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家,150多名农村老人率先尝甜头
昨天上午10时,在长山乡石门村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年逾八旬的倪耀庭老人一边和老伙伴闲聊,一边等待开饭。“一荤、一素、一汤,饭菜新鲜又好吃,还不重样。”老人说,以前自个吃饭是个难题,现在建起了照料中心,每天可以吃到免费的中饭、晚饭,现在老年人真是有福了。
石门村是长山乡第一大村,2600多村民中,60周岁以上老人有580人,其中85岁以上30名。为了有效解决高龄留守、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问题,去年12月,村里投资30万元将闲置的700多平方米校舍改造成了现在的照料中心,设立了餐厅、食堂、娱乐室、日托室、阅览室、健身室等场所。除了就餐,老人还可以在这里娱乐、健身,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今年以来,长山乡全面推行村居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采用统分结合的模式,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统就是这些服务中心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乡里开展集中指导、批量建设。分是指各村自主操作,具体负责。在自主操作建设的同时,区民政局统一规划,乡集中指导,使得各服务中心统一拥有居家养老标识,内部设施完善,人员配备齐整,保证了服务质量。
长山三村村支书李根成说,由于有了各村自主操作的便利,村里租了一户300多平方米的民宅改造成了照料中心,不仅节约了经费,更方便了老人前往。同时,在村两委的牵头下,村里外出经商办厂的能人、村主职干部为这一好事捐款,现场就筹集到资金3万元。“我们测算过,一个中心年运行成本7万元左右,加上政府和村集体补助,还有通过社会途径积极筹措,基本能维持正常运行。”不过,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运行之初,村民们颇为担忧,担心照料中心的食堂是否能长期开伙。针对村民的担心,该乡摸索出了“三个一点”筹资方式,即上级部门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社会爱心助一点,确保资金可持续。事实上,相对于一次性投入动辄几百上千万元,年人均运行成本数万元的养老院,照料中心只需一次性投入包括建设用房、餐厨设备、娱乐设施、日间休息室等设施的费用一般不超过30万元,可以解决20名以上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料问题,而年运行成本不超过7万元。这种模式,不仅投入少,见效快,可持续性强,而且老人不离家、不离乡,易于被老年人接受,既能减轻村留守老人子女的生活负担,又可以满足了老人的养老需求。
“我们为村里的30名老人提供照料服务,每天中、晚两餐,都是免费的。”石门村村支书胡小荣说,照料中心每年需要运行经费7万多元,资金主要来自上级和村集体补助,也得到了社会慈善人士的捐助,仅童春女女士一人捐助的100万元,就能确保运行15年。
据了解,长山乡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多由村老年活动中心、废弃的校舍以及农舍改造而成,每个中心一般收纳二三十位老人。截至目前,长山乡已建成5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惠及150多位老人。如今在长山农村,城里人耳熟能详的居家养老,成为了村民支持的“民心工程”。
对此,长山乡党委书记方向正说,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难在长效,贵在坚持。所以,要坚持政府扶持、村民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除了政府、乡村出资保障运行,也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助。“建设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看似小事,实为大事,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把这件惠民实事办妥、办好。”他说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