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关于婺城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02-20 09:09:0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2014年2月11日在金华市婺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金华市婺城区财政局局长傅得樟

  现在,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婺城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30634.8万元,比上年增长9.3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875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19%。非税收入完成16941.22万元,同比下降25.36%。

  全区财政总支出178667.8万元,为年度总预算229670.45万元的77.79%,同比增长21.18%,其中:区级财政支出99769.53万元,为年度调整预算102150.99万元的97.67%,同比增长18.03%。非税支出10863.5万元,同比下降34.5%。

  根据2013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和市对区财政体制测算,2013年全区预算内财政可用资金预计为103978.65万元,与调整后区级财政支出预算数102150.99万元比,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06552.74万元,同比增长218.79%,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完成83146.14万元,同比增长68.11%。政府性基金支出104475.45万元,同比增长55.97%,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84833.08万元,同比增长70.67%。

  (二)财政主要工作

  2013年,财政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上级财税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按照“工业强区、商业兴区、生态立区、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以“努力促进财政增收,建设规范的运行机制,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争创优良的工作业绩”为财政工作目标,以“开源、节流、保重点、抓规范、优服务”为工作重点,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采取积极举措,全力以赴促进税收增长

  2013年,区财政把确保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加强了对区域内的税源管控,把税源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供给相关税务部门核对、纠正。继续完善各科室分别联系乡镇和相关税务部门的制度,加强区财政、税务部门、乡镇(街道)、园区之间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税务座谈会,及时交换信息,分析预测收入趋势,探讨加强税源管理的办法,促进乡镇(街道)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收入任务。协同地税分局、国地税部门分别开展了房地产业现状的调查,摸清房地产业税源家底,个人所得税、房地产业所得税等的专项检查,强化征管,有效地防止了税收流失,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强出租房税收的征管,成立个人出租房税收征管领导小组,经常性组织召开座谈分析会、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征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掌握收入进度,财政部门按每10天一报,通报收入进度,督促加快进度。截止2013年12月30日止,已征收出租房税费938.63万元。同时重点扶持建筑业发展和税源培植,出台了《关于扶持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积极上门宣传政策,吸引区外建筑企业落户我区。

  2.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投入

  健全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预算安排优先考虑民生,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新增财力优先投入民生,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139593.85万元,继续确保在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比增长13.29%。其中:安排教育事业费支出48523.48万元。支持教育均衡建设、名师名校长工程、“两馆一站”建设、校舍维修、学校改造、九峰职校“产学研联合体建设”等项目建设;安排医疗卫生事业支出21195.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1%,绝对值增加1999.15万元。积极筹措资金化解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债务1566.62万元;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72.12万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困难人员最低生活补贴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做好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工作;拨付沙金兰水源涵养专项整治资金1102.6万元,完成莘畈水库污染整治和湿地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补助。支持杭长客运专线、二环线、汤莘公路、美丽乡村等重点工程建设。

  3.落实强工惠农政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2013年,继续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扎实开展“经济转型升级年”活动,以“清闲促产”为抓手,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产出效益。积极筹措资金,做好扶持工业补贴等资金的兑付工作,全年兑付资金11086万元,其中,全年兑付外贸出口财政补助资金1611万元,信息产业补贴1467万元。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保障用房建设有序推进,盘活人才租赁公寓2240平方米。

  支持发展现代农业。2013年投入资金1699万元,同比增长12.3 %,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完善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措施,扩大财政奖补面,全年共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村104个,财政奖补资金2555万元,同比增长33.3%,惠及人口56861人。支持山区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小额扶贫贷款、国家扶贫贴息贷款、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扶持来料加工、山区道路建设、基地建设等项目90余个,扶持资金1046万元。同时,认真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开展支农政策培训,确保重点支农项目资金落实到位,确保预算内安排的支农资金按法定比例增长。积极向省市财政争取各项支农资金2.86亿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568.2万元。发放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829.31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838.3万元。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成效明显

  2013年,财政部门在清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基础上,汇编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情况,进一步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状况;规范和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管理,推进产权集中管理;严格按照《婺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公有房产出租收入管理》规定,规范区行政事业单位公有房产出租管理;对国有资产处置平台进行公开招标,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处置规范化。

  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把规范和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作为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2013年全区“三公经费”支出比去年下降15.94%,成效明显。

  5.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效节约财政资金

  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参与拟定《婺城区政府投资项目变更管理办法》,参与并完成省、市、区重点项目政府性投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项目、农村公路安保及农村公路养护、环保补助项目、2012年国债项目、水利系统中央投资项目、水库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农贸市场改造、村邮站、信报箱建设等检查工作。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制定并下发《婺城区财政投资项目预算审核工作流程(试行)》和《婺城区财政投资项目预算审核资料要求(试行)》,严格规范评审程序,严把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关,不断创新评审工作思路。全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75个,送审金额4.46亿元,审定金额3.87亿元,核减金额5800万元,核减率为13.01%,从源头上节省财政资金。

  6.推进财政改革,提高理财水平

  2013年,财政部门完善和深化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2012年试点运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区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启用金财工程,借助金财工程应用平台一体化的财政数据库,推进财政部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财政建设。制定《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促进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乡镇集中支付办法,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管理职能,整合乡镇公共服务资源,完善硬件设施和内部管理制度。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乡镇财政“一个平台、一个机构、一个系统”的建设,为努力打造“高效、快捷、便民”的“一站式”乡镇公共服务新格局奠定基础。

  7.强化监督力度,维护财经纪律

  根据省财政厅《推进省级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及金华市政府预算公开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在婺城区政府门户网站首先公开了婺城区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接受群众监督。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增强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感和效益意识。以项目评价为主,扩大自我评价的覆盖面,组织绩效评价20个自评项目,涉及部门16个,金额13287万元。对2008—2012年“千村万村示范整治”项目实施评价,涉及评价金额29056万元。对区教育系统所属5家单位开展201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联动抽查,对会计信息管理的多发性问题,建立反馈机制,为完善财政管理服务。

  在狠抓业务的同时,财政部门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财政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以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支出的压力持续加大。二是政府财政统一兜底和政府资源分散管理的矛盾。存在土地资源、部分资金等政府资源分散掌握和项目资金支出、垫付等财政承担兜底的矛盾。三是目前开展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绩效考评、投资评审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对预算编制的要求提高,对财政支出的保障程度要求更高。四是控制行政成本的力度和勤俭节约干事业的意识,以及财政干部队伍素质、管理水平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和财政服务的水平。

  二、2014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情况

  根据对2014年经济形势的总体分析预计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安排部署,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2014年我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安排,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坚持“促征管、优结构、重民生、建机制、强管理、优服务”原则,关注重点税源,促进财政增收;支持企业发展,夯实财源基础;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基本保障水平;统筹安排资金,确保重点支出;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财政服务质量。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情况,2014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主要收支指标安排如下。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安排

  2014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安排326374.98万元,比2013年增长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安排77128.94万元,同比增长9%。

  非税收入安排15100万元,同比增长24.86%。

  省市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安排64976万元,同比增长0.22%。

  根据我区实际,2014年区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88774.32万元,比2013年调整后预算82963.99万元增长7%;财力性转移支付安排3820万元,同比减少9.5%。

  非税支出安排8100万元,同比减少36.77%。

  省市专项转移支付支出安排64976万元。

  按照以上收支预算草案和现行市对区财政体制,2014年区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预计为89104.61万元,与区级财政支出预算88774.32万元相比,收支平衡;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预计3820万元,与支出预算持平。

  非税收入预计15100万元,与支出预算8100万元相比,收大

  于支7000万元。

  省市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计64976万元,与支出预算持平。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43581万元,增长34.75%,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安排120081万元,增长44.42%。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42638.8万元,比2013年调整后预算121809.5万元增长17.1%,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安排121357万元,比2013年调整后预算99948万元增长21.42%。收支相抵,收大于支942.2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4500万元,增长5.21%。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3900万元,增长86.38%。收支相抵,收大于支600万元。

  三、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确保2014年预算圆满完成

  2014年,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创新引领、改中求活、生态优先、聚焦转型、民生为本、量质并举”的总体思路,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收入管理,促进财政增收。继续把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促进财政增收多收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完善局内科室与乡镇、街道,局领导与各税务部门的分工联系制度。继续加强与税务部门、乡镇、园区之间的经常性的、定期的联系沟通。进一步强化对区域内重点税源的监督管理,实时掌握、跟踪变动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避免税收流失。定期分析收入进度,加强对税收入库情况的分析。研究探索调动各方关注收入、促进增收积极性的方法途径。

  (二)开源节流并重,确保收支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逐步提高财政对乡镇、部门经常性基本支出的保障水平。坚持厉行节约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研究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继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三)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大财源培植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促进发展为主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落实工业强区政策,完善服务业扶持措施。继续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主动及时兑现加快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等的财政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区级财力和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补助,继续支持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就业再就业等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继续筹措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农村公路维护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落实资金,确保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兑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社会在民生领域的作用,不断改善民生。政府财政着重确保关系更广大民众的公共事业支出,促进政府提供更为完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五)统筹政府资源,确保重点支出和财政可持续运转。基于我区财政现状,需要财政保障的支出的面越来越广,所需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大,而经过最近多年的运行,区财政多年的积淀已近见底,财政自身可调度的余地已经越来越窄。为确保区委区政府重点支出需要,缓解财政资金调度紧张矛盾,维持财政的可持续运转,加大财政对政府性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已势在必行。一是出台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制定财政部门管理的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各部门单位的资产集中管理办法。划转部分土地资源到区国资公司,充实国有资产公司实力,增强国资公司融资能力,确保今后政府统筹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建立土地出让金区财政按定比留用制度。三是建立政府偿债准备金制度。四是尽快处置部分财政借款项目。五是财政融资,统一调度,特别是需要财政支付工程款、需要财政还本付息的项目由财政统一融资。六是2014年试行统一汇总编制政府投资项目收支计划,按轻重缓急排列建设项目的顺序,按建设项目顺序、所需资金的筹措落实情况,确定资金的保障顺序。

  (六)推进财政改革,规范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完善和规范预算编制办法,实行“全口径”预算,将财政部门管理的非税收支(含事业单位出租收入)、政府统筹收支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预算编制的范围,汇总试编全区政府投资项目支出计划和资金来源筹措计划。推行使用部门预算编制管理软件,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支付改革,扩大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减少现金结算使用。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财政投资审核工作职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潜力,完善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稳步推进以发挥乡镇公共财政管理职能,努力打造以“机构、平台、系统”“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建设高效、便民、快捷的乡镇公共服务新格局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改革,着手开展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研究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国有参股公司管理,理顺关系。做好2013年单位预算信息公开准备工作,推进依法理财工作深入开展。

  (七)加强财政监督,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财政监督机制建设,实行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强化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产出和结果,力求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新的一年,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逐步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跟踪、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步推进绩效目标管理,实施绩效目标运行跟踪,开展绩效评价,健全评价结果应用,提高有限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八)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坚定理想信念、纯洁党性修养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机关标准化建设,严肃队伍作风纪律,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强化机关科室和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管理。注重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实施岗位业务全员轮训以及每月集中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业务能力、依法履职和科学理财水平。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使勤政廉政善政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

  各位代表,2014年财政收入形势仍将十分严峻,财政增支压力增大,财政资金调度、财政收支平衡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上级财税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自我加压,奋力拼搏,主动服务,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人大批准的预算目标任务,为实现婺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吴晗晓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