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余旭升:讲诚信才能做好来料加工

2014-03-14 09:24:2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改革开放后,来料加工率先出现在外贸领域,由此逐渐影响国内市场,加速本土产业出现越来越精细化的劳动分工。同时,伴随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运营的推进,来料加工业也因其劳动力密集的特点逐渐崛起于各地农村,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典型业态,当中不乏佼佼者,婺城区雅畈镇雅叶村村民余旭升经营的婺城区佳田制衣厂就是其中之一。来料加工如何才能做到长期高效运营?日前,记者采访了余旭升,听她谈谈二十余年来的来料加工创业心得。

  “做好来料加工,

  首先要自己技术硬”

  和很多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一样,1975年,初中刚毕业的余旭升辍学了,“家里姐妹四个,我是老二,理所当然该帮着父母一块儿挑担子。”

  恰逢土地改革,分产到户,余旭升跟着大人们一起下地干活儿,“女汉子”再厉害但终究还是弱女子,太阳底下晒一天,不过两分的工分,余旭升心中暗暗叫苦,父母也看着心疼。经人介绍,余旭升到当时的苏孟制衣厂当起了学徒,“一来知道种地苦,二来想着做缝纫都是在室内,风刮不到,雨淋不着,太阳晒不到,感觉特别好,就硬逼着自己一定要学好。”在如此自我加压之下,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余旭升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很快,余旭升从学徒转为普通车工,并被“委以重任”,承担装腰、钉领等较复杂的工序,直至担任组长,“那时候的成衣的确都是精品,我的手艺都是那样精益求精地练出来的,不然现在的来料加工我也做不了。”

  1989年,余旭升被选聘到金华皮件厂任车间主任兼厂长,“我也算是靠技术吃饭,但当时农业户口转城镇户口很难,我一直没能拿到厂里的正式编制,但我了解到,我每月工资300元,而正式员工的工资只有200多元。”靠着自己十余年的拼搏,农村女孩余旭升终于谋得了让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余旭升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

  1991年,长三角一带连日大雨滂沱,江河两岸军民协力抗洪,金华这一方风水宝地也难免波及,积水漫过了当时的金华运来服装厂厂房,工厂无力再继续生产,服装厂负责人就发出500多件半成品棉衣,请余旭升带着10多人的团队帮忙赶工,“结果人家看着做得好,就要求和我们建立长期合作。”余旭升掐指一算,发现成衣市场存在近50%的利润空间,“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改革的年代,就要跟着口号走,余旭升决定离职经商,从此与成衣来料加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讲诚信才能做好长期经营”

  刚到余旭升在雅畈镇的车间,只见偌大的空间里,一台台全自动平车鳞次栉比地依次排开,大家都在忙碌地操作着各道工序,而余旭升正坐在其中一台平车前,一边操作,一边对身旁站着的几位员工耐心讲解,“这儿要注意,误差不能大于3毫米,这里有点难度,我去打个板,其实做起来不难,姐妹们做得仔细点就好了。”眼下,余旭升刚接到佳田制衣厂送来的又一个大单,“是美特斯邦威的,第一次接这个牌子,而且又是知名品牌,要求相对高,我们一定要做好,每道工序我都层层把关,把这个单子做好,才能争取到下一个大单。”一边说着,余旭升一脸认真,却也微微含笑。

  自1993年余旭升从金华皮件厂离职创办自己的来料加工制衣厂至今,悄悄然已过20余载,制衣厂规模也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为如今的200余人,加工车间除雅畈一处外,另有汤溪一处和琅琊两处,仅设备投资就达到了200多万元,并引入了新型挖袋机,将原本的每日挖袋100个提升为2000个,来料加工俨然进入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而这些颇为振奋人心的成果源于二十年风雨中的打拼。“刚开始的时候,厂里没有电话,跟客户沟通我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回赶,有时遇上赶货,又遇上下雨下雪,很多员工就不来了,为了按时交货,我就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请员工克服天气困难,按时到厂里上班,动员大家一起通宵赶货,很多次都想放弃了,觉得自己这么苦何必呢?可是做事总要有恒心,讲诚信,我给运来做了10年,给佳田做了10多年,客户那么信任我,我也要讲诚信。”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余旭升总能在约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出色完成订单,在业内小有名气,单子也越做越多,越做越大。

  “其实钱挣多挣少没关系,我只想和厂里的姐妹们一起退休”

  如今,余旭升已近天命之年,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女儿叶瑜即将产子,身为准外婆的余旭升本想早早退休,安享天伦,可最终她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其实钱挣多挣少没关系,我只想和厂里的姐妹们一起退休,帮她们把养老险、医疗险什么的缴到退休,我给他们每月缴700元的五险,她们老了就能月月领到足够的生活费。”制衣厂车间里有10多名员工与余旭升度过了风雨同舟的21年,多数员工工龄达10年以上,朝夕相处的晨昏岁月里,彼此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中午的员工食堂更成了大伙儿闲话家常的地方。

  “做人要互相帮助,员工家里出了什么事,我能帮到的我都帮,花点钱费点力气都没什么,这些都是陪我一起挺过来的姐妹。”余旭升把这份夹杂着感恩的复杂感情投注在了员工薪酬制度的不断改进上,“我们除了考勤奖之外,设定了全年月收入总和的8%作为年终奖发放给员工,还特别设定了工龄奖,一般我们这里的员工每月都能拿到3000~6000元不等的计件工资。”

责任编辑: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