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苦得乐,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希望事业成功、家庭和谐、身体健康、人生幸福。
古话说:“鹅吃草,鸭吃谷,各人各享各人福”。幸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一种满足心理。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不在别人的眼里,而在自己的心中。有人看上去很幸福,实际上可能很不幸福。有的老板有钱很气派,但日子过得身心交瘁,甚至感叹“老板真不是人当的!”有钱的老板中,有名的公众人物中,有地位、权力的官员中,妻子要离婚、孩子没出息、身体不健康、精神烦恼焦虑的大有人在。有人正好相反,看上去平平淡淡,无名无地位,但身无病心无忧。有的虽然生活坎坎坷坷,因为有德行、有智慧,能随遇而安,有苦报却没苦受,一辈子活得自在幸福。
中国有个成语叫“五福临门”。到底五福是指哪五福呢?第一福是“长寿”,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是“富贵”,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现在有观点认为知足即是富,受人尊重即为贵;第三福是“康宁”,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康是身体上的,宁是心灵上的;第四福是“好德”,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乐善好施;第五福是“善终”。善终是能寿终正寝,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虑,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五福临门”自然是我们常人普遍认同的幸福。但多少人能真正获得“五福”的福报呢?
人生幸福的根源在于拥有正确的思想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有的幸福,有的不幸。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人生幸福的根源在于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因为思想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形成人的习惯,习惯形成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可见,人的命运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
有幅对联写得好:“明事理,一生无梦境;近人情,举世皆坦途”。明事理,就是明白世事人生的真相,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理上通达了,人生就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就不会醉生梦死,稀里糊涂。有道是:“理明信深,理得心安”。近人情,就是做人要通情达理,要有情有义。讲亲情、友情、爱情,讲恩义、情义、道义。“无情何必生斯世”,我们这个世界就是有情世界,芸芸众生就是有情众生。古话说:“谁见金银成山传万代,千古只贵一片情”。重人情,尽本分,善于处理好人世间各种伦理关系,我们的人生就能走得顺顺利利。
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努力有结果,但不一定有好结果”。人生成功的步伐不在于迈得有多大,有多快,而在于有没有走对方向,如果背道而驰只会离成功和幸福越来越远,所以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正确与否、价值取向正确与否至关重要。
人怎样活着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人究竟怎样才能快乐、幸福地生活?这个问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需要每个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利益大调整,思想多元化,在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影响下,在利益导向驱使下,赚钱和享受成了许多人的人生动力和目的。现代人的日子过得很焦灼,急功近利已成为一个通病,不少人因此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观、人生观扭曲,出现了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精神和心灵迷茫现象,真可谓“忙、盲、茫”。
第一个“忙”是忙忙碌碌的忙。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忙于应酬、忙于钻营,忙在欲望和享受之中。忙得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忙得长久不回家吃饭,忙得身心疲惫,忙得没有让心灵晒晒太阳的时间和空间。墨西哥有一句谚语:Don't go too fast, you will lose your heart。意思是“不要走得太快,要停下脚步等等你的灵魂”。现代人急功近利,走得太急太快了,灵魂没有跟上。“忙”常常同“乱”、“错”连在一起。忙乱的人,心是不定的。古人说:“一切举动,皆要安详;十差九错,皆因慌张”。心定的人,能做到忙而不乱,忙中有序。
第二个“盲”,是盲目的“盲”。盲目的人,肯定要撞墙、肯定要碰壁。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与现代人说的一句话意思很相近:“马路越修越宽,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精神家园丢失了,走什么路,都回不了可以让灵魂栖息的家。“盲”的构字是上一个“亡”,下一个“目”,意思是眼“亡”了,所以看不清人生方向了,这是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
第三个“茫”,是白茫茫的茫。迷茫的茫。“茫”字的构成是很有意思,上是“草”,左是“水”,右是“亡”。不长水草的地方是一片荒凉,就像丢失了信仰的心灵一样,空荡荡。信仰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坚持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往往来源于坚定的信仰。一个人没有信仰、信念了,就心无归依,就缺乏“精气神”,人生就缺乏持久的动力。一个人理想信念缺失了,淡漠情义恩义了,心就茫然了。
古人说:“不迷心自明,不染心自净”。的确,现代社会不少人“迷”了,迷失了自己的真心本性。迷在金钱、欲望和享受中。一个人若是思想迷惑了、方向迷失了、心灵迷茫了,纵然他拥有财富、地位、名声,他也肯定烦恼、痛苦,人生肯定不幸福。“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当务之急。
人生幸福要具备三个要素:物质因素、情感因素、精神因素。除了必要的物质享受外,人生要幸福,离不开有恩义、情义、道义的生活。人活着,还需有理想、信念,有精神追求。人活着,若无理想、信念,没有信仰,则心无主宰,心无法淡定安宁。没有信仰的人,容易做出极端的事。现代社会不少人崇尚赚钱享受型的人生,他们累体累心,苦苦奋斗,有钱、有权、有名了,但很多人也因此失去了许多。比如家庭的温馨、身体的健康、心灵的宁静等等。有钱、有位、有名了,但不一定有幸福。可见,拥有正确的思想,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想一想”、“看一看”、“听一听”
人要活得幸福,需要好好“想一想”、“看一看”、“听一听”。
想一想什么是自己人生中最需要的。一个人在生活无忧,吃穿住行的生活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追求的目标及人生动力到底该是什么?如果是钱,那么我们到底拥有多少钱才会知足快乐了呢?钱能载道,也能毁道。要知道有钱人生活得不幸福的多的是,生活压力很大、家庭破碎、身体受伤害的不少。如果是权,那么究竟当多大的官才能确保生活幸福了呢?公心生发出来的人,有大心量的人做官是好事,有道是“宫门好修行”。如果德行、境界不够的人,去当官是害人害己,现在官员出问题的太多了,结局很惨。如果是名,名气大人生就能活得更自在、更幸福了吗?有名气反而被名所累的很多,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名利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可贪求。中国道家崇尚“功成、名遂、身退”,认为这是“天之道”,很有道理。
有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并非一定是我们最需要的。相反,在我们得到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东西之后,那些被我们忽视而失去的也许才弥足珍贵。比如:一份安稳并值得为之奋斗的工作,一个温馨并能时时付出笑声的家庭,健康的身体,自在的心境,那种养花种草、养心怡性的淡泊,那份倾心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亢奋愉快的心情……而这恰恰是生命的最低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看一看什么人最快乐。一个人的心性、追求不同,对快乐的感受也不同。我们中国古人崇尚“三乐养生”,即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道出了快乐的真谛。
英国的《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编辑们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建筑城堡的孩子。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我相信人类的心性是相通的,对上述快乐的四个答案,很多人会表示认同。
艺术家的快乐源于劳动和创造,劳有所获能让人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可见,人生要快乐幸福,一定要工作,在劳动和创造中,感受成就的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儿童的快乐来源于心灵的宁静与清纯,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自得其乐。可见,人生要快乐幸福,要保持一颗纯净纯善的心,不为物欲蒙蔽,远离是非利害,并且对未来、对美好的事物要充满希望和憧憬;母亲的快乐因为内心充满爱,那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可见,人生要快乐幸福,一定要有大爱之心,要用心感受他人的需要,在付出与服务中,成就他人,快乐自己;医生的快乐在于自己有能力助人救人。可见人生要快乐幸福,一定要有助人之愿和助人之力。没有助人之力,会给人带来“爱莫能助”的无奈。古人说: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我们有助人的心愿,往往会催生助人的本领。助人为乐,有能力助人是做人的一大福分。
听一听老年人最后悔什么。比利时《老人》杂志曾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是:
72%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至事业无成。
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错误地选择了职业。
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58%的老人后悔锻炼身体不足。
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
……
老人的后悔对我们年轻人不无启示。
72%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至事业无成。说明工作不努力,没有事业上的成就感,到头来一事无成,人是要后悔的。 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错误地选择了职业。可见,人生幸福与否,与年轻时的抉择息息相关。古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职业需要人生的智慧。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志趣、才能,不要贪眼前的利益,“十恶业”特别是与杀、盗、淫、妄相关的职业不要选择。许多老人后悔年轻时错误选择了职业,在我看来还有一种可能,错误不在选择了什么职业,而没在所从事的职业上干出业绩,干出乐趣。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说明人除了工作还要把家庭经营好。孩子是父母最杰出的作品,如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孩子长大了没出息,甚至违法犯罪,吃苦头的还是父母自己。父母中年以后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有没有出息。所以古人说“至乐莫若行善,至要莫若教子”。58%的老人后悔锻炼身体不足。说明健康太重要了。健康这个问题,一般人平时都不会在意,等失去时才有刻骨铭心的体会,但为时已晚。身体健康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因为身体健康才能“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说明金钱不是确保人生幸福的唯一因素,人生中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有钱是人的福分,但会不会用钱,能不能很好地驾驭钱,是人的智慧。想想老人的后悔,我们应该有所醒悟。想想自己的人生日后怎样才能不后悔,对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应该有所启发。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教授就曾经提出:“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宣言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继续生存、发展,要回归到两千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爱。大乘佛法的核心是什么?慈悲。基督教等一切宗教的共同点是什么?博爱。这个世界唯有“爱”才能拯救。金钱第一,利益至上,自私自利,见利忘义……长期以往,人类绝对没有美好的未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