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产套瓶佛手
邢金伙最初是种茶花起家的。1983年,由于金华茶花价格大跌,他就去云南搞绿化苗木承包,12年来积累了许多苗木栽培和生长控制的技术。这期间他还尝试性地把一些种植技术和方法用到佛手生产上。此后,邢金伙与江西一家酒厂一起探索,在幼小的佛手果上套上瓶,佛手果在里面长大后再摘下,经过处理用来生产套瓶“佛手酒”,投放后深受市场青睐。
邢金伙说,现有的佛手果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及农药、化肥、酸雨等的侵蚀,使佛手果的品质及观赏、药用价值不高。套瓶佛手使佛手果在生长过程中不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保证佛手果的品质及提高佛手果的观赏、药用价值。套瓶佛手栽培,除了花工较普通佛手多一点外,其他栽培技术相差无几,且还有以下好处:一是污染少。因佛手果生长在瓶子里,病虫不易进入,使用农药和接触农药的机会较普通佛手显著减少。二是套瓶佛手生长受到瓶子大小的限制,一般每只佛手果长到150~200克即可,采摘期明显提早,增加了佛手树休养生息的时间,有利于来年多结果、结好果。
因为套瓶佛手需要在佛手树刚结果时就要开始培养,需要套瓶佛手的酒厂前一年就要运来一批葫芦状的玻璃瓶。邢金伙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成功,即在佛手坐果坐定时,将佛手幼果套进瓶里,倒挂在佛手树上。幼果在瓶子里自然生长两个月后剪采。此时,佛手果的大小、成熟度恰好符合生产佛手酒的加工标准。套瓶佛手比普通佛手增收一倍以上,为佛手种植户开辟了增收的新生门路,为厂家带来了丰厚利润。这种佛手酒,酒中现佛手,佛手幽酒香,赢得消费者喜爱。
这些年,由于佛手生意低落,使得套瓶佛手的销路受到了影响,邢金伙已经很多年没有制作套瓶佛手了。
突破传统创办“四季佛手园”
1999年至2001年,金华的佛手种植进入历史鼎盛时期。可从2002年开始不过三四年的时间,佛手种植面积就从近万亩锐减到不足千亩,市场价格也一落千丈,从最高时鲜果每公斤40~60元跌至每公斤10元,最低为每公斤4元,佛手一度成为种植户的“伤心果”。这些年,随着市场的逐渐恢复,佛手种植的春天又来到了。
这段时间正是传统佛手成熟期,在邢金伙的佛手园里,佛手树上挂满了硕果,在这里,佛手生产已没有四季之分了。邢金伙介绍,这些年大家种的佛手都是传统的佛手品种,一年只能结一次果,他不甘守着传统种植方法,于是就创办了“四季佛手园”,进行反季节生产。
在佛手种植基地,邢金伙告诉记者,佛手是很娇贵的植物,需要在适宜的温度里成长,冬天零度以下就要盖上大棚膜,而夏天30℃以上就很容易被晒死。问及怎样才能更好地种植佛手,邢金伙腼腆地笑笑:“其实也没什么要注意的,就是促花促果最重要。等到有果实得要4年,头年插苗,第二年移植,再上盆最后结果。其余的就是冬天要盖上大棚膜防止佛手被冻死,夏天要注意防晒。”说起养佛手的经验,邢金伙就开始变得有些健谈起来。
刚走进邢金伙的四季佛手园,一股清香的味道便扑鼻而来,落入眼前的都是些黄澄澄的佛手。“这边是盆栽佛手,观赏性比较强,那边是传统种植的佛手,可以拿来泡酒,也可以当作药材治风湿感冒。”介绍起佛手的邢金伙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可以说上几天几夜:“金华佛手在南方都知道的,无非是有的功能大家可能不清楚。喜欢的人很多,只是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问及金华佛手与广东佛手、四川佛手相比有什么特色?邢金伙说:“四川佛手和广东佛手是传统种植,以做中药材为主,而金华佛手是‘果中仙品、世间奇卉’。金华佛手的表皮挥发油的含量特别高,所以金华佛手也特别香,同时它的药用功能也特别强。所以说,从药用方面金华佛手大大胜于广东佛手和四川佛手;从观赏角度,金华佛手长得也特别好看,树形特别矮健,非常适合盆栽观赏”
随着邢金伙的年纪越来越大,儿子邢旭全便接手了父亲的大半事业。邢旭全今年35岁,从19岁大学毕业开始和父亲一起从事佛手种植工作。邢旭全大学学的是汽车电工,毕业后对于找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不但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工资也不高,因此邢旭全便决定回家和父亲一起打理佛手。
父亲负责种植,儿子负责推销,现在邢旭全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市区的花鸟市场摆了一个摊位卖佛手,其他的都是按客户要求托运到宁波、上海等各地。对于今后的佛手市场,邢旭全表示,现如今的大部分客户都是父亲以前的客源,现在他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客源,希望佛手能够走出金华,成为金华的另一张名片。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