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列为党执政兴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9年婺城区政府工作总体要求中又提到要紧扣“重发展、促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对新形势下做好民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认为,民政部门作为承担民生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以解放思想为引领,找准婺城民政事业发展定位。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理念,充分认识婺城民政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坚持主体意识,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统筹民政工作,做足做好“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
一、明确方针,坚持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维护弱势群体基本权益优先原则,强化民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服务职能,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在民政事业中的不同角色,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作为民政领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建立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加强民政管理法制化,推进民主管理社会化,实现民政事业公平、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职责,积极发挥民政工作的重要作用。按照民政工作职能,扩宽视野、拓展服务,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在社会保障中发挥民政工作的兜底作用;在增强社会管理的合力中,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在加强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中,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等等。
三、明确政策,及时调整民政事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民主工作要按照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所有工作都要有利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把为民作为工作出发点,着力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推动婺城民政工作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突破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瓶颈。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潜在的民政责任和使命也许将远远超过传统的认知范畴,民政工作必须跟进。我们必须深入剖析问题,切实找准阻碍民政事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努力从思想上警醒,在行动上落实,实现民政事业的新跨越。
一、突破阻碍民政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民政系统中一些同志不同程度的存在因循守旧、怕担风险、不思进取等与民政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陈旧观念,思路不开阔。我们必须破除这些陈旧观念,树立起科学、发展、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
二、突破制约民政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目前,我区民政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滞后;基层民政队伍力量薄弱,年龄老化严重,工作疲于应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民政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考核、服务质量评判、工作实绩奖惩和廉政纪律约束等机制,着力提升部门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三、突破限制民政科学发展的资金瓶颈。我区现有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够完善,经费投入不足,救助面太小,资金不足则是制约婺城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在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同时,继续拓宽和规范筹资渠道,运用政策导向、利益驱动、精神褒扬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民政事业。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