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市老乡镇典型、塔石乡农技站站长秦土财
在婺城区,有这样一位老乡镇,扎根塔石山区42年,为山区引进了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00多种,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民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并坚持做好农民的“农事代理员”,为塔石山区的发展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让地处偏远的塔石山区靠着农业也日渐富裕了起来,他就是塔石乡农技站站长秦土财。在“我的乡镇故事”报告会活动当天,主持人贺争怡对他的概括是:一切为了人民奔小康。
种试验田,推广农业新技术
在塔石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听老秦的话就要饿肚子,不听老秦的话就发不了财。”这里说的是1998年之前,不听秦土财的话就要饿肚子,因为当时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而掌握了丰富农业知识的秦土财会教授农民怎样种田才能多产多收,使粮食够吃。1998年之后,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开始考虑致富问题,搞农业经济,而这时,秦土财掌握了很多农业新技术,他的指导可以让农民成倍地提高收入。
“42年来,秦土财累计为塔石山区引进了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00多种,为全乡乃至全区粮食生产、无公害标准化、良种更新换代、农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担任多年塔石乡党委书记的区干部洪健康说。上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耕作制度落后,种植技术水平普遍较差,加上品种老化,水稻病虫发病严重,粮食产量较低,农民的温饱都成问题。为了改善这一落后状况,秦土财认真学习农业新技术,并自己种上试验田,让农民看着新技术的成果,用具体的例子说服农民使用新技术,如种植杂交水稻新技术。1978年,秦土财开始在塔石山区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使全乡杂交水稻平均每亩突破了千斤,井上叶天才种杂交水稻亩产更是达到了1405.5斤,比老品种每亩提高了537.5斤,从而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温饱问题解决后,秦土财又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民发展高山蔬菜产业,让塔石农民的收入成倍增长。
鼓励农民利用山区森林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随着农业农村形势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村服务,秦土财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单纯农业型干部逐渐转变成新型农业经济型干部,并针对山区实际,开始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因为塔石乡受地理环境和交通的限制,发展工业的可能性非常小,农民要想致富,就要从农业的新、特、效上下功夫。”秦土财说,“比如说利用山区森林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
1993年,秦土财专门到庆元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组织成立了塔石乡香菇场,引进种香菇的设备和菌种,到深山老林种植段木香菇,后来又利用废料种植袋料香菇,进而全乡推广种植,使全乡12个村,58农户种植食用菌,使种植户增加了收入。
除了香菇外,秦土财还帮助塔石农民发展了山茶油、有机茶、香榧等多种特色产品。“能认准资源优势抓农业发展方向,迅速把资源优势转为商品优势,进而转变为经济优势是一个新型农技员必须补充的功课。”秦土财说。多年来,秦土财在生态上做文章,在对本乡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省级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进程。
发展高山蔬菜产业,让低收入村迅速致富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高山蔬菜确确实实让塔石农民收获了一把,甚至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又重新返回老家种植高山蔬菜,而这一切,都少不了秦土财的开路和指导。
2000年,秦土财开始鼓励农民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业,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番茄、辣椒、茄子、西瓜等多个新品种,并从服务入手,为蔬菜种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先后扶持二千余亩土地户主走上了种植蔬果的致富之路。塔石乡岱上村原是一个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的村,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之后迅速富了起来。
从2001年开始,秦土财每年对岱上村农民进行蔬菜栽培培训,先后培训指导20余名种植技术骨干,再指导技术骨干带动全村村民。在这些骨干带动下,岱上村成了全区有名的蔬菜专业村,仅种植蔬菜一项,全村收入超过了百万。在这样的形势下,岱上村使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民都回家种起了高山蔬菜:付文林,种植番茄1.2亩,产量14336斤,产值23768元,平均每亩收入19806元;付曙红,种番茄2亩,总产量30072斤,产值52101元,每亩收入26050.5元。
但是,种植高山蔬菜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番茄连作多年造成了多种土壤传染病相继发作,如番茄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等。为解决这一难题,秦土财于2006年引进番茄新品种荷兰百利等,试种并重点开展番茄嫁接技术和番茄在中高山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和高山番茄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推广,使得番茄的抗病性显著增强,解决了病害严重的问题并有效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2007年,岱上村种植百利番茄60亩,并采用嫁接技术栽培,平均亩产9687.5公斤,亩产值21350元,净收入18925元,分别比“合作903”亩产增加129%,亩产值增加228.7%,净收入增加274.7%。
一辈子只做农技员
秦土财于1972年参加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塔石乡农技员,其间曾辗转于当时的塔石乡山坑公社、岭上乡等地方,却始终没有走出塔石这个范围。“因为我对这个地方投入了太多的感情,我也舍不得离开了。”秦土财说。
这42年来,秦土财不仅向塔石山区农民传授科技富农意识,为大家出谋划策,还一直坚持做农民的贴心人、代理员。塔石乡地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大量留守老人办事非常不方便,于是,作为联村干部的秦土财经常利用下村机会为村民送种子、送肥、送药,代办各类证件,购买各种生活日用品。就这样,田间地头、村口路边,塔石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秦土财和群众交流的足迹。“乡镇工作的法宝就是密切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走得近、聊得起、坐得住,用实际行动感动群众。”秦土财说。
“农技员可能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工作,再过一年,我就退休了。”回望这42年的工作,秦土财说最让他高兴的是山村日益富裕了,“塔石乡的农业发展有着我的一份心,站好最后一班岗是我退休前给自己提出的最后要求。”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