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砌心灵港湾 构筑精神家园
每当夜幕降临,罗埠镇下章村文化礼堂就热闹起来,村民们的夜生活也随即从这里开始:跳舞、看书、下棋、听戏曲……人气特别旺。村民们都说,自从村里的文化礼堂投入使用后,文化生活真是丰富了不少,我们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村支书胡贤贵说,有了“文化礼堂”,村里的文化味越来越浓。接下来,村里还将挖掘包括新春祈福仪式、孩童开蒙礼、十八周岁成人礼在内的传统文化“种”进这座“文化礼堂”,重阳节还要在此举办敬老孝亲活动。
下章村是婺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我区,随着百姓物质生活持续改善,“精品村”、“秀美村”等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与日俱增。为此,婺城区自今年开始,从建设乡村文化地标——文化礼堂入手,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社区延伸,为农民垒砌心灵港湾、构筑精神家园,让百姓在“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今年省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全省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品牌工程。婺城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思路,对首批农村文化礼堂试点村进行梳理分类、统筹谋划,并以建设茶花、古村落、民俗、白沙四条特色文化线为重点,迅速启动、扎实推进,力争用3到5年时间,全面整合原有村大会堂、祠堂、村级活动中心等农村现有设施资源,采取新建、改建、整合、共用等形式,在全区建成150家以上农村文化礼堂。
婺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礼堂”建设既是老百姓对文化阵地的需求,更是群众在物质富裕后,对精神富有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传承历史脉络、弘扬文明新风、汇聚人文气息的好载体。在“文化礼堂”启用后,还将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使之成为村民爱来、常来、乐意来的“心灵港湾和精神家园”。
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婺城以“结合村特色,放大唯一性”为原则,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建设中突出自身特色,力争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如汤溪镇鸽坞塔村将少数民族文化展馆与礼堂、讲堂有机结合,利用广场休闲长廊打造“七廊”;乾西乡湖头村在“小西湖”整治规划中加入“五廊”展示设计,打造沿湖文化长廊;罗埠镇下章村利用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建——钟亭规划建设书画室、手工艺品展陈室,让农村文化礼堂焕发生命力,杜绝“盆景”工程。同时,我区还积极邀请当地文化人、村干部、老同志口述村里的历史传说,进行录音并请专家进行整理,深入挖掘历史名人、古典文献、族训祖训、家谱族约,不断丰富文化礼堂内容。
截至目前,我区已在28个村开展建设试点,其中12个村已完成“两堂五廊”(即礼堂、讲堂和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民风廊、文化廊)建设,试点以来各文化礼堂陆续开展了庆祝建党节、中秋节等10余项文化活动和开蒙礼、敬老礼等礼仪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唐中祥来婺城考察期间,对我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注重文化内涵、突出本地特色等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