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李书记,签约前,我们都给李书记打电话。”昨天,当记者走到婺城区下沿区块房屋征迁工作现场时,老百姓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这位阿姨,你先坐,先喝口水,这次房屋征迁工作的有关政策我们仔细向你解读,你有什么困难也要告诉我们,我们一定想办法。”从下沿村回到征迁指挥部,记者走进第五工作组,组长李群英正在耐心向前来咨询的村民解读相关政策。
而这样温馨的场面,李群英在过去的两年一直在做。“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又是下沿村的联村干部,两年来,尽管上浮桥的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我依然很感动,老百姓都支持、配合此次征迁工作。”李群英说,这次房屋征迁工作,正是建立在这样良好的群众基础上。
房屋征迁一直以来都是件棘手的难事,它既没有固定可靠的模式,更没有现成可鉴的经验。作为此次房屋征迁工作中任务最重的一组,自征迁工作启动以来,李群英和工作组全体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心系征迁户,服务征迁户,变“难题”为“课题”,化“挑战”为“机遇”,以“压力”为“动力”,用笑脸换理解,以交心换支持,顺利推进下沿区块房屋征迁工作,赢得了广大征迁户的支持与配合。
“一开始,我们的工作很难开展,有些户涉及产权、户主等问题,情况比较复杂。”李群英说,“但是,我们的群众基础好,老百姓碰到的问题,都愿意打电话跟我谈心,这是我最感动的。”
李群英和工作人员的“笑脸、交心”法得到了广大被征迁户的支持。下沿村80多岁的林宝头是最初支持房屋征迁工作的农户之一,李群英和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老林说:“我是老党员,下沿区块征迁工作,是为了城市和百姓更好地发展,我一定要全力配合支持。”提起征迁工作,老林旗帜鲜明,撂下了这句狠话。事实上,他家的生活也不富裕:“儿子儿媳都下岗,之前在上浮桥批的建房给了儿子,我和老伴就住在我母亲留下的老房里。”老林说。
据了解,老林有四个兄弟和一个妹妹,一家人生活和谐幸福。母亲在去世前,将自己名下的两处房产分给了儿子,但一直没有过户,兄弟姐妹条件都不好,这次房屋拆迁,老林和兄弟们决定,虽然母亲身前遗嘱将房子留给儿子,但这次房屋征收,也要分一部分给女儿。
下沿村类似老林这样涉及房屋产权和人口问题的事例有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李群英和工作组成员每次都是耐心细致服务,把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让村民支持房屋征迁。因此,第五组是最早完成房屋评估的。
工作中,李群英和组员始终保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子、踏破脚皮”的工作状态。“有时甚至要与征迁户进行一整天的沟通,但是,看到征迁户最后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就觉得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李群英说。第五组包括李群英在内的好几位工作人员因为连日劳累,都曾病倒过,但是只要一出院,又马上精神抖擞投入到工作岗位上。
采访中,记者始终被一种力量感动着,那就是在房屋调查、评估、签约工作中,第五组的工作人员始终以大局为重,直面问题、大胆创新、操作到位,破解了房屋征迁工作难题,这种不畏艰难的勇气和精神始终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老百姓都说,“工作人员这么辛苦,他们一次一次的上门服务,一次一次地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再不支持,怎么说得过去呢?”
如今,房屋签约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群众都是讲感情的,干部工作实不实,是否真心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一看就明白。”李群英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跟群众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房屋征迁工作中处理干群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