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山体滑坡,30余吨的巨石挡住了箬阳乡进出的唯一通道,婺城公路养护工奋战7天时间,终于疏通了这条箬阳群众的“生命线”
曾有人说:公路是速度、文明和形象的象征,承载着养路人的责任、使命、梦想和希望,书写着养路人的追求、智慧和艰辛。不管是残雪未消、寒风凛冽,还是三九严寒、三伏酷暑,总能看见交通运输人的辛勤劳作,总能感受到公路管养管理规范,干部职工朴实肯干。近日,记者走进婺城区交通运输局,体验了一把交通运输人的工作,这是一起山体滑坡和交通运输人发生的故事……
2月18日 山体滑坡事故发生
2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造访了整座婺城。雪花飘飘、春风萧萧,生活在市区里面的人,或许觉得这只是一次迟来的下雪,体味到的是一次惊喜、浪漫。可在山区,对那儿的老百姓来说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煎熬。据了解,婺城区箬阳乡区域内积雪最深处达20厘米以上,全乡范围内停水停电,手机没有信号,局部山区发生冰冻现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箬阳乡境内湖大线(湖海塘—大应)38.5公里处(海拔1000余米,距箬阳乡黄阳村500米处)发生山体滑坡,重达30余吨的三块巨石堵塞了整条原本不宽乡村山道,加上整条湖大线几乎全被积雪覆盖,车辆无法通行。
车辆无法通行,这意味着整条湖大线的交通运输中断,箬阳乡的群众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这也让人联想到,山区群众的出行怎么解决?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怎么供给?巨石什么时候能搬走?山路何时能畅通?
2月19日 人员、铲车赶赴现场
“好的,好的,我马上过去!”上午8点30分许,婺城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段苏孟乡公路站的养护工廖佰兴刚吃完早饭,接到公路站的通知后,拿上柴刀、铲子,立马骑着三轮车从家里出发了……
廖佰兴家就住安地镇石岭脚村,今年61岁,负责安地镇到箬阳乡路段的公路养护工作,名不见经传,他守护这条30多公里的高山“天路”14年了。
由于路面积雪太厚,廖佰兴到湖大线36K(湖海塘到应大36公里处)路段时,三轮车就“懒”着不走了,他只好弃车步行。沿途路上,廖佰兴看到路面上有滚落的碎石就捡起来丢路边,看见压折的树枝就用刀砍下来扔掉……在雪地上走了2.5公里,廖佰兴到达事故现场,被眼前的一切惊住了,“这么大的石头塌下来,湖大线上还是头一次。”廖佰兴说,三块石头分量不小,最大这块至少几十吨重,柴刀、铲子不可能动得了,只能暂时先回去,报告站里只能用铲车这样的大型机械设备了。
下午1点半,记者随婺城区交通运输局三位工作人员,准备要到事故地点勘察。我们从局里出发,沿山路行驶了1个多小时,当到达湖大线36K路段,由于地势越高山路积雪过厚,车胎出现打滑现象,无法前进,最后记者和工作人员只好徒步前进,以最快速度上山赶到事发点。
15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事故地点。记者在现场看见,塌下来的三块大石中只有一块较小的已经铲开;塌方的山体还时不时有碎石滚下来;铲车这时候掉头准备下山,廖佰兴则显得一脸无奈……
据悉,铲车是下午12点从安地镇出发的,用了近2个小时才艰难赶到事发地点。“石头这么大,我这辆车也铲不动。”铲车司机申鲜清说,最大这块石头重约30吨,他的铲车重18.5吨,和它比只能是鸡蛋碰石头(铲车试图推开巨石,巨石“无动于衷”)。由于最大的石头横在路中间(石块与护栏间仅留约3米不到的间隙),两块较小的石头分布两侧(刚好挡在缝隙两边),铲车只能将一侧的石块挪开,想挪开另一侧的石块,有大石头挡着根本过不去(铲车约3米)。
和记者同行的潘显明和钱水奶都是公路段养护科的工程师,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一边仔细现场情况,一边拿出照相机拍下。“如今积雪未化,更大的铲车又需要用汽车运送,很危险。”潘显明说,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清理塌方,目前要做的就是先清走另一侧较小的石头,先保证小车能够通行,解决群众的基本出行。
考虑到山区的天黑得快,15点半左右,我们站在申鲜清的铲车上,缓缓下山。达到山下驻车地点时,大家的衣服鞋子差不多都湿了(铲车行驶过程中碰到路边的树,树上积压的雪就成堆落下来,人站在狭窄的车上没法躲开)。
2月20日 小车恢复通行
14时许,廖佰兴和其他三名养护站同事再次走上38K路段,准备齐心协力用锹、榔头等简单的凿石工具将较小的石块凿开挪走。
“山上温度低,积雪很难化掉,不过没有再下雪就已经很错了。”对于这样的环境工作,廖佰兴显现出的是一种泰然和不屈的态度。他还说,是很想上午就来把石头请走的,但是没办法,他一个人大力量实在不够。事实上,苏孟乡养护站一共才20多名公路养护工,但要养护的路段却很长,共达150余公里,涉及到苏孟、秋滨、雅畈等5个乡镇街道。养护工各有分工,平日工作辛劳且不间断,廖佰兴只能等到其他同事忙完自己的工作才有可能一起去对付塌方的巨石。
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护工们脚踏冰雪、手拿工具拼命似地凿石,口中还不停地哈气,他们的身体是冒汗的,手却是冰凉的……16时许,在养护工们的努力下石块终于被凿开,将碎石搬走后,护栏和巨石间3米不到的间隙总算是通了。
“总算能过车了,你们(养护工)辛苦了!”箬阳乡一位姓戴的村民激动地说,这两天大雪封山又加山体滑坡,他家种的蔬菜已经两天没运出去卖了,现在小车能过了着实高兴。
但最大的石块该如何处理?记者从区交通运输局公路段养护科了解到,目前的一个现状就是面对大石块,小车拉不动、大车上不去(由于路远、道窄、弯多、山高、积雪等因素)。养护科工程师为此设计出两套处理方案,一是爆破,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但考虑到使用炸药的管批审核非常严格,且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还涉及到环保合不合格、地质受不受影响等问题,所以从各种角度来讲此方案不是很妥。二是等积雪融化后,用拖拉机将小型挖机运上事故地点,用挖机将巨石敲碎,这种方法虽然复杂、耗时,但考虑到实际情况,这已经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了。
2月25日
连续作战抢通道路
中午12点,记者随婺城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再次来到事故地点,发现一辆K601路公交车正小心翼翼驶过,而之前的那块巨石终于“不见了”。
在现场,一辆小型挖机正忙碌着清理剩下的石块,另一名负责指挥的工作人员朱建华告诉我们,他们是昨天下午接到(区公路段养护科)通知,16时到达事故地点开始清理,到晚上11才结束,然后今早7点就又开始清理,“幸好塌方后就再没下过雪,昨天雨水天气才使得冰雪融化得更快,按照这个进度,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恢复通车了。”
记者手记:
从18日山体滑坡发生到25日恢复通车,在这期间,婺城区交通运输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了时间紧、山势高、路途远、环境恶等诸多影响,及时抢通道路,还原山区群众畅行。事实上,小到道路上的一块碎石,大到一次山体滑坡;小到一位朴实勤劳的基层养护工,大到一个交通运输部门;广大交通运输人始终在默默耕耘、经受考验,为的就是建设平安交通、更好服务群众。养护工廖佰兴告诉记者,看着一辆辆汽车安全地驶过他所养护的道路,工作中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这也同是广大交通运输人的心声。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