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进竹马乡姜衙村,让你眼前一亮的不仅仅是村里干净整洁的道路、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温馨舒适的爱心食堂以及修葺一新的姜氏祠堂,还有那姜衙人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听说办公楼里新建了文化展示厅,我们一起去看看。”“爷爷,带我去文化展示厅吧,我要听你讲故事。”“走,一起去文化展示厅里看书。”……这几天,姜衙村的文化展示厅里显得格外热闹,村里的老老少少们在晚饭后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到这里参观、交流,场面温馨而又和谐。
今年,在婺城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竹马乡党委、政府在姜衙村建成了全乡首个文化礼堂。整个文化礼堂主要由“一厅两场所三堂四中心九廊十景”构成。其中,“一厅”指的是位于村办公大楼第二层的文化展示厅,里面主要由村史廊、成就廊、特色廊、尚贤廊、故事廊、民俗廊、愿景廊、梦想廊以及笑脸廊等九廊组成;“两场所”指的是办公楼前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牌坊村民休闲活动场所;“三堂”指的是姜氏祠堂、善美讲堂以及爱心食堂;“四中心”指的是便民服务中心、“春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水上活动中心;“十景”包括了古桥古驿道、千年古树、节孝牌坊、经幢、姜衙寺、民国中西结合建筑、姜衙新区、和谐亭、旗杆石以及里斗垅水库。
“文化礼堂的建设,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也为村民们学习老祖宗们留下来的‘礼乐文化’创造了条件。”村党支部书记姜建宏说。
原来,姜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四位进士,分别是姜琏、姜麟、姜絅和姜应甲。而无论是担任地方官员的姜琏、姜麟、姜絅,还是担任中央官员的姜应甲,都一直将礼乐刑政作为执政理念,并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创造了姜氏家族的辉煌,其理念也被姜氏一代代传承下来。也正因如此,姜衙村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了先辈们留下来的“礼乐文化”,并以其为主体,以“善美教育”为主线,打造“礼乐姜衙”。
为充分体现“礼乐文化”的丰富内涵,竹马乡乡干部和村干部在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将其“分解”为“忍、志、和、容、孝、廉、俭”等七个方面,并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展示。“‘礼乐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每一个姜衙人去学习。”在看完“礼乐文化”的展示内容后,今年82岁的姜志明老人深有感触地说。
不仅如此,在文化礼堂建成后,姜衙村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今年7月13日(农历六月六),村民们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家谱,整理出了二十多年没有使用的婺剧戏箱放在太阳底下晾晒。借着这个机会,村里的老人们向孩子们说起了家谱和戏箱的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姜衙的过去,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文化、有孝心的人。同时,老人们借着文化礼堂建设的机会,开始向年轻一辈们讲诉姜衙的过去和先辈们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迹。于是,每到傍晚时分,劳作一天的姜衙人都会来到村里的一块空地上,围着老人听“故事”,现场气氛活跃,其乐融融。重拾过去的回忆,让姜衙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姜衙人非常努力,也非常优秀,先辈们坚持的“礼乐”和“善治”思想一直都值得推崇。
传统文化的充分挖掘和展示,让全村村民对其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个村民的日常生活。在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村民们行为也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尊老爱幼多了,遇事谦让多了,诚信创业多了,踏实肯干多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多了……
当然,前期收集文化礼堂资料的过程,也是乡干部、村干部和村民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乡干部和村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到每一位村民家中,广泛征求村民们的建议,同时借助村民的力量收集到更全面、更完善的资料。而村民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了文化熏陶,自豪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另外,先辈们先进的事迹,让乡干部和村干部耳濡目染,也激励着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