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微时代”说短话

2012-08-17 09:42:1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20多年前,崔健曾经对着麦克风嘶吼:“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世界的变化真的越来越快。20多年后,天天忙于奔波的我们猛然发现,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微时代”。

  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微”字以40多万票当选。现如今,无论在什么事情前加个“微”,好像都比较时尚。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电影、微旅行、官方微博发布群,“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套用辛弃疾的一句词———“蓦然回首,微时代已在灯火阑珊处”。

  百度百科解释说,微时代就是“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微博用户已达3亿,占4.85亿中国网民数量的61%。这一数字,与美国的人口总数相当。怪不得有一种说法:“若想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请上微博。”

  “微”字当道,这不仅反映了一种技术上的时尚,也体现着社会变革的方向。作为一个信息分享和传播的工具,微博的信息更新字数被限定在140字以内,这符合当今人们快速迅捷地获取信息的诉求。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优哉游哉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人遥远的梦想,一目了然、方便快捷成为人们的首选。于是,“微”风靡中国。长篇小说肯定是没时间看了,那就读点微小说吧;长途旅行没指望了,那就来个微旅行吧……同样,长篇大论没人听了,那就说点短话吧!

  过去,我们的领导干部往往一说话就是长篇大论,似乎不长篇大论就不足以把道理说深说透,就无法让听众入脑入心;而且,不长篇大论似乎也体现不出领导的水平和权威。在时间车轮缓慢转动的年代里,也许大家会买长篇大论的账。但如今,时代就像一个快速旋转的陀螺,身处其中的人们被裹挟着快速向前。不少人发现,“松懈”是这个时代最要不得、也要不起的东西。你稍微打个盹,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趟。所以,空洞而冗长的报告已经没有生存的土壤。这就对我们,尤其对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切实的要求:在微时代,必须积极投入,学会理解和使用微时代的十八般武艺,首先要学会说短话,否则一定会落伍。

  那么,怎样说才能做到说短话、轻易不说长话呢?

  首先,要抓住要害,直指问题。“朱元璋怒打茹太素”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茹太素,写起奏章来总喜欢旁征博引,漫无边际。一次,本来用500字就可写就的公文,他却用了17000字,全是套话、空话、官话,念了几页仍不入题。朱元璋“厌听繁文”,龙颜大怒,命人将茹太素痛打一顿。茹太素不懂言简意赅,招来一顿打也不算冤枉。这种人在明朝该挨打,放到今天网络社会,又该享受何种待遇?

  其次,要心中有数,紧扣主题。空话套话老话之所以不能绝迹,是因为很多人搞不清楚重点在哪里。有些人对要讲的内容一知半解,不能把最要害的东西直接“拎”出来交给听众;有些人思维混乱,不得要领,表达起来难免啰啰嗦嗦;有些人则自恃学识渊博,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奉献”给听众。须知,在快节奏的微时代,冗长耗费的是别人的时间和精力,是会遭到抵制的。

  再次,要减少论证,少讲“大道理”。有些人生怕讲得不圆满、不到位,于是拼命说一些“正确的废话”。但是大道理“地球人都知道”,那种貌似辩证、滴水不漏的长篇大论最遭人反感。而且,一些重要的信息因为淹没在长篇大论里,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过去人们常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北师大教授肖川将其改为“有话则短,无话则免”,虽然听起来有点决绝,但却符合微时代的特点。在微时代,讲长话的领导没威信,因为他们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微时代了,如果还没有学会说短话,怎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资料来源:2012年7月16日《求是理论网》

责任编辑:潘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