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今日竹马

做有故事的新农村

2013-06-24 09:29:0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周玉南 文/摄

  姜衙村“寻根”文化底蕴,构建“礼乐”文化大礼堂

  姜衙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村子,村里厚厚的十八卷宗谱就在诉说着这个村里的故事,而村里现在仍得以保留的祠堂、牌坊等古建筑更在诉说着这个村子的人文底蕴。只是一些特殊的历史阶段,让这些历史故事的传承有所缺失。如今,借文化大礼堂建设之机,村里正尽全力把这些故事都挖掘出来,组成姜衙自己的文化供子孙传承,让村民有引以为傲的精神寄托,也让姜衙成为一个有故事的新农村。

  一门四进士倡礼乐治国

  姜衙村姜氏祖先贤人较多,其中一门从明朝天顺年间到崇祯年间就出了四个进士,有父子进士,兄弟进士,四人皆为官员,最大的当到礼部侍郎,且为官清正廉洁,影响很好,深受百姓爱戴,他们的理念是“礼乐治国”。

  礼乐,是一套典章制度,即礼乐制度,原是周公所制定,后为孔老夫子所推崇。礼指礼法,简而言之就是社会要有一定的秩序,做事情要尊从一定规矩,不能乱来;乐即为乐教,儒家学派主张以音乐熏陶人的情操,认为音乐也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可达到辅治国家、完善教育、移风易俗的功能。这些在姜氏一族的历史中也有所体现。

  姜氏一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为明天顺庚辰科进士姜琏,官至江西赣州知州,在任期间大力兴学,培养了不少人才。而姜氏一族最有名的人物当属崇祯戊辰科进士姜应甲,这是一个教育大家,著有《名山四藏》等书,他是姜氏一族中首先把“礼乐治国”理念带到中央的人。据记载,崇祯皇帝曾向姜应甲问治国之道,姜应甲答“礼乐刑政”。把礼乐放在前面即意指礼乐是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而刑政为辅助手段,这也合乎“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的记载。

  “四进士”时期是姜衙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据传村里现存的祠堂即为那个时期所建。现在,祠堂还存放有多件明朝遗物,门口还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标志,是现代社会丰富的文化遗产。

  软硬件结合筑精神家园

  “现在,村里的祠堂、古井、牌坊等古建筑都得以保存,村子也有她的文化底蕴,应该说姜衙村建设文化大礼堂的硬件、软件都有了,只待我们去挖掘、整理。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把村里的历史文化故事和物件都在文化大礼堂内展示出来,在传承历史文明的同时酿造姜衙村自己的精神文明,并以此影响和引领现在的村民,让文化大礼堂不仅是村民平时的去所,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这与省里文化大礼堂建设的思想也是高度一致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沈根新说。

  存节孝牌坊读草根明星

  在姜衙村中,有一块节孝牌坊,出自清乾隆年间,上面“旌表节孝”四个大字表明了姜衙村自古就是道德模范辈出之地。节即贞洁,孝即孝顺,都是“礼乐治国”中“礼”的内容,这与“四进士”的儒家思想一脉相传。

  旌表节孝牌坊是皇帝对贞节、孝顺的女人所赐的节孝牌坊,姜衙村节孝牌坊上“旌表节孝”上方的“圣旨”两字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封建社会,“旌表”制度实际上是为全社会树立一种道德的典范。凡是符合封建礼教所提倡“忠、孝、节、义”的行为,都在旌表之列。应该说,只要按照道德规范行事,旌表制度甚至能够使地位低微到“不知何许人也”者,列于传记,载入史册。清代在各省、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这与现在的草根文化有着共通之处,只问事迹,不问出处。

  目前,姜衙村正着力将村里先前的草根明星故事挖掘出来,供后人瞻读。

责任编辑:吴晗晓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