肥,通过这类模式可以让‘红美人’实现从土壤到果实的全程绿色管控,靠自然成熟就能达到最佳口感。”
事实上,这几年,农场每年在发展中迭代更新。夏红勇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起300立方米冷库、800平方米分选包装车间和产品展厅,满足了柑橘储存、分选需求,探索“红美人”产品的深加工。此外,他还积极尝试电商网络销售。“2020年我们就开始直播带货了,现在每年‘红美人’上市的时候,都会邀请网红主播走进大棚。”夏红勇告诉记者,去年单场直播最高销量突破万斤,果子销路好,根本不愁卖。
“我们的‘红美人’敢卖20元一斤,是品质带来的底气。”夏红勇解释,婺城的气候湿润、昼夜温差适中,种出的‘红美人’皮薄汁多,糖度能达到12-16度,加上智能大棚的帮助,他的果子能养到十分熟,不需要抢收,入口即化的化渣感和自然甜度无可替代。
站在田埂上,夏红勇指着自己的产业,描绘着下一步规划:“今年打算扩大植株之间的行距,让割草机器人、开沟施肥机等设备能够开进去,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他手指向远处的水塘,“那边计划改造成休闲垂钓区,等采摘季配上农家乐,就能让游客体验‘从采摘到加工’的全流程。”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裕洲农场的变迁正是婺城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当科技的种子融入田间地头,这片孕育“红美人”的土地,正以智慧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更甜蜜的未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