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周末生活

司鼓周招良:一台锣鼓半台戏

2015-11-06 09:14:0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苏晓婕

  11月3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在义乌佛堂演出现代婺剧《清澈的梦想》,该剧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村庄在追求富裕过程中付出了生态代价。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村民们通过“五水共治”收获了青山绿水。该剧聚焦“五水共治”,通过一个小村庄30年的变迁来反映“五水共治”带来的环境改善和精神洗涤。

  演出现场,除了现代婺剧《清澈的梦想》外,还安排了《闹花台》等群众喜爱、接地气的节目。在演出后台,记者见到了司鼓周招良。

  干一行爱一行

  周招良今年38岁,是丽水遂昌人,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周招良的爷爷和父亲都从事戏曲乐队工作,所以周招良从小就被这大锣大鼓、高亢动听的婺剧所感染。因为从小接触婺剧,周招良也积累了不少舞台经验。周家是婺剧世家,农闲时一家人就会搭个草台班出门唱戏补贴生活,农忙时便回家种地。改革开放后,周招良的父亲周法川自己组建剧团、招聘演职员,带着妻子、演员一大帮人常年在外演出,小时候的周招良和姐姐周俊彩便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而他们家也被称为“文化示范户”。

  姐姐周俊彩一放寒暑假,就跟着父亲跑码头,13岁时登台跑龙套;周招良7岁时,父亲充当启蒙老师,教他拉二胡……1992年,周招良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参加遂昌婺剧一团,担任二胡演奏员。1995年,周招良又从二胡演奏改成打击乐(鼓板)。在周招良的记忆里,刚学习婺剧演奏的日子是比较难熬的,“有时候先生骂我拉得不好,虽然想哭,但还是死要面子,坚持熬下去”。与同龄人相比,周招良和姐姐早早地走上了婺剧的道路。

  回忆起小时候跟着剧团走南闯北的生活,周招良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出去演出,不管下雨、下雪,一家人都没有放弃过,三五天就一个点,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天亮才能睡觉。”直到2006年上半年,父亲周法川的剧团才正式停办。父亲说,20多年来,钱没有赚到多少,倒是把子女培养成了婺剧人才。

  剧团停办后的那年,浙江省婺剧团招聘器乐演奏人才,周招良顺利过关成为了浙江省婺剧团的一员。刚进剧团的一年里,原本擅长打击乐的周招良改为拉二胡。“刚进团也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要看剧团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我们就得学着上。其实,大部分的演奏人员总都不可能只会一样乐器。”周招良说。

  身在婺剧界,接触到的、结交的朋友基本上是婺剧圈子里的人,就连结婚的对象也是如此。周招良的妻子和姐姐周俊彩一样在民营婺剧团工作,两人分别是当家花旦和小生,姐姐的丈夫也是国家二级演员,婺剧团的大花脸。在浙江婺剧团,每年下乡演出的场次就有400多场,周招良和妻子大部分时间也是聚少离多,但偶尔能一起休息的时候他们总会格外珍惜。

  学会更好地为剧情服务

  如今,周招良已经成为剧团的司鼓,负责旋律演奏。说起两者的不同,周招良坦言前者更具有单独性,后者则更强调要带动别人,需要自己很好的掌握节奏和情感。戏曲打击乐中鼓板是乐队的指挥,又称之为司鼓、鼓师、打鼓佬。人们常说“一台锣鼓半台戏”,作为指挥演奏整体,特别是打击乐演奏的“总指挥”,鼓板的艺术水准常常决定一场演出的精彩和成功与否。

  周招良告诉记者,在实际演奏中负责打鼓板的人必须多动脑筋,多出点子,充分结合剧情需要,吃透剧情和剧中人物的个性和转折,真正领悟编剧、导演和作曲者的意图。要熟悉剧本情节,抓住人物的感情,从而达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更好地为剧情服务。周招良坦言:“有时候压力也是有的,时间紧凑的话深夜还得回家看资料,睡前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地重复回想。”

  每年,周招良都积极参加团里的各项大小演出400多场,包括下农村下基层的剧目演出、大型的文艺晚会演出、精品剧目的汇演和三农流动舞台车的演出。在浙江省婺剧团,因为工作积极,周招良还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0年,《梦断婺江》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演出中荣获第十三届文华奖优秀剧目;2010年,《拷打、提牢》荣获第五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传承奖;2011年,《白蛇前传》荣获浙江省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2013年,《铁血红颜》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新剧目大奖……这些获奖作品中,周招良不仅担任过打击乐,还担任过不少曲目中的中胡演奏、二胡演奏。获得这些奖项后,周招良在欣喜之余不忘继续学习、取长补短。

  平时不在外演出时,周招良也会看其他剧团表演,学习别人的可取之处。没有演出就在家琢磨乐器,生活过得平淡却充实。“在工作之余要努力提高专业和自身素养。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学习更多婺剧传统的理论知识以及演奏技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周招良坦言,“只有去学习研究,通过舞台实践,使演奏技艺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得以全面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打戏打人’,打出剧情,打出人物。”

责任编辑: 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