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村干部四种意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些工作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来提供坚强保障。农村三委干部是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农村正确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要大力推进以美丽乡村为龙头的新农村建设、加快实现全区三化同步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我区农村干部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区共有563个村(居),共有1713名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1755名村委会委员,村级干部队伍呈现出文化程度提高、年龄结构改善、妇女比例提升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干部的努力下,全区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完成了整区整治,农房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提升了全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践证明,婺城的农村干部是一支能够为民谋福利、办实事的队伍。然而,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区的村干部队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存在占位现象,不想干事。部分村主要领导当选之后,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办厂,根本没有时间精力为村民服务,只占位置,不谋其政。有的村干部在思想意识上不求创业创新,怕摆不平、怕麻烦,不想干事,只想混混日子当“太平官”。部分村派系重,“两委”班子各立“山头”,工作不沟通不商量,村干部之间矛盾尖锐、互不买账,相互诋毁、互不配合,“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将主要精力用于内耗之中,不想干事,导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邻里纠纷难以得到及时化解,群众怨声载道。
(二)自身素质不高,不会干事。当前,各项新农村建设项目业务性不断增强,加之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对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理论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使得一些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的村干部,在领导村集体发展,为群众谋福利,处理村内日常事务时,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导致群众产生怨言,对村两委的办事能力失去信心。以某山区乡为例,村两委中55周岁以上的有20人,占到了36.4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1.9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却占到了1/3。
(三)民主意识淡薄,干不好事。少数村干部民主意识依然比较淡薄,通过画圈子,搞亲亲疏疏,使权力逐渐集中起来。日常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各项村务管理民主制度,在“三务”公开方面,一些村的主要干部对于敏感的问题,比如财务问题、补贴问题,往往不公开,或者半公开,村民看不懂来龙去脉。在新农村工程项目建设中夹杂私心,更有甚者参与其中,并从中牟利,致使一些民生项目,变成了民怨项目。从前段时间的情况看,在项目资金管理中,依然存在将白条子作为支付款的原始凭证;不合理开支;工程建设项目未实行工程审计等现象。
(四)任职期限偏短,干不成事。在工作中,大多数村干部认为村两委的任期太短,普遍存在“一年选、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情况。新一届村官上任之时,都做出了不少办实事的承诺,这些承诺需要在任期内加以兑现,但是有的项目从策划到上马再到完工前后跨度比较长,如果没有连任村干部的工作思路难以继续贯彻,就会导致原本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的项目陷入停顿状态,最终半途而废,使前期耗费的人力财力付诸东流。
二、把握两个转变,增强农村干部的四方面的素质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村干部的角色定位面临着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方面,在职责定位上,由“管理者”“执行人”向“服务者”“领头人”转变。过去农村干部的职责是以执行上级指令,完成上级任务为主,主要任务可以慨括为“催粮、拆房、拖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村干部的职责要逐渐向科学发展宣传员、新农村建设带队员、致富示范员、社会事业组织员和维护稳定协调员等方面转变,真正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换。另一方面,在工作导向上,由“对上负责”向“对上与对下负责”相统一转变。近年来,随着广大群众民主参与意识的提升,以及对村干部各项管理、监督制度的不断强化、完善,农村党员、群众在村务监督和日常村务管理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为此要当好一名村干部,不仅需要上级的认可度,更离不开党员、村民的公信度。在把握上述两个方面转变的基础上,在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增强他们在四个方面的素质:。
(一)想干事的意识。群众选干部,是为了让干部为村民多做实事、多办好事。为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干部,就是要紧紧围绕任期目标和年度创业承诺,分清轻重缓急,注意工作方法,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抓好落实。实践证明农村干部为群众办事越多,群众就越拥护,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高。反之,如果只是给群众开开空头支票,只说不干,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要进一步加强宗旨观念教育,同时,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村干部创业承诺、创业承诺“双述双评”辞职承诺、不称职村干部的正常退出等工作制度建设,落实对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办实事计划的全程监督和考核,努力形成一种促进村干部干事的良好氛围和倒逼工作机制。
(二)会干事的能力。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龙头,其他各项工程齐头并进的系统工程。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课题。这些都要求农村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理论、业务技能的学习,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在实际中,我们许多村干部还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惯性,在文化程度、思想观念、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差距,能力水平需要快速提高,而且有些工作方式方法只靠教育培训很难掌握,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为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将增强村干部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作为重点,进一步引导农村干部树立一种自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保证自身能干事的忧患意识,进而实现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自我更新、自我提升。
(三)干成事的本领。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发展规划,小到鸡毛蒜皮的民事纠纷,都需要村干部去落实处理。要进一步树立农村干部为民谋福利、干实事的宗旨意识,引导他们将为民服务与自我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用目标一致、团结干事的实际行动来化解内耗问题,用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实绩来树立威信和地位。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组织星级评定等活动,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做好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引导农村干部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任务,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不出事的观念。“不出事”就要带头遵纪守法坚持安全发展。建设新农村是循序渐进的社会系统工程,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照章办事。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大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村干部队伍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村干部尤其是村两委主要干部尤其要增强这种不出事的意识。这不仅是对事业负责的表现,也是自我保护的现实需要。具体而言,要在明晰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线”上不出事,恪守社会公德生活要严谨作风要正派远离丑恶现象和愚昧活动。要在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上不出事,自觉接受各方的监督,带头落实各项村务管理制度,做到廉洁奉公、公私分明不以权谋私,自觉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提升农村干部四种能力
明年是村级组织的换届年,同时,也是十八大之后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今后一个时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浙中崛起、百姓富裕”战略的落实期,更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新婺城的攻坚期。明年全区将要完成2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4个优秀历史文化村落,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0个美丽乡村秀美村,120个美丽乡村洁美村,5个中心村的建设任务。要以换届为契机,努力造就一支懂得如何规划村庄、建设村庄、经营村庄、管理村庄的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进一步提升村干部规划村庄的能力。做好农村发展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龙头环节,直接影响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在科学编制农村发展规划的能力方面,要力求村干部做到三个层次的统筹兼顾。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要根据各村的具体实际、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理清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在明确发展方向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发展路径和阶段性目标,带领广大村民统一思想,逐步向目标迈进。二是引导村民发展经济的规划。要明确任期内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扶持方向,确定村内的主导产业,并落实资源力量,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和培育,树立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大户和合作社典型,通过典型示范促进面上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村庄建设的规划。要做到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的有机统一,从实际出发,制定好村庄建设规划,规划既要着眼当前,更要体现长远发展需要。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切忌搞不符合实际、不能体现特色攀“高”、求“洋”、求“大”、追“新”的项目。同时,上述规划之间要做到统筹兼顾,使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村干部建设村庄的能力。在建设村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原则为指导,通过各项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农村优美环境。一是进一步提升农村生产条件,打造宜业乡村。要根据各村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农民从事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任期内的重点、整合资源切实加大对农村生产性道路、沟渠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大户、合作社引进等工作,为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打造宜居乡村。继续抓好农房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各项基础性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各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扎实开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长效管理,开展好“四边三化”环境整治,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农村物业化管理的模式,确保新农村建设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广大农村群众。三是进一步打造民俗生态美景,打造宜游乡村。扎实做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村干部对村内生态资源、民俗传统、文物遗迹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自觉地加以保护,有条件的村要明确目标,积极争创各级的历史文化村落。要进一步树立以绿为美的理念,坚持绿化先行,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绿化工作,通过绿化工作达到“种一片树、成一片林、遮一片荫”的效果。
(三)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经营村庄的能力。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解决农村“两委”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要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要求村干部有一种经营管理的能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是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是传统农业实现“接二联三”的重要途径,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村,一定要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通过做好发展规划、打造特色主题、健全自律组织、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市场营销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二是要积极发展农村物业经济。对毗邻园区、企业和城镇,人流相对密集的村,要努力通过农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兴建标准厂房、物流仓库、职工宿舍等集体物业用房,也可以通过选准项目,以土地、房屋入股等形式实现村集体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三是要积极盘活现有资源。要将村内闲置校舍、会堂、集体土地等资源盘活,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善用资源、提高效益的目的,切实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四)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管理村庄的能力。一是对党务、村务、财务的管理能力。树立民主观念,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村党员群众对所在村内重大事项有充分的决定权。自觉接受监督,落实村务、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把各项制度作为保护自己的“护身符”,真正将其落到实处。二是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因村制宜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使全区各农村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村内道路、河道两侧,农民房前屋后,都能保持整洁,整个村内无卫生死角、绿地养护正常、公共设施功能正常发挥。三是对农村社会管理的能力。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形势任务越来越紧迫,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利益分配等引发的矛盾比较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日益繁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干部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在日常社会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切实维护好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作者系婺城区委农办主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