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窗口,也是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市场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贸流通业正由国民经济的从属产业转为先导产业,成为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前婺城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区商贸流通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流通主体、流通渠道、流通方式、经营业态,到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至2009年年底,我区拥有各类有证市场35个,其中商品交易市场34个,生产要素市场1个(金华市劳动力市场);在34个商品交易市场中消费品市场占33个,生产资料市场1个(即金华市物资市场);在33个消费品市场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个,农副产品市场25个(其中农贸市场18个,批发市场2个,分别是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和新辰冻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4个)。在市场等级上看,目前全区一星级市场4个,二星级市场6个。去年,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近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在各类市场中尤以消费品综合市场的发展更为突出,年成交额同比增长38%。
2.传统流通企业日渐繁荣。近年来,随着我区整体经济的较快发展,商贸流通企业数量日益增多。去年底,全区批零企业达1754户,个体9696户,餐饮企业26家,个体1173户,传统流通企业显现出迅速增长态势。同时,随着“百县万村放心店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的大力实施,我区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传统业态覆盖面日趋扩大,农村流通业稳步发展。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批新兴饮食、娱乐、休闲业态逐步进入我区百姓生活,如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快餐;银泰新天地横店影院、嘉乐迪KTV等新概念休闲娱乐方式;欢颜、经典等大型婚纱摄影等这些新兴餐饮休闲服务业,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使全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日益繁荣。
3.特色街及商圈建设形势良好。经过市委、市政府前一轮的改造翻新,目前西市街步行街已改造完毕,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随着沃尔玛、乐购等零售巨头的入驻抢滩,人民广场商圈日渐繁荣。另外辖区内新建小区作用也不容小视,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为迅速。例如东方前城小区周边的汽车配件专业街,已初具规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4.新型流通业态开始呈现。从统计情况来看,去年底,全区拥有物流企业7家,拍卖企业4家,连锁公司7家,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已逐步建立,旧货交易、会展、典当等领域有所涉足,各种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呈百花齐放态势。
制约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因素
我区商贸流通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离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1.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区还缺少在省内有影响力、辐射力和区域特色的大型高星级示范市场。虽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档次较低,35个市场中,超亿元市场只有3个,绝大部分市场是农贸市场,且在农村或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全区市场品种单一,缺乏特色,辐射力弱,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和专业特色。另外全区市场投入严重不足,如:城北(双龙大桥)市场、太阳城服装市场等农贸和专业市场,这些市场设施普遍档次比较低,硬件更新慢,已远远落后于金东、江南最近刚建的几个市场。
2.农村流通体系发展不快。连锁企业在社区和农村开设门店还局限在大型社区和中心城镇,农村的商业形态和交易方式还比较传统和落后,生活配套环境己跟不上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步伐,影响了农村经济和流通产业的发展;另外像金西开发区等地,流通业发展较为缓慢,导致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现象经常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3.流通企业规模不大。全区缺少一批能够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商贸骨干企业,这与金华即将扮演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地位是不相符合的。我区至今尚没有省内排名前20位的大型零售企业。
4.传统业态仍占主体。全区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的入驻和加盟寥寥无几。现有企业经营规模不大,物流配送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商贸流通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但经营管理手段依然落后。电子商务、会展业、旧货业、典当业等新型业态发展仍然较为缓慢,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策建议
(一)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改造和提升
1.大力推进全区市场建设。我区目前已具备了发展自身特色市场的较多优势,首先农产品丰富,家禽、蔬菜、瓜果、林产品等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一些名优品牌;其次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便捷;汽摩配、制药、机械加工等已形成块状经济带,有一定的区域集聚优势。因此要通过加强商品市场建设,将市场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浓郁金华特色、辐射浙江中西部、颇具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专业市场,促进我区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对我区强优名牌产品的市场宣传力度,结合市场建设,有选择的在部分市场设立婺城名优特农产品专柜,同时利用各种广告媒体,对婺城的名优特产品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树立婺城产品的形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另外,继续加大政府对市场提升和改造工作的扶持力度,工商部门将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加大对大世界、人防小百货等重点市场在市场宣传、形象塑造、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的改造提升,争取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区市场提升改造工作。
2.着力打造“浙中购物中心”。一是打造市级商业中心。经过多年来商贸业发展的延伸扩张和文化积淀,以金华人民广场为中心,东至胜利街,南至婺江路,西至回溪街,北至人民路。半径在300米的核心商圈已经成为金华城区的市级商业中心。对现有及在建商业设施要进行以“特色化、差别化、专业化”为主线的改造,增设具有城市特色的商业街和步行街,同时尽量增加停车场、绿化等公共设施,以进一步完善市级商业中心的功能。二是打造区域商业中心,根据发展规划,积极建立婺城新区商业中心、城北商业中心两个新型商业中心,将有利于婺城整体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三是积极发展金西开发区。打造以工业为主,旅游、服务相配套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建立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宾馆餐饮、文化娱乐和其他现代生活服务网点,同时在开发区内其它景点以及洋埠、汤溪、罗埠等地布置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和其他现代生活服务网点。3.加快农村流通市场建设。虽然“万村放心店”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但仍然要依托这一载体,有序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做好塔石、莘畈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村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的推进工作。乡镇主要发展中小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同时要增强城市流通对农村腹地的扩散力和区域内外的双向辐射力。把发展农村流通市场作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新兴流通业的发展
1.加快发展物流业。适应金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完善区域物流服务功能、推动商贸流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为直接导向,按照全国著名的商贸流通型物流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南翼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和浙江省四大现代物流枢纽之一的功能定位,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设施,以引导现代物流产业迅速集聚。大力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促进区域内城市间物流资源的大流通、大整合,形成分工有序、协同运作的现代物流协同发展格局。
2.加快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商贸流通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是搞好连锁经营、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催化剂”。鼓励企业建立网站,积极开展网上贸易,扩大销售范围,紧密结合扩大内需、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营销方式和新兴流通产业的中心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流通的规模化、规范化、组织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
3.加快发展典当业。尽管典当行业还不属于金融机构,但其有着合法的身份,本身又有投融资的积极性,为此政府应当大力扶持典当行业,使其成为商业银行之外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从而起到推进我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4.加快发展会展业。结合辖区特色产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办展会,吸引更多的人到婺城投资兴业。同时要组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同时,可以组织企业到外省参加展会,或者到省外办展,使流通业与其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5.加快发展旧货交易。要推进绿色低碳流通模式发展,扩大循环消费。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利用辖区内物资市场等平台,同时有条件地建设区域性集散市场,大力发展旧货市场,完善旧货交易、集散、分检、翻新、维修等功能,大力倡导科学消费、绿色消费、文明消费。
与此同时,要稳步发展拍卖业、租赁业等流通行业,争取有新的突破。
(三)整合现有资源,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组织结构
1.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做大做强,提高综合竞争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是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发达的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如经济发达的美国拥有沃尔玛,法国拥有家乐福,德国拥有麦德龙。为此,要鼓励区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以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2.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发展,发挥市场主力军作用。在抓“大”的同时,还要扶“小”。中小型流通企业是全区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提高商贸流通行业的整体水平,积极推动广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共同发展。根据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特点,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自由连锁,采用联合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提高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创造有利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强个体经营户的管理,积极为个体经营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