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围坐在一起做麦秆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场景

湖头村:小小麦秆扇承载美好回忆

2014-11-28 10:30:0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胡敏霞

  p> 拿两把长凳子撑一扇破门板,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围成圈,嘴里说笑着,手里编织着麦杆扇,就半个小时,一把简单的麦秆扇就被编织出来了……供销社的门口,总会挤满来卖麦秆扇的人,收货的人用尺子量,一把麦秆扇只有达到一定的尺度才能给2毛5元钱……这是集体经济时代,在乾西乡湖头村最为常见的场景。可如今在村上已经再也无人种麦子,也再无人编织这样的麦秆扇了……

  一把看似简单的麦秆扇原来要讲究这么多细节

  在湖头村,麦秆扇这种稀罕物件已经少得可怜,知道的人也并不多,会做的人就更少了。

  67岁的黄美仙是湖头村黄武范自然村人。小的时候,黄美仙就看着母亲做麦秆扇,没有刻意地学过,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自然也就会做了。

  要想做出好的麦秆扇,挑选出好的材料是关键。“收割回来的麦秆要先放在木桶里用水泡上一个星期,等到麦秆泡得干净了,再拿出来。拿出来之后还得仔细挑选一下,黑的坏的都不要,只留下白的好用的。把挑选过的麦秆放在平地上晾干,就可以拿来做麦秆扇了……”

  虽然有40多年没有做麦秆扇了,可是,怎么做麦秆扇,怎么做着好看,每一个步骤,黄美仙都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头天晚上,将晾干的麦秆用专门的工具刨把表面粗糙的部分刨干净,然后用削棒把一根麦秆削成如粉丝般细的麦秆,一般一根麦秆可以削成4根细的麦秆,技术好的还可以削成10根。用细的麦秆做出来的扇子那才叫一个好看呐!开始做麦秆扇,先在下面垫几张报纸,然后用一块铁压住麦秆,因为麦秆比较轻,这样的话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做麦秆扇虽然谈不上是什么难事儿,但却也是个技术活。村子里的文化员保管了村子里仅存的几把麦秆扇。黄美仙拿起麦秆扇,细细地端详着,说道:“你看,这把扇子上有字,遇到字或者图案的时候就得跳过去;你看,这把扇子是挑一压四,就是挑起一根麦秆,压住四根麦秆;你看,这把扇子就是用一根粗的麦秆做的,这个没有细的做出来好看……”从15岁开始做麦秆扇,一直做到27岁,做了这么多年,黄美仙俨然成为了一个专家,“麦秆扇其实是由两面组成的,一面做好了先用胶水粘上纸,另一面也一样,再把做好的两面挂在竹竿上晾干。接下来就是镶边,按扇柄了。”

  刚开始的时候,做的也无非是白色的麦秆扇,毫无新意可言。到后来,村民开始研究怎么做好看又实用的扇子,把麦秆染成不同的颜色,编几个字、几个图案,这扇子看起来果然不同寻常了。凭借着与众不同的图案和精致的手工,湖头村的麦秆扇名气越来越大,好多人都会赶到湖头来收购。

  “那时候村子的合作社里有一个胡子长长的阿牛爷爷,他在我们村专门收麦秆扇。看有人来卖了,他就拿出尺子来仔细量,这一比划,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还不给钱。起先,麦秆扇的价格并不高,才2毛5一把,后来来收的人多了,价格也就自然涨上去了。”一天下来,手脚麻利的村民可以做十几把扇子,也能赚上十块钱左右。这算是村民们农闲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一把小小的麦秆扇承载着多少人的美好回忆

  对于黄美仙来说,虽然赚的钱不多,可那时候乐呵啊,两把长板凳,一扇破门板,就是大伙儿简单的“工作室”。“我们一大帮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做扇子,哪家姑娘嫁了,哪家小伙娶媳妇了,八卦八卦些村里的琐事。有时候心血来潮,大伙儿来比个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不知不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想起那时候大伙儿一起做扇子的场景,黄美仙心里就觉得乐呵,“一帮人聚在一起多好,有说有笑的,别提有多开心。”

  像这样围坐在一起做麦秆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湖头村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场景。沈增鸣是村里的文化员,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种麦子,到了丰收季节,麦子收割下来之后,麦秆就用来做扇子。一来是打发了农闲时光,二来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制作麦秆扇,这在我们当时的湖头村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每到那个时候,就有专门的人过来收购,价格虽然不高,却还是挺有市场的。”沈增鸣说。

  在沈增鸣的记忆里,小时候,外婆、妈妈都会做麦秆扇,“她们做麦秆扇动作可快了,只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做好多。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待在她们旁边看着她们的手飞快地穿梭在麦秆之间,那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

  在还没有电风扇以前,麦秆扇是全村人最有用的纳凉神器。夏天的傍晚,走在村子里,你会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坐着一边拿着扇子扇风,一边吃晚饭的人。对于沈增鸣来说,麦秆扇在他的儿时童年记忆里给予他的不仅仅是凉爽,还是外婆浓浓的爱,“每次睡觉前,外婆总会边扇着扇子边哄我入睡……”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风扇、空调渐渐取代了麦秆扇的地位。“已经没有人用扇子纳凉了。”沈增鸣说。如今,走在湖头村里,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景象,在集市上再也看不到一把把手工编织的麦秆扇了。“七八年前,还有人到村子里来收购,后来就没有了。现在村子里种麦子的人都没有,想做麦秆扇一来没有材料,二来也没有市场了。”麦秆扇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黄美仙说:“现在,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姑娘已经没有人会做了。如果可以,我想做下去,让麦秆扇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