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跟随琅琊镇妇联工作人员在琅新村各个来料加工点看到,随处是忙碌的加工场景。近年来,随着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成就了一批能人,富裕了一方百姓,来料加工经纪人也逐渐成为来自基层、活跃在基层的创业致富“领头羊”,来料加工点也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赚钱的好去处。
一走进胡小英的加工点,就看到十几个妇女坐在平车前,专注着手头上的活儿。得知记者来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开了,不时又家长里短一番,欢声笑语不断,不由地让人羡慕起如此轻松、欢快的工作氛围。2002年,家住琅琊镇偏远山区东坑村的胡小英一家和其他村民,在政府的帮助下走出大山,住进了琅新村。如何让移民农户增加收入?在“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百姓主体,市场运作”思路引导下,婺城区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移民安置点、下山脱贫点都建立了来料加工点,低收入户、残疾户和妇女,尤其是下山脱贫的移民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现在的收入比下山移民前翻了好几倍,生活条件那是以前没法比的。”胡小英来料加工点负责人黄东来对记者说,即使在今年经济低迷、行情差的情况下,他的加工点也发放了50多万元加工费。“在婺城区农办和妇联支持下,我前年开始做来料加工业务,今年又增加了一个加工点,机器设备增加到了30台,明年我还可以享受以奖代补政策”。
就在胡小英来料加工点对面的向平家纺来料加工点同样可以听到电机马达发出的阵阵声响,就连老板余向平也在平车前忙碌着,一位工人笑着告诉记者,别看老板是男的,那平车活丝毫不亚于我们女同胞。“我们做来料加工已有七八年了,刚开始也挺难的,通过点滴积累形成现有的规模真是不易,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但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做的都是老客户,大家知根知底,相互都很放心”。余向平告诉记者,家纺来料加工有季节性,忙时量大,闲时基本没有,为了留住工人他们也会在闲时找些购物袋来加工,因此今年一整年都没空闲过,光一年的来料加工费就发出40多万元,有时自己来不及做还介绍给别的加工点去做。
在琅新村记者还见到的新兰村的来料加工经纪人陈爱仙。“农办每年都会在移民村举办缝纫工培训班,这里工人好找,熟练工多,货能及时赶出来,现在我已经有四十多名工人了”。陈爱仙说,随着规模的扩大,最大的困难就是工人和场地有限,因此今年6月她把原先在新兰村的新旺工艺品厂搬到了琅新村。加工场地搬出来后,部分工人也跟着陈爱仙出来,但有些在家里要照顾老人和小孩没法出来的,陈爱仙会把原料给她们带回,等她们加工好了在去收回来。“现在政府支持来料加工的力度越来越大,不仅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各种配套服务也完善了起来,现在我们加工点的工资都实行银行代扣,这样我们经纪人省了不少麻烦”。陈爱仙高兴地说道。
“由于来料加工有着就业门槛低、创业风险小、就业方式灵活等特点,深受广大妇女的青睐,我们村来料加工经纪人已有11人,走进村里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有加工活在做。”琅新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全村村民都是从琅琊偏远山区的东坑村、西坑村、岭后村移民下山的。在政府引导下,村里办起了多家来料加工点,移民的村民年人均收入从下山前的1000元增加到目前的5000多元。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