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区竹马乡向家源村,一位老人提起村支书姜宝钗的儿子时,满是赞许:“这孩子秉性纯良!”一个现年35岁、事业成功的男子,得到“秉性纯良”的评价,实在难得。可是,只要你走近他的家庭,听一听他母亲姜宝钗的经历故事,你便能恍然大悟:正是母亲的昨天,造就了儿子的今天!这是因为——好母亲以身示教:孝为先,善为本!
58岁的姜宝钗依然没有退休,为了帮助事业越做越大的儿子分担压力,她扛起了浙江高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浙江金华新型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每天早出晚归地管理着企业生产方面的事务。
一肩挑着企业管理工作的姜宝钗,另一个肩头则是向家源村村庄发展的担子——去年,她被村民推选为该村支部书记。事实上,此前,她已经担任了向家源村28年的妇女主任,兼15年村委;10年的竹马乡人大代表;6年的婺城区工会委员;6年的婺城区妇联委员;3年金华市妇联委员。她还曾先后荣获金华市敬老先进个人、婺城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婺城区优秀妇代会主任、竹马乡先进妇女工作者。
在工作和荣誉背后,姜宝钗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已被逐级评为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五好文明家庭”。这个大家庭,物质上有着一个从贫苦走向富裕的过程,而精神上始终秉承着“孝为先,善为本”的传统,在母亲姜宝钗的言传身教下,影响着子女乃至孙子女,令这个家庭始终洋溢着幸福滋味。
孝为先:让婆婆和我们生活吧!
姜宝钗娘家在竹马乡姜衙村,小时候,她家的条件比较艰苦。于是,作为女儿的她没有获得求学的机会,“七八岁便开始操持家务了”。原本就性格开朗的她,在一贯的辛苦劳作中,更形成了做事爽利、果决的风格。
20刚出头,姜宝钗出嫁了,丈夫是向家源村的潘惠孙。在当年,潘家的条件比姜宝钗家还差:不仅家徒四壁,还背负着债务,而且因父亲早逝、兄弟姐妹又众多,生活压力相当大。她的选择让好友颇不理解,隐讳地劝她:“向家源这个地方,还不如姜衙好,你何必嫁到那里去吃苦?!”姜宝钗只是笑笑,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认为潘惠孙为人善良、有担当,值得嫁!
潘惠孙在兄弟姐妹中行四,姜宝钗嫁入他家,上头的兄姐已成家单过,母亲和两个妹妹与他们共同生活。“那时候,家里只有一间大卧室,被隔成两间,婆婆和两个小姑睡前半间,我们睡后半间。后半间贴着山壁,潮湿是不用说了,还很黑,即使白天也伸手不见五指。”提起当年的艰苦,姜宝钗一脸平静。最初几年,为了还债和生活,姜宝钗夫妇起早贪黑地种田、养花,即使两个儿子陆续出生,也是带孩子与劳作同步进行。儿子小的时候,她每天凌晨起床,背着孩子劳动,早饭后才托给婆婆或小姑看顾;儿子大一些了,她便经常自己带着下地,让孩子在田边玩耍,自己一边干活,一边分心照料。
婚后第三年,心中顾虑长期合住会让媳妇不喜的婆婆提出了分家。在农村,分家是大事,除了财产的分配,更重要的是必须全家到场确定赡养老人的方案,还要有村干部作证明人并写下相关文书。正当兄弟姐妹们为了母亲的衣食住行而闹哄哄地你来我往时,姜宝钗爽利的性子“发作”了。她拉过丈夫说:“婆婆和我们住得好好的,干嘛要分家?公公已经不在了,就让婆婆和我们生活吧!”就这样,在接下来的30多年中,婆婆跟着姜宝钗一家,从老屋搬进新房,又从乡下迁入城区,始终生活在一起,直到老人在93岁高龄辞世。
姜宝钗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两个儿子。在她的记忆中,小儿子对她的“粘乎劲儿”让周边的人都很羡慕。“我和他一起出门,晴天他会牵着我的手或搂着我的肩;下雨天就一手搂着我一手帮我撑伞。认识的人看到我们娘儿俩出门,每次都说我有福气,儿子这么贴心!”说着这话,姜宝钗擦起了眼泪,她的小儿子10年前因一次意外事故已不幸去世了。
大儿子潘刚相对内敛一些,却在得知自己弟弟的意外后,毅然从加大拿飞回到父母身边。彼时,他在加拿大经过一年的适应和努力,已经接到了该国一所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对于放弃这样难得的机会,潘刚没有丝毫后悔。他对姜宝钗说:“弟弟走了,我知道你受不住。让我留在你和父亲身边,我来扛家里生意上的事。至于我的学业,在国内也可以继续。”潘刚说到做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浙师大的商业硕士。
在母亲的影响下,潘刚对奶奶也十分孝顺,每次外出回家必然先进奶奶房间,甚至经常腻在奶奶身侧,陪着睡上一晚。奶奶离世的前一天,他因公司业务出差,人已进入机场,甚至行李都托运走了,却接到家中电话:奶奶不省人事了。他立即驱车赶回金华,一再恳求医院的脑科专家再想想办法,得知确已无力回天后,忍不住泪流满面,伤心不已。
善为本:儿子接力父母“爱心棒”
“为人要善良、要讲道德!”这同样是姜宝钗教育子女的信条,也是她自己的行为准则。25年前,一个刚出生10天的小囡囡被人遗弃路边。看着这个可怜的女婴,姜宝钗大为心疼,毫不犹豫地将她抱回家中抚养。多年的含辛茹苦令幼小的婴孩成长为如今懂事能干的大姑娘,还在去年成了家。对于这个养母,姑娘孺慕情深,对记者说:“这辈子我就认(姜宝钗)这一个妈妈!”
姜宝钗夫妇从80年代初期开始创业,先是办茶厂、承包孵房,再到入股水泥企业,最后“涉水”塑料管业,直至成立集团公司。这个过程中,夫妻两人经历并克服了无数困难。而在他们小有成就开始,两人便立即投身于各项慈善事业。90年代至今,每逢过年过节,姜宝钗都会和丈夫一起,去看望一些孤寡老人,给他们送钱送物。平时,她一旦听说身边有家庭困难导致孩子学业难以为继的情况,都会主动与孩子结对,帮助对方继续学业……
如今,姜宝钗与丈夫都年纪渐长,事业上的担子大部分都移交给了儿子儿媳。同时,“爱心棒”也有了延续和发展:如今,儿子每年都要拿出一笔钱,在节日里给老家村里的年老体弱者送点慰问金;与婺城山区一些条件艰苦的家庭结对子,帮助这些家庭的孩子继续学业。如今,潘刚正结对着4个高中生、两三个初中、小学的孩子。他的妻子亚娜——一位来自乌克兰的姑娘,在姜宝钗的影响下也爱上了做善事:工作之余,亚娜常常带着礼物到福利院看望孤儿;热心帮助身边的困难人士。对于婆婆,亚娜很是佩服,她说:“跟婆婆比,我所做的差太远了!”
事实上,这一家子的善举,让不少人心怀感激,向家源村孤寡老人潘大爷就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我没有子女,可宝钗家每年都给我几百、上千元的零花钱。有钱人小气的很多,像他们这样看重老人、对老人好的有钱人,很难得。”潘大爷还有些羞涩地透露,有时候他因为身体上的病痛想治疗,或者手头紧了,还会“厚着脸皮向宝钗或她的儿子讨点钱用用”,母子俩从不会给他脸色看,反而体谅他无人照管的难处,尽量满足他的需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除了与人为善,姜宝钗在教育子女时也要求他们在自身修养上“以善为本”。平时,她与子女保持平等的和谐关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理解他们的心理,在帮助解决遇到困难的同时,耐心地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正义,反对邪恶。她的3个孩子,从小到大都保持着勤俭节约、待人谦和的良好品性。即使如今这个家庭资产已达数十亿元,全家人依然踏踏实实地努力做事、谦虚做人,更绝缘于赌博等各种不良习惯。
相信这个由“最美妈妈”姜宝钗打造出来的幸福家庭,这个崇尚“孝为先、善为本”的家庭,会一直美满下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