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薪火代代传——台湾少年团
“我们会痛恨,不会哭泣;我们要生存,不要灭亡。在压迫下斗争,总斗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要造就宇宙般宽广的胸襟,要锻炼铁石般硬的心肠,要团结千百万的儿童,要收回我们的家乡,我们得和敌人拼个生死存亡。”在纪念馆的成列室内,看着照片中一张张稚气未脱却目光坚定的面孔,耳边仿佛依旧回荡着台湾少年团孩子们朗朗的歌声,高歌着抗战胜利的决心与信念。
台湾少年团全部由未成年的台湾同胞组成,年纪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仅七岁。台湾少年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一个工作机构。他们即学习抗日宣传所需要的唱歌、舞蹈、说唱、话剧等本领,又学习国语、算数、常识等文化课。他们的主要负是抗日宣传、翻译及情报传递工作。少年团始终将台湾同胞长期以来争取回归祖国、共御外侮的斗争紧紧地结合起来,以小主人公的崭新面貌,在祖国大地上四处奔走呐喊,唤起全民抗战。“在压迫下斗争,在斗争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是少年团最生动的写照。
2006年10月20日,“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典礼上,来自宝岛台湾的原台湾少年团团长、现任湖南省台联会名誉会长王正南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当年台湾义勇队以及台湾少年团的故事,将我们的思绪重新拉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战火年代。
一九三九年一月,胸怀大志的王正南随李友邦从福建祟安来到浙江金华。金华是抗日的前线,同年二月二十二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在金华正式成立,王正南参加了组织,立志要把日本人赶出台湾。
王正南老先生回忆道:“我亲眼目睹了日本殖民者的罪恶,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日本警察的快刀可以随意砍掉台湾人的头,还不许我们读中国书,说中国话。每天早上都强迫我们向东京的方向朝拜。”一九三九年初,当得知黄埔二期生、台湾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李友邦组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简称台湾少年团)时,他积极响应,报名参加。“有演出的时候,我们就扛着团旗,一路唱歌步行到目的地。”王正南说。台湾少年团的足迹遍及金华城乡、浙东前哨、赣北皖南、闽南沿海和闽西龙岩一带。王正南记得到前线演出最多的节目就是歌舞《黄河谣》、《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台湾少年团团歌》等。少年团刚成立时,李友邦兼任少年团团长一职。随着王正南锻炼成长,李友邦把少年团团长的重任交给了王正南。在纪念馆中,还存有当时正值少年的王正南接受李友邦授旗成为少年团队长的照片。
少年团以金华为中心,先后被派往上饶、衢州、诸暨、龙游、宁波、徽州、龙岩、漳州等地巡回宣传抗日,出入前沿阵地,向日伪军喊话、广播宣传等,足迹遍布浙闽赣皖等省,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许多上了年纪的市民还清晰地记得那段历史。现年87岁,住东景小区的梁宗茂老人,在参观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时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我原来就住在酒坊巷,经常和台湾少年团在一起,有时少年团上街宣传人不够,我就跟着去。没有军衣,就给我一顶军帽,一起上街列队呼口号,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歌曲……”现年85岁的邢文良老人还记得当年台湾少年团唱的抗日歌曲:“台湾糖,亮晶晶,甜在嘴里痛在心。甲午年,清军败,从此日本占台湾。”还有一首是“河边草,青又青,太阳落山一片红,从早放牛直到晚,无衣无食到处受饥寒。何时何日回故乡,恨不得牛羊当战马,长鞭变刀枪。号角吹起进行曲,驱逐日寇回故乡,牧童永不流落他乡。”这一首首质朴的歌曲,有着憾人心脾的力量,唤起广大人民抗战的信念,坚定了抗战胜利的决心。“驱逐日寇回故乡,牧童用不流落他乡”,历史向我们证明,他们做到了!
“少年强,则中国强”,当年李友邦将军着眼与台湾解放和建设的长期任务而建立的少年组织——台湾少年团的少年们没有辜负李友邦将军的期望。
“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
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要把日寇驱逐出祖国,
要把他在台湾的镣锁打碎!
为正义抗战保卫祖国,解放台湾,
把日本帝国主义整个摧毁!整个摧毁!”
听着馆员奶奶为我们唱的这首义勇队队歌,在她坚定的眼神中,我们似乎更感受到了这首歌震撼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正如李友邦将军遗孀严秀峰在该书的发行仪式上所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台湾义勇队在金华》的出版发行可以让大家知道,在抗日战争中,台湾人没有缺席。”而这身处繁华的金华市中心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在历史悠久的酒坊巷中也散发着阵阵历史的香味儿,让处在这最好的时代的人民,探寻那段峥嵘的岁月。 (谨此感谢金华教育学院“追寻”实践队,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们提供了帮助!)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