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放权限“提速增效”
部分行政许可项目权限下放至各县(市、区)消防大队,其中,对于义乌市辖区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行政许可、备案抽查权限全部下放至义乌大队。此外,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竣工验收(备案)办结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由法定时限10个工作日内开展检查缩短为5个工作日;公众聚集场所在办理消防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时,可实行同步检查、同步完成、同步许可。
二、窗口受理“一站服务”
金华市区(市本级及婺城、江南)所有消防行政许可项目均可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统一受理,办理结果统一送达。支、大队两级机构接待来队咨询或办理相关消防事项的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和“一次告知”:即由首位接待或受理的工作人员负责答询或引荐到具体办理部门及人员,办理部门及人员要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和回复;在受理消防审批事项时,受理人员将申报程序和条件、提交材料、办理时限等一次性告知。对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受理;对文件资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缺少的文件资料,当场说明法律规范依据,切实将消防审批程序简化优化。
三、重点项目“管家式服务”
开通重点工程审批的绿色通道,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确定消防服务承办人和责任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随时解决遇到的消防问题。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对符合国家标准的,可按规定进行消防单项和局部验收,方便建设单位申请局部开业、投入使用。对市政府投资项目提前介入,实行并联审批、联审窗口集中受理后,7个工作日内出具初审意见。对涉及民生的工程项目,基本资料齐全即受理预审,原则上受理3日内出具初审意见,验收项目在受理10日内出具验收意见。派专人专班进驻金义都市新区,凡属新区的消防审批项目,均在新区办理,实现全程跟踪直至通过消防验收。
四、轻微违法“首查不罚”
在执法过程中实行“告诫式执法”,“说理式服务”,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慎用行政处罚权和自由裁量权,对初次且轻微的消防违法行为,坚持教育为主,给予足够的整改期,使其在积极整改的情况下不因轻微消防违法行为而受到处罚;并在执法过程中,全市消防监督干部通过说通“法理”、说清“事理”、说明裁量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耐心说服教育,使之心悦诚服整改火灾隐患。
五、火灾认定“简易从略”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轻微的、无人员伤亡、当事人对火灾事故事实无异议,不存在放火嫌疑、经济纠纷等火灾,实行简易程序调查处理。在火灾调查过程中,对有证据证明且已经排除不是起火区域的部位,可提前解除现场封闭。
六、现场办公“重点帮扶”
每月9日定为消防服务日,由支(大)队领导带领开展现场办公,主要对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为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献计献策;对重点企业和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单位,主动定期上门指导火灾预防和隐患整改工作,使火灾隐患整改“依法、及时、有效”。
七、警务信息“阳光便民”
开通“网上消防办事大厅”,方便群众在线办理消防备案;及时公告和发布消防行政许可受理等消防政务信息;设立支队长政委信箱,成立火灾隐患投诉中心,公布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96119,统一受理、核查、督办批转和群众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以及擅自停用消防设施的举报投诉,承诺在24小时内进行核查;对举报投诉的其它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承诺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对查证属实并属于有奖举报范围的,予以奖励。
八、廉政执法“违者必究”
全市消防官兵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冷硬横推”和“吃拿卡要”等问题,做到“五个必究”,即“超时审批必究、擅设行政审批条件必究、违反执法程序必究、执法过错必究、违法违纪必究”。要求所有执法人员每年至少向辖区单位公开述职述廉一次。同时,支队纪检督察部门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审批项目抽(回)访的单位数每月不少于10家;支队各党委成员每月回访不少于3家;各基层大队抽(回)访的单位数每月不少于5家,征求企业对消防部门及监督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件的评价,及时改进工作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九、应急救援“科学高效”
立足现有武器装备,科技练兵,科学部署专业救助力量,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大项目灭火救援预案。各级消防部队实行24小时119报警信息受理,一旦发生火灾或需要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紧急情况,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置,并做到“有警必接,有灾必救,有险必抢、热情服务”,确保险情得到迅速、有效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
十、宣传教育“深化普及”
深化消防宣传“六进”工作,消防站每月至少向社会开放1次,在重大节日及各主题活动,主动邀请社会各界参观消防站,提供上门消防教育培训服务。加大消防常识的普及力度,努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指导社会单位开展“四个能力”建设工作,切实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