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阳街的邂逅,完全是一次意外。
原本,我们并不知道临海还有紫阳街这么个地方,我们是去寻找临海古长城的。因为没有导航,我们边问路边自己琢磨着走,在一个转弯路口,看到一块紫檀色的牌子,上面用隶体写着“紫阳街”,并标注着一个箭头,直觉告诉我们这里一定藏着一个好地方,遂停下车,步行二三十米,从一个门楼里进去,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便展现在眼前。
要说古街,包括那些仿古新建的街,我已经在不同的地方看过多次。现在流行仿古热,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条象征性的古街。杭州的河坊街、苏州的平江古街、西塘老街、义乌的佛堂老街、金华的古子城等,印象中最小最原始的一条老街是缙云县城的一条老街,现在还在当着主街使用,人来人往、拥挤不堪,两旁的房子也大都低矮破旧,确实是老的,但非常普通,很少有砖雕木雕精美的高门大宅。相对来说保存得不太好的要算金华古子城了,房子的年代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更久远的有历史故事的,包括酒坊巷的一些老房子,都已经拆光,路边一长溜的木结构的矮房子,大多是仿古建筑。现代人的心情真是矛盾之极,既贪图老房子的安逸沉静,又想着现代化公寓楼的高效便利,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先是觉得老房子占地太多,效益最小,都拆了,又觉得都变成闪闪亮簇簇新的水泥高楼后,心情烦躁,心灵无所依托,又人为地弄一些看上去古朴素雅的老房子出来,无奈这样的老房子经过改造,变得不伦不类。看上去是老的,门槛和墙、地面却用上了水泥;檩橼用木头,接榫处却用铁条和钢筋;房子里卫浴设备齐全;没有烧饭的灶台和烟囱,却有煤气管道。房子和人一样,都变成一个矛盾着的综合体。
我们在紫阳老街上慢慢走着。这是一条真正的古街,地上铺着大块大块不规则的石板,被人的脚踩多了,渐渐地磨平,汪着一层油油的亮光。仿佛松脂滴在地上,用柔软把里面的粗糙包裹起来。对老街的喜爱往往是从一条上了年纪的石板路开始的。现在一些仿古街,铺路用的往往是一些统一在一个窑里烧制、大小长短分毫不差的仿乌砖,实在是败笔。真正的古意,是造不出来的,比如说这条石板路,那些被几百年的布鞋、草鞋磨得圆钝的石头,那些被汗水滴落过、浇灌过的的青条石、那些从墙缝里一年一年长出来又枯死的草,是可以模仿和复制的吗?
尽管是国庆,紫阳街的游人,并不是很多,三三两两的,但也不寂寞,更多的还是本地的人。我们一路走过来,每一幢房子,几乎都有人居住,但差不多都是老人。有的敞着门,在狭小的房间里做饭,有的坐在房前的青石台阶上聊天,有的开着小铺,卖一种用蛋皮油炸过里面包着豆沙的小吃,还有一家,奶奶在门口剥青豆,一个年轻的女孩儿躺在床上看电视。我们随意走进一个门楼,走过一段堆满杂物的通道,里面是一个小院子,午后的阳光安静地照在雕花的廊沿上,院子里有一个巨大的石磨盘,四壁阶前种满了各式花草,然而挂满蛛网的廊柱和堆在院中的破烂家伙却明白显示出衰朽的气氛。一个抖抖索索的老奶奶从黑暗里走出来,漏风的嘴朝我们嗬嗬地笑。
我问她:“奶奶,这儿有几户人家住?”
“他们都搬到外面去住了,”她瘪着嘴说,“他们不喜欢住这儿。”
“那这里就你一个人?”
“租出去了,租给打工的人住。”
我环顾四周,这里幽静倒是幽静,年轻人不愿住的原因,除了破旧以外,很可能是没有厕所,还有光线太暗,即使是大夏天,也是寒森森的。
紫阳街最美丽最令人惊叹的,还在于它沿街精美的建筑。这些建筑有着明显的宋代风格和明清遗风,最多的是二层小楼,也有三层的,都不高,有栏杆和翘角飞檐。二层小楼上,还有木窗,我想象着在古代,会有白衣素裙梳着高鬟的美女,从紫红色的花窗上露出半个脸来。这情景不要说男人,纵使我这个中年妇女,也不禁要心醉神迷了。临海城历时几千年,从北宋开始建城,可谓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历朝历代中,肯定有相当多的富裕殷实人家住在这儿。这些富家不惜工本,把每一幢房子都造得精巧无比,每一个雕花的牛腿、梁柱、勾檐、门楣,上面的人物、花鸟雕像都栩栩如生。古时候,炫富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便是在房子上下工夫,吃穿的再好,也是一时半会的事,只有房子永远矗立在那儿,无声地暗示着主人的实力。普通人家,是没有这么多的金钱财力在房子上雕花的,这些行云流水般的纹饰、这些刀工精美的二十四孝图、民间传说故事,除了看着漂亮以外,还有什么用处呢?
紫阳街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水井很多,走一段路就碰上一个,暗绿色的井壁,光溜溜的井圈,小而精致。在一个卖烤肉的年轻人身后,我看到一口“千佛井”,相传在巾山建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在此地建千佛井,建成以后,火神还是不断出现,当地人遂在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据说井壁上有一千多个佛像,但我探头进去看,依稀有一些线条,却看不真切。幽黑的井水里,倒映一方明亮的天光,天光下疾飞而过的小鸟。我相信井是有精灵的,西游记说,井下有一个井龙王,井龙王虽不富裕,也藏着许多宝贝。但我不信,井下住着一个井龙王,多恶心啊!我相信每一口井,特别是古井,经过千百年的修炼,吸收日月精华,其灵魂必定会凝成一块温润的美玉,躺在井底,才使井水看起来如此有灵气,好像是活的,你看着它,它也看着你,好像它会转眼珠,会记住你的脸。在风清云淡的月明之夜,这些井底的精灵会变化成人形,到人世间来游玩。而天地万物、草木山川都有灵气,月明之夜,也会出来玩。所以在这时候,你倘若碰上了一个人,低低地看你两眼,似觉面熟,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请不必奇怪,也不用努力去回忆,在某一个时刻,你必定和她(他)有缘。
老街上,还有一家挂着“中国人民银行”牌匾的老房子,斑斑驳驳的墙,高高的门槛,里面的柜台、摆设还是保存着原来的样子,柜台里有两个穿着民国服装的店员,柜台外站着一个穿着长布衫的顾客,猛一看,以为是真的,却原来是雕像,雕得逼真极了,甚至不敢直视他的眼睛,那张张着的嘴,好像会说出话来。我让伊有喜和它合照,想了想又删了,太像人了,有点可怕。
有一家小戏楼,正哐令哐令演得热闹,台前坐满了人,戏台是一幢三层小阁楼,演员在一楼,有操二胡和京胡的,有打鼓和敲锣的,几个未换装的人在唱,年纪虽然都不小,嗓音却分外清丽婉转,一听就是专业出身。唱的戏是《牡丹对课》,演吕洞宾的是一个个子高高的中年妇女,一招一式,做念唱打,颇具功夫。她们唱的不知是什么调,但跟婺剧极像,然而又加了一些方言口音,在熟悉的婺剧腔外又漾出一股别样的风情。
紫阳街很长,南北大约有二里多路,往南走是巾山,有龙兴寺和千佛塔。往北走是紫阳故里、紫阳宫遗址。从奉仙坊到紫阳宫那一段路,游人相对少些,更显出格外的清幽。沿街的房子,雕梁画栋的少了,灰色的青砖房子多起来,屋瓦是黑色的,有着短短的马头墙。灰色和黑色是古民居中永恒的主色调,与蓝灰色的天空那么和谐,我不明白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为什么要把农村的老房子一律漆成白色,真是一个很可笑的疯狂的行为,好像一定要叫农村的赶驴老汉穿上燕尾服,怎么看都是别扭。
紫阳街的尽头,就是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写着“紫阳故里”几个大字。我一直不明白这条街为什么叫紫阳街,现在总算搞清楚了,就是为了纪念这个人——紫阳真人,北宋道教南宗的鼻祖张伯端。说起紫阳真人,读过《西游记》的人可能会记得:朱紫国的金圣娘娘被赛太岁掠去,关在山洞中,为避免被妖怪侮辱,紫阳真人送给金圣娘娘一件五彩霞衣,妖王一近身,便如毒刺一般疼痛难忍……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