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抢修“最后100米”农田用水通道
临水,却用不上?这是婺城区汤溪、洋埠等镇农民今年春耕生产中碰到最烦恼的事。这两天,婺城区急群众之所急,积极组织农业和水利等部门干部和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和上千名农民一起清理淤泥、衬砌修建灌溉水渠,破解“最后一百米”用水瓶颈问题。
婺城西部的汤溪、洋埠等乡镇是我省重要产粮区,享有“谷仓”之誉称。建好农田水利设施,是夺取粮食高产的关键。据婺城区乌引工程管理处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汤溪这一带水源充足,平时农业灌溉用水就近取水,小旱用九峰水库、莘畈水库的水,碰上大旱可从衢州市管辖的乌溪江引水。前些年,在省政府重视下,全长81公里乌引工程主干渠改造现已完工,但流进田间“最后一百米”的支渠,有的淤积坍塌,有的有水缺渠,农民只好装起微型水泵到山塘、水坑中抽水。婺城区千名机关干部在走基层、访农家中得知农民的难处,从方便农民种粮出发,将“最后一百米”支渠改建列入今年全区水利建设重点工程之一。
支渠不顺畅,有水进不了田,改建水渠成了当务之急。一条全长2.8公里的臣武堰水渠,从上游汤溪镇莘畈溪到下游洋埠镇东十村,受益的有7个行政村。水渠淤积、坍塌,造成上游水流不到下游,急着要灌水的农民有怨气。东十村种粮农民李兴农对记者说:“我们村产粮畈就在臣武堰水渠旁,但处于水渠最下游,有水进不了田,做秧田、忙着翻耕的早稻田盼望着灌水。”急粮农之所急。水务部门派出精兵强将进村入户,晚上与村民共同论证建水渠方案,白天挽起裤腿下到田间修水渠。今天,臣武堰水渠修建工地上一片繁忙,干部与农民一起挥锹铲土,清除淤泥,砌石挑土,将坍塌掉水渠砌了起来,并粉上水泥。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臣武堰水渠改建工程已接近扫尾,上游2公里已修好,下游800米正在修建中。群飞粮油专业合作社社员钱如根对记者说:“水渠修好了,流量充足灌水省时,昨天我把50亩早稻田灌满了水,今天就好翻耕了,今后,我再不要为上百亩早稻缺水而发愁了。”“最后一百米”水渠改建工程规模不大,涉及到千家万户,却十分重要。拥有上万早稻生产基地的“一枝秀”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丰兆平对记者说:“政府建好了‘最后一百米’支渠,解决了灌溉用水问题,不仅粮食产量有保障,而且稻米品质升级更有把握了,这项工作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修建“最后一百米”支渠,解决了农民春耕备耕的灌水难,更美化乡村田园环境。已修好的乌碳堰支渠,途径5个行政村,三千多亩农田受益。最末端的上镜村,每年春耕做秧田、搞直播常常缺水,意见大、怨言多。今年春耕有了大变样,拦水蓄水的土堰变成了钢筋水泥坝,轻轻开一下水闸,清澈山水就流进水渠灌进农田。村支书刘桂芳告诉记者,改造后乌碳堰支渠,不仅方便村民春耕生产,还营造了美丽的田园风景。
现在,在婺城区汤溪、洋埠、蒋堂等镇的省级粮食功能区内,到处都可看到已修建好的自流灌溉渠系。在山坡与小溪之间,清澈山泉沿着“三面光”的水渠源源不断地送进农田。据介绍,为了解决农民“最后一百米”的灌溉困难,今年全区将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主要用于灌区小型渠系配套、山塘整治及喷滴灌项目建设。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