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人物

一生一线缝到头 教得百千读书人

2015-10-30 09:40:3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郦莎 见习记者 包蔚倩

  家住园丁新村的郑明桂,今年已经89岁高龄。他生于浙江省东阳县新下郑村,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重要时期,他一生坎坷,却不忘寄情教育,桃李天下。2008年开始,他便拿起笔,写起了自己的一生。今年,他准备将自己写的故事编撰成书,给儿孙留个念想。日前,记者找到了这位老人,与他追忆往昔岁月。

  参加“革命”,辗转多地

  1926年,郑明桂出生在东阳县新下郑村的一户贫苦农家,家中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二。因为家境贫穷,郑明桂的哥哥13岁时就背着小木箱走街串巷卖柴火,挣钱帮忙养家糊口。郑明桂则边放牛边在村私塾里读书。

  1939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烧遍全国。为了抵抗日军的侵袭,全国开始大肆抽壮丁。眼看着家里的男丁都要走上生死未卜的战场,父母只得把郑明桂送到离家十余里的夏渠村崇正中心小学上学。

  “我上小学的时候,已经14岁,是直接跳到五年级上的。”因为少了四年的学习基础,一开始,郑明桂的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利用一切时间恶补落下的课程,“那时候我白天看书,晚上看书,放牛在看书,上厕所还在看书。”1942年,日寇侵入,东阳也沦陷了。郑明桂不得不辍学回到家里,他不想就这样放弃读书,只好一边劳动一边自学。1943年,郑明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金华中学初中公费生,直到高中毕业,当了六年班长。

  高中毕业后,因受新思潮的影响,郑明桂决心投奔“革命”。1949年刚过农历新年,他便瞒着家人和同学徒步到金华县傅村参加金萧支队,没想到游击队的联络站暂时撤了,历经一段时间的奔波,郑明桂和同学被编入队伍,跟随老队员们过起日伏夜出的游击生活。过了不久,支队派遣郑明桂和两位同志到东磐办事处,因为需要有文化基础的人才,于是由郑明桂担任政工队队长和《东磐简报》的编委,后来还担任了东磐武工队指导员。

  1949年5月,东阳县城解放,南下干部接管了县务工作。原东磐人员都各自离职。郑明桂也辗转来到了金华,报名参加了二野三兵团军事政治大学。没想到,穿上军装的第二天,军大就经过杭州乘小汽船,穿过苏州到芜湖驻扎。郑明桂说,军大的生活是以听大报告,分班组讨论的政治学习,改造思想为主,同时每晚以班组开生活检讨会,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军大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部队接到上级的命令,要进军大西南。部队从芜湖乘火车出发,坐的是装货物或牲口的“闷罐车”,经过七天七夜的颠簸,摇摇摆摆地经过南京、徐州、郑州到孝感下车,要继续步行到常德休整。那时郑明桂的双脚生了多个肿疮,红肿流毒水,淋巴腺发炎,走路都一瘸一拐。但他仍坚持跟着部队前行。后来,郑明桂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诊断他是患了鼠系淋巴腺炎症。无奈当时的医疗水平太低,郑明桂没有坚持就诊时,身体逐渐衰弱,勉强坚持工作。再到后方医院就诊,郑明桂病情加剧,已确定全身患上鼠系淋巴腺结核。

  1950年,军大校部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宜在部队工作,决定以特例做法准予降级复员。随后,郑明桂回到了东阳。

  投身教育,略有建树

  “再回东阳,已是阔别两年。这两年来,我失去亲朋好友的联系,互不知近况,老家的乡亲也对我很冷漠。”身患重病的郑明桂不想赖在家里靠父母养活,又不想回到东阳县要求分配工作,遂放弃复员军人待遇,再一次来到金华县谋生。

  来到金华后,郑明桂遇到了以前一起参加游击队的同乡,同乡已经转业,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经他介绍,郑明桂到了金华县秋滨乡寺后皇的绍贤小学代理校务的工作。绍贤小学由金华中学的图画先生金玉湘所创立,教室设在祠堂里,分低、中、高四个班级,共有五位教师。在学校任教期间,郑明桂就想着要互教互学,养好身体,平心静气地过生活,领导曾提出让他担任校长,都被他以身体差为由而婉谢了。工作安定,心情愉快,平时坚持每天早餐前,吃一碗清泡淡藕粉和一只鸡蛋为强身滋补品,竟让郑明桂在部队因水土不服所诱发的淋巴腺结核症不治而愈。

  郑明桂小学任教约八年,前两年在寺后皇小学(原名绍贤小学),其中在吕塘下小学和让长小学各一个学期,后四年都在湖头中心小学。在小学任职期间,郑明桂主要教的是自然和地理,他曾制作过中国地势模型等直观教具,还能随手在黑板画全国地形简略地图,便于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郑明桂在绍贤小学任教时,还与妻子金惠贤相识并喜结连理,一起走过了1953年以后的春秋。

  那时候农村学校的一大难题是留扩生。如该上学的没上学,已上学的又停学。其原因在于农民的经济收入少,手头紧。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除了书籍费,还要交学什费。有些孩子家里交不出钱就要辍学,郑明桂知道实情后总会帮忙垫付,家里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还,就是不还,他也不去催讨。

  后来,金华县文教科发起成立教工会,各乡镇学校设立分会,郑明桂被推荐为湖头小学的分会负责人。他筹集了经济生活互助会,会员只要先存进点钱,暂遇经济困难时就可写条子借钱,有借有还,不收付利息,及时解决了群众暂时的经济困难,安心搞好教育工作。之后,县教工会推荐郑明桂任生活委员,他主动筹划在城区租房,雇好勤杂女工,置备了一些文娱用品,成立了教工宿舍,便于乡村教师进城时的住宿,增加了相互会面时的友谊。

  1955年,郑明桂因工作突出,分别被评为县教育工作积极分子和县教育先进工作者,这成为了他一生中莫大的荣誉。

  错打“右派”,生活困苦

  1958年,郑明桂被错打成“右派”,开除公职,迁回原籍生产劳动。他的妻儿也受到牵连,跟着他回到了东阳。郑明桂家世代务农,生活贫苦,习惯以玉米为食,早晚都吃野菜玉米粉羹,子女们吃不习惯,老是喊肚子饿。无计可施的郑明桂和妻子,只能把户口迁回金华。到了金华,郑明桂一家马不停蹄地找租房落脚,从南市街找到秋滨各村,都没找到,最后到了金华马鞍山丈母娘家住下。

  为了妻儿,郑明桂起早贪黑,一把锄头起家。上山砍柴卖,下塘挖藕洗粉,粗活、细活、重活都学着干,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不用担就能挑两百多斤的重物,可收入仍然极微。郑明桂的大儿子没钱上学,天天出门捡柴火、找野菜,也不能给全家人温饱。

  在郑明桂最困难的时期,他的妻子却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左右。郑明桂说,妻子回家时带回351.5元工资,用这本钱,妻子养过羊、兔子、蜜蜂,可是都没有长久,日常开销告急。后来,郑明桂发现自己种的蔬菜很好,旺季有余,于是和妻子商量拿到城里的市场上卖,没想到物美价廉的几十斤黄泥萝卜人见人爱,不长时间就卖光了,还结交了一户新的朋友。新结识的朋友与郑明桂家里情况相似,遇到甚是同病相怜,他们靠卖螺蛳过日子,叫妻子有货就一起去卖。

  1979年,郑明桂恢复名誉,终于摘下了“右派”的帽子。不多时,受牵连的妻子也恢复了名誉。二十多年来,夫妻俩患难与共,可是多年劳苦,他们都落下了病根。2008年,郑明桂的妻子因病去世。为此,郑明桂特意为妻子写了一篇文章,名为《一线缝到头》,追忆两人恩爱、坎坷的一生。

  苦尽甘来,晚年幸福

  1983年,郑明桂从西苑小学离休,在家过起了平静的老年生活。1990年,郑明桂不幸患上了心脏病,医生叮嘱他不能做剧烈运动。从此郑明桂放弃养花种菜的体力劳动锻炼,另辟蹊径,将兴趣爱好渐渐转向剪报,全身心倾注在十来年所订阅的各种报纸里,日积月累地逐张剪集,分门别类地张贴成书。

  每当干起剪贴书的活来,郑明桂都是聚精会神,心情舒畅。郑明桂会将自己的剪贴书带给邻里看,没想到大家对他的剪贴书赞不绝口,使得他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忘却疾病缠身,病情也得到了好转。

  多年来,读报、剪报、贴成书、装订成册,令郑明桂受益匪浅。因剪报生情,有感而发,他还心血来潮写了多篇短文,在各大报刊上登出。

  2008年,老伴去世后,在孙女的提议下,郑明桂开始写个人回忆录。到如今,已经洋洋洒洒写了数十篇。每次写好文章,孙女都会帮他打字排版。郑明桂说:“写这些故事,不为别的,就是想将自己一生经历的酸甜苦辣用文字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故事留给儿孙们阅读,让他们记住老一辈的苦,感恩现在生活的幸福。”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