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退休干部田建平——
![]() |
“三八”妇女节过得一年比一年有意义
我出生于1953年,是金华女中的“老三届”,1968年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放到农村,直到1971年才抽调至金华钢铁厂成为一名女工。
当时的金华钢铁厂只有十多名女工,一上岗就立马去江西培训,学技术、上一线,样样不比男工差。金华合成氨厂合并成立后,我成为了一名行车工,厂里的女工也越来越多了,到了“三八”妇女节,厂里就组织女工进行拔河、踢毽子等趣味体育运动比赛,但大家的参与度并不高。直到80年代,“三八”妇女节的活动开始慢慢多了起来,才一年比一年热闹起来。
1990年,我到联运公司成为了一名打字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我对“三八”妇女节的意义开始有了新的理解,我开始意识到每年的3月8日就是属于我们的节日,有了这种意识,公司组织的活动我就更愿意去参加了。
到了社区工作两年后,2001年我调到青春路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对“三八”妇女节,我的角色从一名参与者转变成了组织者。拔河比赛、唱歌比赛、厨艺大赛……每一次活动都载满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汗水,一块肥皂、一块毛巾、一个脸盆……每一份小小的纪念品都带着大大的诚意,也受到社区妇女同胞们的欢迎。
做妇女工作总是苦里带着甜,记得有一年,社区老年妇女腰鼓队准备参加“三八”妇女节的歌舞比赛,40多名队员提早一个多月就请了老师开始练习,每天自发到场练习,我也每天到场陪练,在拿到比赛二等奖的证书时,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就流了下来。
2002年在街道组织的庆“三八”主题活动上,我和社区里另外两位女工作人员诗朗诵《我是女人》,表达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不同阶段的女人心路历程,引得全场共鸣。
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我一直都认为女人一点都不比男人差。2005年那段时间,我们社区仅有的5位工作人员都是女性,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可干起活来丝毫不逊色,拉泥土、推手推车、修围墙……都亲自上阵,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作青春路社区的“5朵金花”。
通过每年“三八”妇女节的活动,社区妇女之间的关系密切了,我们与她们的沟通也顺畅了很多,一次利用“三八”节,我们组织妇女同胞在老社区办公楼(现青春路老年活动中心)旁的小山坡上种树,如今退休后,我经常回去看,每每看到当年种下的冬青树苗,经过十年的风雨,已茁壮长成大树,心中都满是感慨。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