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人文婺城 > 婺江文学

今天世界交给我们一个孩子,明天我们能还一个……

2012-04-16 09:43:3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陈汝平

  “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欢欣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们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呢?”

  这是台湾的一个母亲,著名作家张小风多年前写下的文字,她在家门口送别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然后返回四楼的阳台,向小男孩招手并深情地凝望他姗姗穿行车水马龙的街路和有着细细阳光的小巷。

  那感人至深、穿透时空的期待目光,以及那美丽到忧伤、真切得动人的爱心白描,深深地震撼着身边的许多人,也震撼过曾当老师的我。若干年后,我也幸运地成了一个小男孩的父亲,一样的迎着晨光送读,一样的怀着无限信任,一样的装满期待目光,每天把孩子送给堪称是金华最好的公办幼儿园。每次,在挥手作别孩子和孩子的老师后,匆忙而轻快地离去,当穿过学校门口那条悠深绵长的绿荫,脑海总是不经然闪浮出张小风笔下那个唯美的画面来,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如今的我早已离开教育行业,转投新闻也已十数年,但我依旧保持着对教育的敬畏。说实话,关注教育是每个良知公民的必须,谁都会有孩子,谁与教育都脱不了干系,现代文明的生长历程也告诉我们,教育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有人都是老师,都是教育的共同体,是教育问题的共同面对者。

  孩子固然是我们的,不过也终究归于社会,属于世界。

  那么今天,我们,所有幸福的天下父母,在欣然地接受世界对我们的倾情馈赠后,在不远的明天,我们又将还社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一)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似乎试图用行政推力的方式去改革教育,改着推着却发现了困惑:行政推力所衍生的官僚习气,成了教育最该改的东西。也许在我们的教育里,这种传统与未来的博弈从没有停止过。

  于是很多人在问,今天我们该拿什么教育孩子?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是难的,而且是太难了。

  教育从来都是个问题,从八股文到今天的素质教育,专家有专家的高见,砖家也有砖家的道理。我等学浅而卑微,无意对教育说三道四,因为我深知对一个事情的回答不能简单化,对好事情的首肯往往英雄所见略同,而对坏事情的质疑多是各有各的不同。

  所以,我一直很赞赏那些对教育保持期待和信任,却从不轻发议论的人,因为教育还真是太大了,内容庞杂、牵涉面广,加上众口难调,个人的看法即便很在理,也不过是一个面中的一个点。不过,有一件切身的事情让我对教育有了切身领悟。

  师大毕业那年,我满怀着初生牛犊的勇气,不以浅薄给一个教育局长,写去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表达了一个学子对家乡教育的深深眷恋和拳拳心情,确切地说那是一篇饱含着热情和思考的论文。或许是有量不够份,或许是作者的渺小卑微,信在经受了久久期待后石沉大海。时隔那么多年,还是常常想起那份耗去诸多心血和沉淀着几年积学的文字,其实信的本身并不重要,而对一个青年的勇气和来信的态度,足以让人隐约偷窥中国教育里存在的一些积习和流弊。

  其实,盘缠在教育里的行政官僚化,和这些年报道的种种学术行为不端现象都令人诟病,是当下最该切之而后快的顽疾。有知情人士说,曾经有3所大学合并,中层干部以上足足站了一个大操场。这还不够,更可怕的是官本位的思想开始翻版到了学生内心,有个学校,一个班级40多人中有15人是干部,结果没有当干部的学生很失落,很多家长说情去请求给孩子封个官,摆不平的班主任最后干脆来个干部轮流当。更有甚者,当年轰动全国的一个湖南株洲高中老师,恬不知耻且美其名曰大教学生读书就为当大官、赚大钱、娶美女,官本位思想赤裸裸到了可谓一览无余。

  怪了,教育变成交椅,教学变成“官学”。在民主精神日渐进化、社会思想更加开明的今天,我们素质教育时代的教育思想原来还如此陈旧,有如表面身着西装、脚踩皮鞋,内里却依然长大褂加身、木屐高蹬一样,令人匪夷所思,难以接受。如果,用这样的”官念”当指导、做教育,我们的教育哪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孩子求知也庶几有美可言。或许我所举都是教育里的特例,但至少它反映的问题不容小觑,我们的教育与真知远了,与现实铜臭近了。孩子心中的芳草地,我们的教育理想,哪去了?

  纵观历史长河,任何时代任何地域,教育就如纳百川的大海,它的潮起水落都开启着一个社会风气之先河,永远是这个时代向上发展的精神孕育者。尽管一种理想的教育与现实的生活会有距离、会有脱节,但这绝不是我们拥抱世俗、拥抱庸俗的理由。如果非要迎合功利、倡导实用,那还是让孩子长大了自个去体会、去辨别吧,因为教育真正的承担和使命,永远是去培养有着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仅有实用知识的技术分子。

  或许时间和生活终会告诉他们很多很多东西,好的,不好的,但至少在教育里,责任和良知告诉我们要坚守美的教育、真的开始和善的方向,要赋予孩子们大海的胸怀、科学的精神和世界的眼光。惟如此,我们的孩子才有好的未来,社会才多些希望。

  绕了半天,我们要拿什么教育孩子?我以为,还是谦虚为怀地捧出一颗“吹尽黄沙始见金”般真纯的心来吧,拂去那些世俗,扬了那些尘埃,抛却那些偏见,让教育回归本真,亦即一个教育家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本文第二部分(我们能许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下期待续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