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天到校报到,望着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心中一片迷茫。虽然身边一阵阵的热闹嘈杂声,但我却觉得自己像游离在这份热闹之外。正当我六神无主时,一个身材不高,但看去很精神的老师直直走到我身边,问,是新生来报到的?
我就好像漂浮在水上的浮萍,一下子找到依靠般,忙忙点头,拿出通知书递过去。他拿起来一看,笑了,你是张成筠啊?就在我班。
原来,这就是我高一的班主任张志连老师。那时他刚大学毕业,满身都洋溢着清爽和利落的气息。一下子,就让我似乎找到了着落。
张老师上的是历史课。其时我正一厢情愿地爱好着文学,一个当年颇时髦的“文学青年”的梦,正在心中萌芽。张老师的历史课,那般的轻松自在,举手投足间,精彩的历史典故、多彩多彩的历史人物在款款向你的心中奔涌而来。不由自主地,张老师上课的情景,在我脑中就幻化成“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悠然神往。每个星期,为数不多的历史课,几乎成了我的寄托。后来我自己当老师,也曾经偶然教过几次历史课。但在我的记忆里,这偶然教过的课,却成了我每每在心中引以为傲的回忆。也许,那个学生时代对张老师历史课的神往,不自觉地在自己心中延续吧?现在回想起来,张老师的历史课,似乎就具有如今中央台红火栏目《百家讲坛》的风采。
刚上高中的我,其实有点迷茫。不仅是对前途,也对自己的功课学习。虽爱好语文,但文学青年又算不上。那么多的功课,又岂能让一个爱好所左右?所以,刚进入高中,便觉得有点茫然不知所措,恍似一只迷途的羔羊。再加上初入陌生的学习环境,本就木讷的我,便更觉缩头缩脑了。直到那一次,似乎就是那么偶然的一次。
那是晚自修时,静静的教室里,我正偷偷地看一本文学刊物,虽然作业很多都在“虚席以待”,可是我心中就是静不下心来。忽然间张老师进来了,我正不知所措间,他已走到我身边,一只手就摊在我的课桌上了。我只得把书交了过去。张老师不看我,也没说啥,悄悄地走了出去。在惶惑又忐忑中,我只得乖乖地复习着功课,做起作业来,似乎这样自己那惶惑不安的心才能踏实下来。
第二天中午,张老师来到了班里。我低着头,正不知该怎么面对的时候,张老师开始说话了。绝对没想到!张老师说,张成筠的语文成绩很好,而且很喜欢写作,平时都能把时间用在了自己爱好的文学写作上。我觉得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同学们在紧张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同学们可不能浑浑噩噩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啊。说完话,他微微侧转脸看着我,带着轻淡的笑意。
第二天,张老师把我叫到了他的房间。面容中依然带着那轻淡的笑意。他要我坐在他的旁边,对我说,做事要分主次,做事要不厌其小,不厌其细。正像下山一样,一步一步走,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心愿。然后,他把那本刊物还给了我。
从老师那出来,我的心中有一种如释重负的畅快,甚至有一种雀跃在心间潜滋暗长。是的,我不必去想那远在前方的岩石,也不必去艳羡前方美丽的鲜花,我只要走好我的每一步,这就是我该做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